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寇罪滔天,铁证荒丘遗迹残。铭记国殇民族恨,倭魂贼孽警复还!……伊春林区日伪时期残存遗址遗迹简述

齐会林

清末至民初,伊春林区一带属黑龙江省汤原县。<br>  1931年9.18事变后,11月黑龙江省被日寇攻陷。当时伊春(包括铁力、嘉荫)人烟稀少、地域偏僻、交通闭塞。1933年5月,日本侵略者将魔爪伸向了森林和土地金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小兴安岭伊春林区。铁力、乌云、佛山(嘉荫县)先后沦落敌手。日寇开始疯狂掠夺木材、黄金等资源,小兴安岭惨遭日军铁蹄践踏。日寇制定了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政策,实施“百万户移民计划”,企图通过移民达到永久统治中国东北的目的。1934年,日伪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伊春为三江省汤原县辖,不断强化其法西斯殖民统治,血腥镇压屠杀抗日军民,对林区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经济压榨,灾难沉重的劳苦大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反人类、反人性、反人道,丧尽天良、罄竹难书。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小兴安岭伊春林区不仅留下了东北抗日联军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光复大好河山的众多战绩遗址供后来人缅怀景仰,也残存着大量日本侵华留下的历史遗迹遗址,这是侵华日军不可抵赖不可抹杀的罪证,是凶残日寇留给我们的特殊记忆,警示国人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p class="ql-block">一、铁力市</p><p class="ql-block"> 铁力原称铁骊。1933年5月,日本关东军侵入铁骊。铁骊设治局改为伪铁骊县公署,在绥化市设营林署,盗采庆安、铁力两县境内的森林资源,作业区就在现今双丰、铁力局施业区内的安邦河、呼兰河、伊吉密河流域。 1936年10月,伪满林业株式会社铁骊分社成立,下统20多个林业公司和伐木组,日本人操纵境内森林采运大权。1937年设铁骊营林分署。10月绥佳线绥化至铁山包(铁骊)铁路通车开始营业。12月15日,绥化至神树铁路通车。1939年日寇在铁力林区成立了森林讨伐队,抓劳工抽壮丁修建森林警备道。一是为了围剿东北抗日联军和游击队;二是为了盗窃森林资源。10月铁骊火车站设立警护团。1941年,铁骊至丰林沟森林铁路修筑告竣,全长85.83公里,至“八·一五”东北光复前,共盗运木材70余万立方米。1943年,日本业主在神树开设“三友化学工厂”,提炼松根油。全县青年,一律编入“勤劳奉仕队”,每人服苦役3年,每年4个月。绥佳铁路线全线通车后,铁力地区森林资源的破坏范围,被扩大到安邦河中游蒙古山、二道河子、燕窝山等地。到1944年,日本“后胜林业商会”仅在燕窝山每年采红松1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一)、侵华日军太平林业开拓团团部遗址</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日本移民侵华罪证专题档案中,有一份《关于铁力林业开拓团的调查报告》详述了呼兰河官营伐木场概况、位置、地形、林木状况、伐木计划、运输(森铁、流放木排)。工人1509人,使用役畜牛马422匹。康德5年(1938年)10月,由日本高知县选团员22户,另有7名家属同行,到达铁力县城,此为先遣队。11月末,又从熊本县迁入9户,计52人。采伐工冬季入山采伐,到3月下旬下山,到王杨车站满铁机械农场进行开拓村的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 太平林业开拓团团部遗址位于铁力林业局公司原森林铁路太平车站南50米。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从本国征召14——19岁青少年到我国东北举办“满蒙开拓青年义勇队训练所”,是日本帝国主义打着移民旗号,实则准备关东军后备兵源的一种移民形式。铁骊训练所是我国东北同类训练所中最大的一个,太平义勇队开拓团是铁骊训练所训练期满的某中队转到此地进行林业开发建设的团体,称为林业开拓团,人数200多人。其主要任务是砍伐森林和防范抗联活动。