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花香塔里木

郭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两天,应一师阿拉尔市文联、摄影家协会之邀,我参加了摄影志愿者团队赴七团、十一团采风。虽然生于一师、长于一师、在一师工作多年,但这样的拍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摄影志愿者们在七团留影(肖苏民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师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1949年挺进西北、解放新疆、平叛平乱、建党建政。1953年6月,遵照毛主席和党中央指示就地集体转业,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2万余名官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亘古荒原上奏响了开发塔里木的凯歌。“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是王震将军对它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60多年来,一代代军垦人发扬“忠诚、担当、争先”的三五九旅精神,在“沙漠之门”建起了一座座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军垦新城,创造了戈壁成花园、大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末的塔里木早已春色荡漾,满眼葱绿。这个季节正是沙枣树扬花之时,田野四周的林带里,枣花吐香,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这个季节也是农场最繁忙的季节。农时不等人。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里,棉花苗已破土而出、露出嫩绿的芽苗。一师是全国著名的产棉大区,这里种植着全国面积最大、管理水平最好、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棉花。棉花是团场和职工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团场集数十年农业种植经验探索出来的致富之路。行走在塔里木广阔的田野,最壮观的就是成片成规模的棉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十三师三十七团。1952年春,第三十七团遵照新疆军区的命令,从温宿县进驻人迹罕至的荒漠“玛滩”开荒屯垦。1954年成立国营玛滩农场。2021年,七团实现生产总值13.3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10亿元;二产完成增加值0.94亿元;三产完成增加值2.4亿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团的小城镇建设享有盛誉,围绕湖水修建的花坛、水池、喷泉、凉亭、广场、步行道、绿化带非常漂亮。在干旱少雨的塔里木,这里清澈的湖水和满目绿色似乎告诉你,这里也是“塞外江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城镇建设提升了团场的规模和档次,行走在绿水蓝天环抱的广场上,白天林荫夹道轻风送爽、小桥下面潺潺流水, 夜晚流光溢彩街灯辉煌,这样的美景真的很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湖泊曾经举办过龙舟大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龙舟赛已成为团场响亮的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阔的田野里,大功率拖拉机拖着犁耙吼叫着奔跑着,平整过的土地掀起阵阵泥土的芳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团的设施农业在垦区小有名气。我们来到六连的蔬果大棚种植区。一排排、一列列兵营般整齐划一的大棚里,各种蔬菜、瓜果都已进入采摘期,呈现出丰收的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农户种植的牛角酥香瓜选种的新品种,果实皮薄、肉厚、香甜,口味极好。这个季节是瓜果的淡季,香瓜上市后销路非常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丰收的香瓜甜在嘴里、甜到心里,鼓起了农工的钱袋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丰收后的喜悦之情洋溢在盈盈笑脸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棚黄瓜硕果累累,品质优良。我看了七八个大棚,每个大棚内种植管理的水平都相当高,果蔬产量高、品质优,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好,充分发挥了现代化大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棚内种植的圣女果果实诱人、口味纯正,已为市场提供了多茬鲜果,产销两旺。(肖苏民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棚西瓜已开始成熟,供应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连大面积、大规模的机械化播种辣椒。把从育秧棚里栽培的辣椒苗用机械化插秧直接栽植到耕地上,省时、省力、省钱,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辣椒种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田里,大量附近的维吾尔族农民在这里打工挣钱。开拖拉机的小伙子从喀什地区莎车县来这里打工已经多年。民汉互助、民族团结在这里得到最好诠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连水稻育秧现场。这里培育的水稻秧苗由于品质好,不仅满足本团水稻种植,附近团场也到这里购买秧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向一个正在向育秧盒撒种的年轻的女工询问现在种植水稻的一些情况。她的回答让我顿然语塞。我清楚地记得,从上初中起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拔稻草,参加连队的各种劳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清楚地记得,每年从三月底开始,犁地、打硬、平地、放水、撒种、拔草、打药、插秧补苗、割稻,水稻的全部种植过程除了犁地用机械其他的都是手工劳动。尤其是拔稻草从五月到七月、一遍又一遍,赤脚长时间泡在烂泥中,蚊虰虫咬,烈日暴晒,其中的艰辛也只有我们这些过来人才能理解。如今,这一切都被现代化大农业替代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别具一格的滨河生态广场,风景优美,设施齐全,是人们茶余饭后健身娱乐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天清晨和傍晚,广场上都有一群中老年人在这里锻炼身体。这些经历了团场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为团场建设出过力、流过汗的军垦人,晚年生活也可以象大城市的人一样,生活的有滋有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团场旺盛的活力吸引着曾经在这里贡献青春和热血的老军垦们,他们在这里依然用快乐的晚年生活唱出人生另一首最美的“夕阳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队伍中间穿红衣的大妈是活动的组织者,她浓厚的上海口音吸引了我。我与她聊了几句。她叫朱静霞,是1963年支边进疆的上海知青。进疆后在七团工作30多年,退休后曾回上海定居。但由于热爱团场火热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七团。