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platform/person-column?author_id=745730&container=1&share_to=copy_link&user_id=745730&uuid=da41a49677a7694112642e6f038a573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745730&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1425a179a63d8425537799d23c9e5448&um_rtc=75704ef1338533a9198caedee7d0f674" target="_blank">【魏亚平美篇摄影集】</a></p> 常熟书香古里镇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铁琴铜剑楼的北侧停车场有一株野樱桃树,每年4月下旬樱桃成熟。引得附近各种野鸟纷至沓来,争相啄食樱桃果。 灰椋liáng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 灰椋liáng鸟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黑龙江以南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的夏候鸟,迁徙及越冬时普遍见于东部至华南广大地区。 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林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 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北部地区主要为夏候鸟,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于8-9月份即开始集群南迁,迁徙时常集成大群。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螟蛾幼虫.蚂蚁.虻.胡蜂.蝗虫.叶甲.金龟子.象鼻虫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 繁殖期5-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4月末5月初开始分散成对,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寻找巢位筑巢。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的,未见有明显占区和种内竞争现象。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5-7枚,偶尔有多至8枚和少至4枚的,1天产1枚卵。卵为长卵圆形,翠绿色或鸭蛋绿色,大小为28-30毫米×20-22毫米,平均29.2毫米× 20.8毫米。第四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野樱桃属植物界,蔷薇科;李属。分布在宁夏.湖北.陕西等地。落叶乔木。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小锯齿。齿尖有腺,具稀疏柔毛。成熟叶暗绿色。秋冬呈红色或黄色。伞状花序或有梗的总状花序,花先叶开放,花有白色.粉红色等,4~7朵呈总状花序或2~7朵簇生;花瓣卵圆形或至近圆形;核果近球形,较小,红色.橙色或黄色,果肉多汁。花期3~4月份,果期5~6月份。 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 八哥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八哥在中国南方的种群数量较普遍,既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也是颇受欢迎的笼养鸟。它能模仿其他鸟的鸣叫,也能模仿简单的人语,在国内广被人们笼养,而且被引种到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地。 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混群栖息。 白头鹎bēi又名白头翁.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翁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常成群出现在平原区灌木丛,丘陵树林地带,以及校园,公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高高的电线与树上。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乌鸫dōng是鸟纲.鸫dōng科鸫属的鸟类。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乌鸫是瑞典国鸟。 乌鸫每年的4-7月开始繁殖,巢大都营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树木主干分支处.距地面约3米,棕榈叶柄间等处筑碗状巢,以枝条.枯草.松针等混泥筑成深杯状。每窝产卵4-6枚,淡蓝灰色或近白色,缀以赭褐色斑点,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4-15天。雌雄共同育雏。 这是2022年4月28日作者的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