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毕业照

清水石

<p class="ql-block">  一日,我在家中接到高中时的老同学王安龙的电话:“我这里有一样珍贵的东西,快来看看,保证你看后很惊喜。”接着,我便骑自行車赶到他的书画社。</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神秘地拿出一張发黄的照片给我看,原来是一張标有“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宜都二中第三届高三二全体同学合影”的照片。即半个多世纪前(1963年)的一张毕业照。是从一位同班女同学那里翻洗而来的,这张毕业照许多老同学都和我一样,有的丟失了,有的损坏了。如今重失,实属珍贵。我当即用手机翻拍后,上传到电脑中保存。这张近六十年前拍攝的黑白老照片,见证了宜都二中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秀的教职员工团队及教书育人的辉煌业绩,也见证了当年萃莘学子的青春风采。</p><p class="ql-block"> 宜都二中是一所集初中和高中的完全中学,是我在此就读了六年的母校。其前身是枝宜合并前枝江县设立在县政府所在地的唯一初级中学,也是当时枝江县的最高学府。学校位于枝城镇东面的福星山下,一条松枝公路(即松木坪至枝城镇的公路)从陈坡垴穿下,将校园切割成南北两部分,南区有院墙围合,辟为男生宿舍。主校区在北区,校门朝南,进入校门,左右设有接待室和传达室。向北纵深前行,是校门的主轴线,一个长方形花坛正对着校门,花坛前面有照壁,上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个大字。照壁前边耸立着两棟平行的教学大楼。教校大楼之间约3o米宽,枫榴成荫,石凳捧坛。春有百花争艳,夏有蝉鸟幽鸣,秋有红榴遍枝,冬有雪树银花。与教校大楼相垂,横着一座大礼堂,里面摆着一排排长条凳,这是学生集会和用歺的场所。主轴线的左右依次有教工食堂、大小操场、各科教研组、教师宿舍、女生宿舍、医务室、厕所等。由于生源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也随着扩大,在主校区外的福星山腹和山顶又分別辟建了两棟教室和一个四合院男生宿舍。整个主校区被高大的院墙围合,院内绿树成荫,整洁清静,构成一个正方形,犹如一座大熔炉,为祖国熔铸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共有62位师生,其中校领导及教职员工28人,应届高中毕业生34人。片中二排右七是校专职党支部书记李发祥(63年枝宜分县时调任枝江中学任专职党支部书记),二排左六是校长马志刚、左三是教导主任傅纯修,二排右六是副校长刘才雄,四排左二是我班高三年级班主任郭炳宜。而二排左四是带我班主任时间最长的唐伯勲老师,他教我的语文课,从初中二年级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唐伯勲老帅时年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圆脸大眼,炯炯有神。为人平易亲和,说话风趣幽默,有情有理,令人信服。他以自己的沉稳正值,淡泊坦然的高贵品质和爱生、敬业、循循善导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唐老师不仅给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高三毕业时的班主任郭老师,兼教我们的化学课,他二十出头,华师毕业,专业理论和表达能力强,授课通俗易懂;在班务工作中,充分信任和依靠班干部,大事严格把关,出主意,想办法,真正做到了辅一把,送一程。</p><p class="ql-block"> 这些教师团队中,记忆最深的课任老师还有教我们高三的语文老师李明炎老师、教我们代数课的谢辉宏老师、教几何课的胡必桥老师、教物理课的李健吾老师、教俄语课的张造朝老师、教政治课的汪平及朱正老师、教历史课的毛传雄老师等。名师的广博学士和精湛教艺使我由衷敬佩,今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面对毕业照,在怀念老师和老同学之际,不禁深情地回想起我们青年时代在母校宜都二中所度过的快乐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我们组织班上的特长生排练歌舞、编辑板报,开展各种文娱宜传活动,尽显青春才华;我们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到附近农村插秧、挖苕、在枝城植树、抗洪、围垦,服务社会;我们义不容辞地投入勤工俭学活动,挑水帮厨、运砖搬瓦、为校园建设挥汗出力;我们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三年自然災害时期,到福星山上开荒种南瓜,补贴伙食度难关,既改善了生活,又培养了劳动观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六零届高三二班毕业的34名同学,自1963年7月告别以來,我们彼此虽然较少吾面和交流,然而对老同学的怀念之情而从未泯灭。但很多老同学的音容和风采还经常浮现于眼前。很多老同学的才华清晰的印记在脑海,很多同学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深深地铭刻在心田,乃至梦绕魂牵!半个多世纪以来,老同学有的成了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当上了人民教师和医生,有的任职于国家公务员…。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建立了不朽功绩。</p><p class="ql-block"> 光明似箭,岁月倏忽,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渐渐垂老!“垂老何时见兄弟,背灯愁泣到天明”。少壮奔前程,老來怀故友,我热切期盼老同学能在有生之年常聚暢欢,以释却我们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二年五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绪荣 笔名 清水石 生于一九四三年六月,枝江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