遗址现存近正方形,高约2米的围墙,周长787米,内有房屋废墟6处,先后出土过枪支、弹药、林业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品多件。该遗址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处实物罪证。</p> (二)、日本韩家开拓团总部遗址<br>  位于铁力市年丰乡靠山屯儿村南。<br>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组织“开拓团”夺占东北农民土地、欺压东北农民以及日本移民规模等方面的历史,反映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实质。1937年,日本开拓团修建韩家(今王杨)、横太(今安邦河)、桃山、北关)4处灌区,引水种稻。1939年2月-----1945年8月,日本宫城县402人在此建韩家开拓团本部。 (三)、日本青叶开拓团遗址<br>  位于铁力市王杨乡红旗村。1937年,日本“青叶”开拓团强行进入陈家围子屯,全村20余户农民被迫迁到王道屯。县公署将呼兰河沿岸40余户居民强行并入二屯,拆毁房屋90余间,并将二道河子一家农户5间草房烧毁。日本侵略者在掠夺森林资源的同时,把魔爪伸向黑土地,大量日本开拓团在小兴安岭开疆拓土,为侵华日军提供后勤保障,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四)、日本安拜开拓团遗址<br>  位于铁力市双丰镇解放村。<br>  史载:铁力境内设立日本开拓团15个,有日本“开拓民”2 996人,霸占我农民耕地8万余田。 <p class="ql-block">(五)、铁力侵华日军北关木材出河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铁力市区东北20公里,1939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通过北关出河场掠夺木材70万立方米之多。该遗址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由伊春市文物管理站调查发现。 2009年4月,伊春市文物管理站又会同铁力市文物管理所对它进行了复查。铁力“北关”实际是小兴安岭的入山口,也是当年日寇掠夺木材通过依吉密河流送出山的集散地。</p> (六)、日本满铁机械农场旧址<div>  位于铁力市王杨乡建设村中铁屯。1939年5月-----1945年8月,日本满铁哈尔滨铁路在此建机械化农场,侵占开垦和耕种我土地500余公顷。</div> (七)、劳工坟(日军用机场)<br>  位于铁力市双丰镇八家户村南1公里,1942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在此修建军用机场期间,1943年春,日本关东军在黄大窝堡(今东方红村)修建军用飞机场,占地25平方公里。动用了上万名中国劳工,因饥寒劳累而死的劳工被焚尸于此处。 (八)、铁力侵华日军呼兰河铁路桥头堡基址<br>  位于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东河村东北1公里,呼兰河西岸,绥佳铁路线南侧。1936年12月15日使用至1945年8月15日,1995年拆毁。桥头堡基址在铁力呼兰河铁路桥西南角河岸边的高地上,方体圆角,石砌基础尚存,0.8米高,地面散落拆毁的建筑碎块,枪眼混凝土预制件尚在。 (九)、八家户劳工墓地<br>  位于铁力市双丰镇前八家户屯到东方红村(黄大窝棚)南约500米。1942年春,日本侵略者在此东北修建小型军用机场,1945年8月15日投降时未竣工。机场修建时,动用数以千计的中国关内劳工,饥饿、寒冷和过度疲劳,夺去了大部分人的生命。 <p class="ql-block">(十)、铁力侵华日军营林署旧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铁力市铁力镇东岗社区林企路南林业局修配厂西南侧。该署始建于1934年的日伪时期,专门负责木材采伐、生产、运输。日伪统治者为了大肆掠夺森林资源,利用林商、木把头,采取“拔大毛”方式采伐原木。1936年,他们把森林铁路专线一直修到现在的五花,1939年伪营林署呼兰河营业所在圣浪建制材厂,1941年建成投产,年产2万立方米。1940年修建了圣浪-倒搬沟间10公里森林铁路,用2台德制5.5吨蒸气机车运材,供应制材原料。1941年森铁延伸至鸡岭的安全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小兴安岭南部大肆掠夺我森林等资源,在现铁力一带建立了许多用于木材生产与运输的设施。