怀念泡桐花开的季节

白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怀念泡桐花开的季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温 承 德</b></p> <p class="ql-block">  北京有一条大街曾是我十多年来天天走的路。直到从海淀搬到通州,一东一西,天各一方。然而时常怀念那条路,怀念那里的声音,怀念那里的味道,怀念那里的往事,怀念那条路上的泡桐花季。</p><p class="ql-block">  车公庄大街,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笔直的大道,延绵五六公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这条路上的26路公共汽车从西端的花园村始发站到东边的官园的终点站。大路有双向自动车道,在自动车道的两边有[单行线]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在当时的北京也是极其理想的一条路。尤其这一带有许多大的机关单位,上下班的时候,大道两旁便是自行车的潮流,极为壮观。</p> <h3>董树文 摄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京车公庄大街</b></p> <h3>董树文 摄影</h3> <h3>  每年晚春到立夏的这段时间里,是这条街辉煌的季节,大街两边泡桐花竞相开放了,满树繁花。泡桐树枝头上坠着沉甸甸一串串的花朵,浓而馥郁。花朵钟状喇叭形,由多个花朵组成聚伞状花序。白色的花朵雅洁若雪,淡紫色的花如轻如雾。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桐华成筒,故谓之桐。”意思是,桐树的花是筒状的,也是它名字的来历,十分贴切形象。<br>  泡桐树与泡桐树之间载种着桃树和银杏。早些年种的泡桐要高大一些,之后几年栽种的桃树和银杏要矮小一些。泡桐和桃树的花期几乎同期,而且这两种树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子。<br>  每年的花季,泡桐和桃树争相开放,高层次的是泡桐白色的和淡紫色的花,中间层次的是红的粉红的桃花和银杏嫩绿的叶子。再下一个层次就是花坛里各种花卉和青青的草地。<br>  每当泡桐花盛开的季节,车公庄大街呈现给你的是多层次的美感。当你在远处一眼望去,一片白色、淡紫色、红色和粉红色的色彩里点缀着翠绿的色彩;当你走进这条街上,或者骑着自行车或驾车慢行在这条街上,还是坐在公交车上,你就沉浸在花的世界里,你是在画中游。真乃:桃色媚路人,桐花伴车行。<br>  这个季节里满街都弥漫着缕缕清香。待花开敗了,才开始长叶子。泡桐叶片有长柄,叶边缘呈尖突状。</h3> <h3>董树文 摄影</h3> <h3>  泡桐树长得优美,树身呈灰且深土黄色。泡桐不像柳树那样张扬,也不像杨树那样纤瘦,泡桐生得匀称得体。<br>  泡桐树生长快,适合街道绿化。记得我1975年从上海到北京工作的时候这条路两旁的泡桐树还不是很大,几年的功夫便亭亭玉立。花园村26路始发站的对面以及西边还都是农田和菜地。<br>  车公庄大街非常优美干净整洁,特别是中段,即二里沟路口到展览路口,是最精彩的路段。在人行道的沿途建有花坛。每当花季,花坛里各种花怒放了,姹紫嫣红。这里也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年轻男女喜欢的去处,一双双情侣在夕阳下温情地依偎着。<br>  这是一条爱情之路,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甜蜜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谈恋爱,就像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一样,感情会无限升华。<br>  我的一个已近知天命年龄的好朋友回忆起这条路上的故事:“第一个追我的男孩子就是骑着自行车追我坐的26路。我就坐在车上看着他在自行车道上努力蹬着自行车追。公交车每停一站,他也到了,车停了,他也停了,等车开动了,他又追。从花园村到官园,十几站路,就这样追。”这是多么烂漫的故事。我们的这位朋友当年就在全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人民画报》(各种文字)社工作。她年轻的时候是这个几百人的单位里最漂亮的小姑娘。这个小男孩时不时地就这样追她坐的车。实际上,他们是一起读英语班的同学。女生的年龄比小男生大许多,他却爱上了她。她却把他当做小弟弟。</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泡桐盛开正当时</b></p> <h3>董树文 摄影</h3> <h3>  泡桐是车公庄大街上的精灵。桐树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泡桐和梧桐。油桐之果实可榨油,泡桐其花叶可入药,泡桐最遮荫,梧桐木宜制琴。<br>        泡桐和梧桐的木质纹理通直,易于加工,木质疏松,共鸣性强,是制琴的绝佳原料。《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末年,文学、书法大家蔡邕,为了避祸而辗转于江南吴地,就遇见了他生命中最贵重的一段桐木。蔡邕在音乐上也造诣极深,撰写过关于名琴名曲的著作《琴操》。传说,有一天他在吴地听到有人家焚烧桐木,爆裂声与众不同,便向吴人讨要这块桐木。灭了火,取木制琴,果然琴声清越悠扬。因桐木已被烧焦了一部分,连琴尾也有焦痕,故而这把名琴被称为“焦尾琴”。地处“吴头越尾”的震泽古镇,自古便是泡桐遍植之地,就可见一斑了。<br>  我从小喜欢花木,在世界各国行走,每到一个地方,很留意城市绿化。近些年来每次回到北京,都觉得许多街道和小区花团锦簇。即便是我居住的小区里也种有各种花木。<br>  我是喜欢小区院里的泡桐和玉兰的。在这个季节里,我的单元(三楼)的窗前盛开着几株玉兰和泡桐,倚窗便可以看到它们的姿色,花朵冰清玉洁,富有风雅。花期也很长,花即使开敗了,便静静地长出翠绿的叶子,它们的花朵和叶子总是静静来悄悄去了,不像杨和柳,春天的时候满天飘着飞絮,随着北方的风狂舞着。真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br> 古人也是就喜欢和赞美泡桐的。<br>  泡桐花在春季绽放,自古便是值得欣赏的风景。明代成形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就有“清明一候桐花”。<br>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桐,荣也。”大意是,桐树开的花很漂亮。 <br>  《逸周书·时训解》:“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br> 北宋的陈翥说道:“花亦先叶而开,皆紫色,而作穗,有类紫藤花也”。<br>  唐代诗人元稹以桐花比兴,寄托思念之情:“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br>  白居易的《答桐花》诗,则说“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原来泡桐花在诗人眼里,既有春怨,又有思念。<br>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写道:“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以零落的泡桐花,来描绘伤春的心思。<br>  据说,在泡桐花盛开的季节里,车公庄泡桐大道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泡桐大道和南磨房(东三环劲松桥往东的南磨房路)泡桐一条街已成为北京人热衷于观赏的景观。<br><br> 2022年5月1日,写于罗马。</h3> <h3>董树文 摄影</h3> <h3>董树文 摄影</h3> <h3>[后记]今天,我北京的一位挚友读了我上述这篇散文,特意拍摄了这条街(车公庄大街)的一些照片。他就住在这条街,他将拍摄的这些实时照片传给我,遂插入了文中。这些照片显现出他摄影的技巧和水平。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退休后被南京大学等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与我同庚。我们相识相知于2004年的第32届世界地质大会(意大利佛罗伦萨),他当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一个学者专家级的文人领导),作为中国国家地质代表团团长(也是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英文[论文]演说。那次国际地质大会上我国代表团取得了极大成果,中国地质学家当选国际地质联合会主席。</h3> <h3>董树文 摄影</h3> <h3>接待旅游团队的罗马景园大酒楼有售以上两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