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居家隔离日记(28)(29)(30)

老酒

<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9日,市内管控第27天,我们小区转为防范区第11天。18日0一24时,新增本土确诊0例, 这个0太珍贵了,化为0是千万人努力,守护0更是千万人的责任。又有4个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全市还剩1个高风险地区,5个中风险地区。下午传来实质性好消息,曲江新区率先公布真正意义上区域内解封。航天新城跟曲江情况一致,估计三几天内也能解封。</p><p class="ql-block"> 我下午拿出门证开车出去,到出口被保安劝返,人可以出去两小时内返回,但没有复业复工的证明不能开车,也就是说,人出去只可在航天范围内购物办事。停好车以后徒步出小区,考察了几家蔬菜肉食等小门面店,猪五花肉后腿肉从16.元一19.8元不等,还是较贵,鸡鱼菜也稍贵。徒步一个半小时到揽月阁周边转一转,四周没有出小区,但也没有感觉到清新空气愉快的心情,大概是因为雾霾的缘故吧,从杜陵塬透过樊川,竟然看不到神禾塬,更不用说远观秦岭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人们期盼已久的“0”,也是我这辈子看到最美妙的“0”!在这里,绝不指纯数学意义,它包含着全市抗疫一线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所有兄弟省市“逆行者”)的辛勤付出,也包含着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更包含着党和国家对我们西安市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20日,市内管控第28天,我们小区转为防范区第12天。19日0一24时无新增确诊例,己连续2天无新增。有消息说:“西安市市长在省人大小组讨论时讲,25号西安全面解封,恢复常态!”</p><p class="ql-block"> 上午提两小桶水,拿上自制的洗车瓶三条毛巾,在地库里把车擦洗了一下,拍几张照片卖车。北京现代途胜SUV,八年不足七万公里,前年换了四条轮胎一个电瓶。只是一般的刮擦,副驾驶门被撞过一个小窝窝,其他都好。只是车自重大排量小(2.0),加油时有呜呜的响声,也是这款车天生的毛病。老婆年一过也退休了,没有必要每人一台车,不知能卖几个钱,还真有点舍不得,陪了我八年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又追了两集中央一频道电视剧《超越》,几乎一直热泪盈眶,甚至泪流满面,总觉得自己还不老,但为什么常常控制不住泪水。不单单是因为剧中一代代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祖国的荣誉努力拼搏,也不仅仅是因为剧中陈冕、陈敬业父女感情冲突和最终释怀的血脉亲情。而是因为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文革”前,父亲是东北一所公社中学的专职体育教师,每年冬天,带领学生在学校校田地的一口水井边平整一块土地做冰场开展冰上课。每天早晨在天刚放亮最冷的时刻,带领他几个铁杆弟子,用自制的洒水车从井里绞上水,一圈一圈的浇冰,然后指导全校师生中的冰上爱好者滑冰。也不知道当时学校从哪儿挤点钱,让他去通辽市买冰刀,冰刀背回来了,但是发票和几个零钱都丢了,也不知道最后报销帐的时候怎么处理了。我当时只有六七岁,没有合适的冰鞋,父亲用一块与鞋底一样大的木板,下面砸上一条钢筋绑在鞋上站着溜冰,比起坐冰车的小朋友自豪多了。等我到通辽上学的两年,有了自己的冰刀,两个冬天的冰期早晨都是在冰场上度过的,学会了业余级的速滑,也穿过球刀。光阴荏苒,转眼父亲已到耄耋之年,我也退休两年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21日,市内管控第29天,我们小区转为防范区第13天。20日0一24时新增确诊3例,封闭隔离1例、重点人群(闭环管理员)1例、管控区(社区)1倒。狗日的新冠病毒太难Z了!</p><p class="ql-block"> 昨夜又无眠,今晨免强睡了两个时晨,似报晓的鸡五点半准时醒来。以前听听小说讲座到七点左右还能迷一会,最近不灵了。什么平躺直视屋顶冥想,想着想着就绕到那块“心病”上去了,过年难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说起来生活已达小康水平,但我那三十多岁的小棉袄 还只身孤影的北漂着,年过又长一岁了。</p><p class="ql-block"> 昨天大寒,早晨查天气,连续十余天的雨雪低温,拿上出门证登记出小区,在周边两个小蔬菜店,买了200块钱的肉菜。比起封控之前米面基本没有涨价,肉蛋菜涨幅都在10%以上。猪肉每斤18元左右,每斤5元以下的蔬菜很少了,豆角、香菇都10元以上,青椒7块以上,大白菜2元。过两天肯定还要上涨,疫情使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有两个钟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目前,全市只剩一个高风险地区,三个中风险地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