经营铁力林区,利用资本家、木把头等开始“拔大毛”式掠夺采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林区盗走了99万多立方米木材,使铁力林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原设备等大多已拆除,仅剩一段约300米铁路线和一个绞盘机房底座(上边的房子是后来改建的)。</p><p class="ql-block"> 现该营林署旧址所用房屋尚存。</p> <p class="ql-block">(十一)、铁力大二火锯遗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原铁力林业局加工厂院内,1936年,日本侵略者开始在此建立火锯厂,有工人110多人,分原木、锯木、板院三个车间,“总柜”设在长春。1940年日本关东军所属大二公司在神树建制材厂,生产工人600余人,日破料200余立方米,掠走大量木材。1941年夏季 日伪“大二火锯”开锯生产,1941年日伪协和林业,大二公司等柜头在呼兰河两岸,圣浪、神树等地横加掠伐,每年运出木材10~20万立方米。当时,以采伐针叶木方为主。以畜力集材至河边,通过小河流送至吴家船口(庆安)傅家店(哈市)出河外销。到1945年间,约10万立方米红松板方材从这里运到日本国。</p><p class="ql-block">现原厂房均已被拆除,现只有一烟囱水泥基座,高6米,直径约3米,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我森林木材资源的实物罪证。</p> (十二)、二股侵华日军制材厂车间基址<br>  位于铁力林业局公司施业区马永顺林场东沿河台地上,俗称二股火锯。1936年春,为了供给修建绥佳铁路所需要的枕木,修筑铁路的日本林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在这里设立小型火锯厂。2008年至2010年,伊春市文物部门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所辖地域进行了全面实地文物调查,其中发现了多处侵华日军木材加工厂遗址.由于木材加工所需要的机械动力需要用锅炉来支持,因此在当时将有的木材加工厂称为火锯。 (十三)、凌云山日伪警防所遗址。<br>  位于桃山林业局公司春光林场分公司283林班内凌云山山顶。该所始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约610平方米。当年设置警防所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为监视我抗日军民活动和为其“讨伐”队提供住宿与休整而建的营地。 (十四)、神树侵华日军铁路供水塔<br>  神树车站位于黑龙江省伊春铁力市境内,始建于1938年5月。随绥佳铁路兴建而设站,1938年12月绥佳线绥化~神树间铁路开始运营。水塔有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皆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十分坚固。 (十五)、神树劳工白骨埋葬地。<br>  位于 铁力市神树镇神树村村西约500米,绥佳铁路线北侧。神树是1936年-1939年日寇修筑绥佳铁路的工程基地,当时大批筑路劳工冻死、饿死、累死、病死者,尸体被焚烧,集中被埋于此。<br>  绥佳线是日寇为掠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和鹤岗煤炭而修建的一条重要铁路运输线,于日伪时期1936年10月开始勘测,1937年4月动工分段修建,1939年绥佳线神树至南岔区间铁路接轨通车。1941年11月全线运营。在修建施工中,中国劳工在日本武装和工头的监视逼迫下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饥寒交迫,惨不忍睹。据记载:仅在神树到南岔94㎞铁路修建中,由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参加建设的5381名中国筑路工人患病2048人,死亡200多人,这一路段平均每向前修筑1㎞就有2名以上中国工人倒下!这是一条充满中国人民血泪的铁路! (十六)、神树侵华日军制材厂机房基址<br>  位于铁力市神树镇神树村西约200米,呼兰河岸南约50米。1939年通往神树的铁路线正式通车以后,驻哈尔滨的日本关东军在神树开设木材加工厂,使用蒸汽机械专门加工军用木材。 (十七)、小白惨案发生地<br>  位于朗乡镇小白村小白桥北路西, 1944年5月16日,原吉林抗日义勇军团长任作舟利用小白土木株式会社二柜的身份,成立抗日救国会,支援抗联工作,后遭日伪破坏。