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龙的美篇

易元龙

<p class="ql-block"> 洗 马 学 子 情 似 海</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1964年我们小学毕业考入了洗马中学,大家从湾溪、塘湾、洗马高兴地来到了学校,编班为洗马中学中三班,即洗中的第三届学生。担任班主任的有周光球老师,肖前锋老师,课任老师有曾照祥、藤桂连、邱续塘、刘念虬、易延君、杨宏苏等等。读书三年,其中参加文化大革命一年半,破四旧、立四新,搞串连,上北京,小小红卫兵,反对封资修,积扱闹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同学们思想活跃,文艺宣传,串村走户,洗马乡村留下了同学们的脚印,校园里荡漾着同学们的笑声。勤工俭学,半耕半读,同学们意气风发,不怕劳苦,钻深山老林捡茶子,爬坪山塘砍柴,个个不知劳苦,有说有笑,开展活动,有声有色,回首当时的校园生活,意味深长,情深似海。</p> <p class="ql-block"> 校 园 的 我 们</p> <p class="ql-block"> 当 年 的 我 们</p><p class="ql-block"> 六七年我们于洗马中学毕业,因忙于文化大革命,时间伧促,连毕业合影照没留下,同学们各自奔向了自已的工作岗位,有的从军,有的从政、有的从商、有的从医、有的执教,有的下海、有的务农,各自为生计而奔波,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为社会主义建设勤奋地工作,不懈地努力,大家青春正旺,血气方刚,四海为家,各显神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中流抵柱。</p> <p class="ql-block"> 如 今 的 我 们</p><p class="ql-block">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弹指一挥间,50多年过去了,如今大家都巳到翁妪之年,俗语说:“人到七十古来稀”,而今七十正当年,岁月静好,生活甜蜜,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社会,贡献余热,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琴棋,唱歌跳舞,悠闲自在,观景游玩,喜笑颜开,看看同学们现今的生活是多么的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郊 游 回 访</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毕业后,都忙于工作,很少相见,退休后,在周忠德同学的邀请下,大家小聚郊游,每年都有,到黔城、托口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看电站大坝,游托口新镇,拍美丽倩影,有哈哈笑声,一路欢歌笑语,享尽了人间幸福。游玩了一天,感谢欧莲清、肖喜文的热情款待。在怀化同学们小聚游玩了许多农家乐,并回访了洗马中学,见到了尊敬的肖前锋老师、刘念虬老师、易建湘老师、藤桂连老师,大家心情高兴,幸福的时刻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首 次 聚 会</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由周忠德老同学作东,邀请了同学们在塘湾首次聚会,虽然有些同学因病没参加,但大部分同学都已赶到,分别50多年,再次相见,大家激动得老泪纵横,忆往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如今,虽头发花白,但老当益壮,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高兴不已,谈笑风生,气势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结 语</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同学情、陈年酒、今陶醉、忆当年、闹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搞串联、停了课、上北京、六七年、毕了业、各东西、无合影、工农兵、师商政、各行有、骨干精、现如今、七十整、退了休、为子孙、这代人、精神美、玩微信、头脑灵、开心聊、常聚会、见了面、笑盈盈、愿大家、常来往、同学情、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 致 谢 语</p><p class="ql-block"> 感谢同学们提供珍贵的照片,尤其是杨丽香老同学提供校园的经典照片使我班的美篇显得更加完美,回想是幸福的,追忆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美篇中的不足之处望同学们多加海涵并给以指正。谢谢同学们的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