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朝 末 期 火 花

文哥

<p class="ql-block"> 潘 重</p> <p class="ql-block">  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是火柴的商标,被誉为"民间名片"。据说火花一词是借用唐代诗人苏味道《观灯诗》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火花在国外通常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1826年,西方发明了火柴。火花的出现最早始于1827年英国的约翰•华克牌火柴,华克牌火柴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还早13年。</p><p class="ql-block"> 火柴传入中国是在清代,道光年间,英国人将火柴进贡给了道光皇帝,洋火一物,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1864年中国开始有火柴进口,时称"洋火"或"自来火"。火柴输入中国始见于1865年天津海关报告,其后两三年又陆续见诸各地海关报告。初期进口的主要是欧洲火柴,后来逐渐是日本火柴输入中国,其中80%以上是日本华商办厂生产的火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最早的火柴厂,据《申报》记载,应该是1877年诞生于上海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但该厂因资金等原因,品牌还没打响形成规模,便很快倒闭了,以至于后来人们都是把广东佛山的巧明火柴厂,定为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巧明火柴厂是在1879年,由旅日华侨卫省轩独资在广东佛山文昌沙创办,填补了国内火柴工业的空白。此后,各地如上海燮昌火柴厂、浙江光华火柴厂、广东文明火柴厂等,均创建起来。因此,有了火柴也就有了火花。</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朝,中国民族火柴公司,日本华商以及欧洲瑞典生产销往中国的火柴,其火柴盒上的火花图案设计很美,从方寸火花上,折射出中国的传统习俗,也突出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p> <p class="ql-block">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在古代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等。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联系在一起,龙成为皇帝和皇室的象征,皇帝为龙,其子孙为龙子龙孙。清末火花上跟龙有关的火花很多。</p><p class="ql-block"> 一、清政府的国旗,黄龙旗爱国火花。</p> <p class="ql-block">  二、四人舞龙和划龙船火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双龙争珠与龙虎斗火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虎历来被誉为兽中之王,凶猛彪悍,虎虎生威。自汉朝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观念,所以清末火花上的虎也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  鹿的火花,在火花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鹿是禄的谐音,意味着俸禄不断,财源滚滚。在古代,鹿还被认为是神灵之物,它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和长寿。</p> <p class="ql-block">  蝙蝠是夜间出来飞行觅食的动物。古时国人就认为,蝙蝠代表着幸福、如意和好运。由于蝠字与福同音,以蝠表示福气,寓意祥瑞之气,因此,火花上的福字和蝙蝠,总是在一起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  鹤在中国一直代表着长寿。神话中的寿星旁都会伴有一只鹤,鹤不仅仅是一种吉祥鸟或神鸟,更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长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  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寿诞,于是日本华商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良机,纷纷出品了许多"蟠桃祝寿"火花,以敬贺慈禧太后的花甲寿辰。</p> <p class="ql-block">  花篮,从古至今都被广泛应用,是社交、礼仪场合最常用的花卉装饰形式之一。传统花篮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纹饰花丽。清末花篮火花,正是对传统花篮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清末火花上,各种人物图案的也比较多。三鼎甲火花上的三位人物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是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他们合称三鼎甲。</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到蝙蝠在中国是一种瑞兽,因它的名字中有一个蝠字,和福字谐音,自古以来蝙蝠一直被认为是带来福泽祥瑞的动物。"欢天喜地"火花中蝙蝠从天空飞向孩童,以示福从天降;孩童头上的蝙蝠,脚下的铜钱,寓意福在眼前(钱),孩童怎能不高兴呢?</p> <p class="ql-block">  牛背上的牧童火花,正如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牧童》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p> <p class="ql-block">  江边渔翁垂钓与渔翁卖鱼火花,让我想起明代诗人文徵明的一首古诗:"小舟生长五湖滨,雨笠风蓑不去身。三尺银鳊数千鲤,长年辛苦只供人"。</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无数的美女,清末火花上也有不少美女图。二美图火花上的林黛玉和陆兰芬两位美女,是清末上海滩四大名妓中的二位,林黛玉可不是《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只是她的艺名。林黛玉原名陆金宝,苏北人,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上海滩一度红得发紫的名妓,林黛玉是她从业后的花名,而且始终用这个名字,足见她对林黛玉这个名字的钟爱。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所以说,古往今来,人们都有一颗爱美的心。</p> <p class="ql-block">  收藏增长的是知识,体验的是文化,欣赏的是美感,我从火花收藏中得到了不少快乐。收的是历史,藏的是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