任作舟等51人被捕,其中7人被杀,33人被当作细菌武器的实验品死于狱中,日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小白惨案。 <div><br></div>二、大菁山县(原带岭区、朗乡镇) <br> 1937年日本守备队300多人来带岭驻扎。伪汤原县森林警察大队200人进驻带岭。初,队部设在朗乡。大队下设八个分遣队,大队长为日本人。1938年3月18日 开始修建绥佳线带岭停车场(车站)。8月13日 以伪营林署署长为首的等七人,乘汽艇沿汤旺河、西南岔河溯流而上,进入带岭,开始采伐作业。1939年9月 日伪在带岭建立警察署。10月29日 绥佳线神树至南岔间铁路接轨,带岭停车场竣工。1940年3月 日伪在带岭建立实验林务所。划永翠河流域为伪满洲国实验林区。 始建带岭至花园(永翠)区段森林铁路,并设汤原营林署带岭森铁事务所。6月 带岭始建火锯厂(制材厂前身)及苗圃。10月 伪满洲国建立带岭营林署。营林署设有业务科、庶务科。成立伪带岭村公所,归汤原县管辖。11月1日 绥佳线铁路带岭区段竣工,并正式通车。1941年6月 带岭森铁线路修至北14公里。日本人任森铁事务所主任。8月1日 日伪佳木斯铁路警护段设立带岭警护所。秋,带岭森铁开始营运。日伪在带岭建立保护区、禁猎区、标本园,还设立实验林地五处,食用菌繁殖实验地一处,航测照片判读实验地一处。1944年8月5日 由日本青森、秋田等县日本人组成的“带岭开拓团”,92户471人迁至带岭。1945年春,带岭森铁线路延伸至北26公里处。 (一)、带岭侵华日军营林署官员住宅房址(市级文物)<br>  位于大箐山县火车站西北1.3公里,带岭镇西北山坡。是1940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带岭并建立营林署时修建的,用于营林署日本官员的住宅,东座筑建:南北垮度为5--6米,东西长12米。西座筑建南北垮度5---6米,东西长6米。现是居民住宅。现遗址因年久失修,北面墙已倒塌后又修复,房顶原琉璃瓦已破损大部分用其他瓦替代,其它部分保存大致完好。是日寇入侵我国该地区并掠夺我森林资源的罪证。 (二)、英山森林铁路火车站站舍旧址(市级文物)<br>  1943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木材,在朗乡林区累计修筑森林铁路26.9公里。英山森林铁路火车站站舍旧址,位于大箐山县朗乡镇达里村南14.4公里的朗乡林业局英山林场,东距半圆河200米。坐西面东,南北长29.7米,东西宽6米,建筑面积178.2米。系该局12个森林火车车站中的一个,始建于1943年,1948年恢复重修,1989年森铁运输废除,车站其他设备俱废。 (三)、带岭侵华日军神社祭台遗址,俗称“四方台”。<br>  位于带岭火车站西北1公里,带岭镇西北山坡。原为立体状,平面约3.5米乘3.5米,高约0.5米水泥质四方平台。2006年拓宽道路、抗洪挖排水沟而破坏,现地面整体建筑已无存。普查队在排水沟中找到被破坏的当年建神社用的水泥块若干块。1932年5月日本侵略者入侵汤原县至1939年期间,在带岭设立伪村公所和警察分驻所,1939年分驻所扩建为带岭警察署,有日伪警察50人,1941年增加至101人。另外设立了一些统治机构。同时在带岭镇西北山坡建置了该神社,为长期统治中国林区作祈祷。据《大箐山县志》(1988年出版)记载,原来在现带岭宾馆处也有一座日本神社,已经无存。是日寇入侵我国该地区罪证。 (四)、带岭铁路车站侵华日军北山供水水塔基址(市级文物)<br>  位于带岭火车站西北700米,大箐山县带岭镇北山山坡上,原水塔上半部分已被破坏无存,现保存的有50厘米高的水泥底座两个和水泥附件两个。1938——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修筑神树至南岔段铁路。同时建此供水水塔,其功能是为铁路蒸汽机车供水。水塔地下两根大型水管道,一根通往永翠河水源,一条直通车站上水处。这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处罪证。 (五)、带岭侵华日军火锯厂厂房基址(市级文物)<br>  位于带岭火车站东北1.5公里,伊春市大箐山县带岭镇康安社区内。面积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8米。1940年,“满洲制材株式会社”在带岭永翠河畔(即该地)建该火锯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火锯厂进入停产状态,工人纷纷离厂。1945年5月,带岭林务局成立,招回在本地的制材工人,利用原火锯厂的厂房及设备,恢复木材加工生产。1974年,为增加木材贮存量,扩大生产,将火锯厂厂房地上部分拆毁,现原厂房水泥井地基还在。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我森林木材资源的实物罪证,也为我国林业发展沿革提供了实物资料。 (六)、日伪时期修建的带岭永翠河铁路桥桥墩。<br>  位于大箐山县境内的带岭站东北,绥佳线铁路桥,1941年11月正式通车。六十年代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改造拆除桥梁时遗留。 <div>三、南岔县<br>  1939年初,糖梨川(南岔的原名)改称南岔。11月中旬绥佳线铁路由神树起铺到南岔站。秋,由日本合同株式会社在浩良河筹建火锯厂(现浩良河木材加工厂)。冬,日本侵略军从深山“柜头”里抓来37名工人,以“反满抗日”为名,投到了西南岔河淹死。1940年5月初,在绥佳线通车时,哈尔滨铁道建设事务所进行南乌线南段的勘测。测量队由南岔起,沿汤旺河北上。1941年春,伪满铁路南岔警护团成立。由哈局管内的各团抽调28人组成。管辖范围东至桦阳,西至圣浪。同年,南岔一带有300多个工人被送往佳木斯监狱,大部分被打死和喂了日本狼狗。1942年初,日本农民开拓团进入浩良河永林村,强迫中国人搬迁至浩良河。3月,承担小松火锯土建任务的合同工程队来南岔破土动工。12月,小松火锯土建及安装工程全部竣工。1943年2月锯厂正式开工生产。3月至6月,日伪小松火锯工人及家属100多人患瘟疫,30多人死亡。1943年7月汤林线铁路南岔至伊春段开始施工。7月,东洋火锯建厂在南岔破土动工。是年,汤林线铁路南岔至伊春段开始铺轨,年末通车到伊春。1944年3月,东洋火锯土建及安装工程全部竣工。4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1945年3月,伪满交通部正式接收汤林线,并委托南满铁路经营。1945年5月,南岔至伊春间铁路交付营运。日本侵略军在8.15投降前对铁路进行严重破坏,致使全线停运。<br>  解放前南岔林区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1937年日寇开始在京京河进行大规模盗伐。1939年又伸入大叶沟、小亮子河进行盗伐。1939年绥佳铁路铺到南岔,用于日寇大肆掠夺本区森林资源的运输。在铁路两则、河流两岸、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地区采取掠夺式采伐红松、鱼鳞松和珍贵树种。</div> (一)绥佳线南岔九号桥 桥墩遗址<br>位于绥佳线223公里。距离南岔车站西南4公里。由日商东亚土木工程公司施工,1939年11月修通。 1960年哈尔滨铁路局基建处施工改线竣工通车后,称“南岔河3号桥”。原旧桥报废拆除。 (二)、绥佳线南岔八号桥 桥墩遗址<br>  位于绥佳线232公里,距离南岔车站东5公里。由日商东亚土木工程公司施工.1940年初修通。1960年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改造施工,11月新桥竣工交付使用,称南岔河4号桥。原八号桥旧桥报废拆除。 (三)、南岔小松火锯厂遗址  <br>  位于南岔车站西北一公里处。1942年3月 日伪南岔小松火锯土建工程破土动工,12月安装竣工,1943年2月投产。主要设备有:跑车大带锯4台,小带锯2台,圆截锯1台;蒸汽锅炉3台,2800马力大车一台.专用线200多米。生产工人130余名,日本技术、管理人员6名。每日单班作业11小时。1943年产量达到24600立米,全部盗运回日本或用于侵华战争!1945年8.15光复,日本无条件投降,工厂停产。1946年5月更名为南岔西火锯厂。10月更名为南岔第二火锯厂。1949年6月更名为南岔第二制材厂。<div>  1958年在此始建南岔木材水解厂。是以林化、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生产为主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木材资源枯竭,工厂被迫停产,厂房其中一部分已损坏。2020年11月,南岔木材水解厂工业遗存列入《黑龙江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div> (四)、南岔东洋火锯厂遗址<br>  位于南岔县原百货站院内,俗称“东火锯”。1943年,日本大连东洋株式会社在此建立火锯厂,1944年4月正式投产,工人326人,设备为跑车带锯3台,小带锯10台,圆锯、截锯各1台,锅炉3台,英国造400马力大车1台。专用铁路线两条近800米。日产成材150立方米,产材全部供日军侵华使用。1945年8月停产。建国后,从西南岔河里捞出一台300马力的大车。到制材一厂与二厂合并成南岔水解厂后,300马力的给了双丰木材厂,400马力的给了大丰(金山屯)木材厂。<br>  1954年,国家森林工业部在哈尔滨成立“东北制材工业管理局”。“东北制材工业局第六十三厂”就是南岔第一制材厂,他的前身是日伪时期的南岔东洋火锯厂。现该厂地上所有厂房、设施均已拆毁,仅存地下水泥基础大致完好。 (五)、绥佳线晨明铁路桥遗址 <br>  位于绥佳线263公里,日伪时期修建的铁路桥,距离晨明车站4公里处。六十年代哈铁绥佳线改线拆除。 (六)、绥佳线狼山隧道遗址<br>  日伪时期在绥佳线威岭至浩良河275公里处建成狼山隧道,全长110米。因下行线275 公里700米处经常发生山上塌方落石,1978年7月曾造成列车颠覆重大事故,哈尔滨铁路局报请铁道部将下行线移至上行线并行位置。1979年5月,转线工程正式开工,1980年l0月竣工,1981年6月26日正式通车。浩良河至秋冷间线路作为佳木斯第二发电厂(亮子河发电厂)秋冷支线,长度12公里347米,1981年6月26日正式通车。原绥佳线威岭-秋冷区间被拆除,狼山隧道废弃,路基成为公路。 (七)、南岔县秋冷村侵华日军绥佳线桥头碉堡。<br>  侵华日军守桥碉堡,日本侵略者为掠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修建了绥佳线铁路。并于1940年12月在沿途各地成立伪满铁道警护队,归属于哈尔滨铁道警护队管辖。绥佳铁路沿线的各个铁路桥旁都建有桥头堡,六十年代后期大都拆除。 (八)、抗联战士及一对母子殉难处<br>  位于南岔县浩良河镇吉星村。1936年,日伪政权为强化殖民统治,纵火烧毁了吉星沟,强迫百姓到大孤山下居住,切断了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日军对抓来的抗联战士及群众进行严刑拷打,先后有抗日军民12人被投入井中,这眼水井成了吉兴沟抗联烈士和抗日居民的殉难井。 (九)、浩良河镇火锯厂<br>  1937年,日伪为镇压抗日军民的活动,开始在浩良河一带并屯,将农户土地收归“满拓”经营。成立一个屯叫‘如意屯”。1938年日本人为利用汤旺河流送木材,在浩良河永林村南石砬子修筑一条拦河坝,堵截贮存木材,准备供浩良河火锯厂加工用。1939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加紧对我森林资源的掠夺,在汤原县浩良河镇建火锯厂。1940年日本合同株式会社浩良河火锯厂开工,日产成材70~100立方米。年加工成材约2600立方米,有300余中国工人,由于日本人用刺刀、皮鞭强迫劳动,每天长达12小时劳动。工人不堪奴役,经常怠工,逃走和病伤、死亡多人,所剩无几。1941年,浩良河进驻日本“马场开拓团”。 1945年8月,日寇败退时,浩良河火锯厂成立了火锯厂工人护厂队,一面保护工厂安全,一面准备恢复生产。直到政府去接收时,工厂完好地回到人民政权手中 。1949年火锯厂更名为浩良河制材厂。<br>  日伪时期,在绥佳线沿途伊春林区段共建较大规模火锯厂7座。盗取了小兴安岭上千万立米的优质红松木材。松涛悲鸣,流水呜咽,控诉着日寇强盗的滔天罪行! (十)、浩良河西山洞水利灌溉工程设施:<br>  位于南岔县浩良河镇西2公里,1940年日寇开始筹建至1945年完工。主体工程是将一座山峰北面的浩良河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山洞引向山峰南面的灌溉渠,引水洞长38米,直径3.5米。当时对抓来的劳工不发薪水,只发给鸦片强制劳工吸食,使劳工们的身体遭到严重摧残,5年间为修筑此工程,数千中国民工死在工地上。日寇是用大批中国劳工的鲜活生命,换来了1945年5月山洞的正式通水。该设施遗址是一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恶历史见证。 <div><br></div>四、金林区(原金山屯、西林区)<br> 1939年2月伪汤原县山林警察骑兵队成立,第二小队在岔巴气(金山屯)驻防,护卫大陆公司修筑丰茂至桦阳、岔巴气至桦阳季节性简易公路。1940年春三江公司、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大仓组5个柜头进入岔巴气,每年招收采伐工2000余人,马套子600余付,流送工百余人,为其掠夺滥伐林木资源。1941年由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大仓组承担,动工修筑汤林线(南岔至西林段)铁路。其中岔巴气段长23公里。1942年秋修完岔巴气段。1943年在岔巴气设关址车站(现金山屯站),并设立南岔警察署关址警察分驻所。1943年4且1日,汤林线南岔至伊春段铁路投入临时营运。是年俄人组成的日本开拓团在关址车站和38公里沟口设立检查哨卡,监视抗联活动,禁止中国人无证出入。冬,岔巴气山林警察大队改称山林警察狼宅分遣所,所址设在狼宅(今丰岭林场境内),隶属伪汤原县警务科领导。满州营林署雇佣工人将采伐的原木从西林、金山屯凭借汤旺河水流送到浩良河出河场(火锯厂西200米处)出河上岸,然后,用人力运往火锯厂上锯加工。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为止,共掠伐消耗森林资源蓄积349.2万立方米。 <div><br></div>五、伊美区(原美溪区、伊春区)<br> 日本侵略者掠夺美溪林区木材罪证遗址<br> 位于原美溪区。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者把侵略的魔爪伸向美溪林区。立碑之地即日本侵略者在兰新河流域的装车场及劳工遗骸埋葬点。 <div><br></div>六、乌翠区(原乌马河区、翠兰区)<br><br><div>保险坝遗址。<br>日军为了掠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强迫劳工在翠峦西山脚下修筑的木材流通拦截坝,俗称“保险坝”。1942至1945年8月日伪政权在本林区设立“营林所”,沿乌马河至仓库河两岸进行拔大毛式盗伐,砍掉木材30万立方米,部分通过汤旺河流送盗走。</div> <div><br></div>七、嘉荫县(原乌云县和佛山县)<br> 乌拉嘎金矿遗址<br><div> 1933年2月 日本关东军讨伐队侵占乌云县和佛山县。日本侵略者进入小兴安岭后,在多处设采金点,掠夺小兴安岭金矿资源。受害最重的是乌拉嘎金矿,经营规模最大,对资源破坏最大。1936年4月,乌云县商会会长张景臣组织探矿队,在鹿儿倒发现金苗。1938年4月,伪萝北县老沟采金所组织武装探矿队在鹿儿倒探矿。1939年1月,开采鹿儿倒沟黄金。此为乌拉嘎金矿采金之始。3月,日伪在乌拉嘎建立采金株式会社永林公司。1940年2月,乌拉嘎金矿工人在日伪警宪、把头的残酷压榨下,染流行性传染病,到8月共死亡1000余人。4月乌拉嘎金矿北沟放段开采。到1943年冬,乌拉嚏金矿封沟,将工人押往哈达密河修筑大坝,并放火烧掉各金沟工棚子。1939年—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小乌拉岛、北沟、南沟等地开采砂金达10万余两。</div> 日本关东军在佛山罪行累累。1942年6月,建立日本关东军鹤岗宪兵队佛山分遣队和他特务分派机关。翌年逮捕三批无辜居民80人,杀害12人。1943年8月,日伪从桦川、桦南两县迁开拓民1000余户在佛山县落户。从宁安,穆棱等县还开拓民300户在乌云县福民大岗落户。1944年冬,伪东亚产业在结烈河上游和嘉荫河二道水营盗伐红松4万余立米。<br>  1945年8月9日,日寇造孽到头了。苏联红军攻克乌云县城,日伪官兵仓惶溃逃。11日,苏联红军炮击伪佛山县公署和日本守备队驻地,当日苏军进入佛山县.佛山县宣告光复。 一页历史血斑斑,往事惊心泪欲潸。<div>  山河破碎风雨骤,兴安垂泣松呜咽!</div><div>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鉴往知来,抚今追昔,中国人民受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从苦难中汲取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力量。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伊春市各区县残存的日寇罪行遗址遗迹,真实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一段苦难历史。境内发掘保护的东北抗联文物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醒今人、教育后人,居安思危,奋起自强,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人类和平。我们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div> <p class="ql-block">  注:本篇资料图文汇集于《伊春市志》、伊春市属各市县区志;伊春市老促会《小兴安岭抗日斗争“四个一百”》部分成果;伊春市文物管理站副站长万大勇先生的学术论文,南岔水解厂原工会主席、副厂长苗广生先生所著《水解记忆——过往的历史》及网络照片等。致敬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