如今,她负责组织团里的“夕阳红”太极拳剑队,每天带领一群老年人锻炼身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在心里祝福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永远健康,永远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一团前身是1959年9月农一师胜利三总场成立的工程大队,1964年8月在工程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一师工程二支队,1970年7月改称十一团。截止到2020年12月,现已开发耕地21万亩,其中:棉花面积12万亩、林果面积7.2万亩、其他面积1.8万亩。团场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工、交、建、商、旅游全面发展。近年来,团镇先后荣获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在地、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团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兵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国家级、兵团级荣誉。(赵智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摄影志愿者们在七团留影(肖苏民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紧紧抓住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快推进连队农家乐、葡萄文化长廊、农户庭院改造、户厕改造、垃圾分类、污水管网升级等工作,精心打造“花香”具有产业特色、文化特点的美丽连队一一“花香一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连队按照促进农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微空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养殖,依托连队特色、能人牵头、两委参与,融合家庭农场,统一规划,点线结合做好农文旅文章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按照“四化”标准,即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造的“花香一连”。这是“花香一连〞一个维吾尔族农户的家庭民俗的外景。宽敞明亮的大院整洁、舒适、气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一连主打红色旅游。以突出359旅光辉业绩、展示军垦文化为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排列整齐的崭新的住房,新植的绿化带,弯曲的小道,反映军垦文化的雕塑、军号、墙画,使这里有了一种神秘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三连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水面弯弯绕绕,芦苇荡漾,游船、凉亭、乡村小道、林果蔬菜、民宿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利用水面、农业种植的优势开发旅游景点,这里已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旅游乡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的水面上,我亲眼看见了绿头鸭、白鹭、鹡鸰鸟、黑翅长腿鹬、燕鸥等水鸟,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鸟儿的家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连水产养殖基地利用碱水养鱼和种植蔬菜,养殖了25万尾罗非鱼、丁桂鱼、塘角鱼、加州龙鱼、胭脂鱼、淡水石斑鱼、已签定销售合同13万尾,循环水水生蔬菜也已栽培成功。同时,还承担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的罗非鱼碱水养殖试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箱内养殖的鱼体型健壮、长势良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用养鱼的循环水栽培的蔬菜已试验成功。经过水循环利用已实现较大规模的鱼菜共生智慧水产体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连的林下养鸡成效显著。从和田引进的绿壳蛋鸡已成为林下的主人,适宜的气侯和科学管理已发展壮大到一定的规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棚立体饲养的肉鸽种群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连队的维吾尔族女职工古丽利用农闲时间进行肉鸽的日常管理,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六连大棚设施农业区,最吸引眼球的是室内樱桃。一字排开的大棚里樱桃挂满树枝。黄的,红的,紫红的,在绿叶的映衬下色彩格外艳丽。现在正是大棚樱桃成熟季节,主人介绍说价格很好、市场需求也很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中年壮汉一家承包了七个温室大棚种植樱桃,在一家人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下,樱桃果实累累,粒大味甜。眼下,正是大棚樱桃成熟之时,由于品质优良,每公斤150元左右的批发价产品供不应求。他说,每个大棚纯收入三万多元。如此算来,今年的收入应该非常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鲜红的樱桃挂在树枝上,鲜亮夺目,娇艳欲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晓芳,十三连职工,一名八零后女生。2016年注册成立了阿拉尔市红情绿意果业有限公司,之后又联合一批年轻人成立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种植与销售完美结合,实现了带动销量和带动就业双目标,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三连女职工王海英,勤劳苦干,诚实守信,科学种田,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辛勤付出,获得了师劳动模范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处九连的阿拉尔万头湖羊养殖繁育基地是现代化养殖的典范。基地利用自有耕地将种植、养殖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化、智慧化和有机化的循环农业示范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地通过科学养殖和繁育技术,将母羊出生率控制在一定数量,每月都会诞生一批羔子,每月也会有一批出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怀孕母羊进行B超检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养殖全程采用智能化养殖管理、可视化系统、智能环控监测、全自动化饲料配比加工、机械化投饲等软、硬件,实现了养殖场“五统一”的养殖目标,年存栏湖羊可达万余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一团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单位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围绕数字化管理建立了乡村数字指挥中心,使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治理、智慧电商成为现实。(李沙平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当夜幕降临,位于镇中心的昆岗文化公园,散步的、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跳新疆舞的,职工们卸下忙碌一天的疲劳,汇集到这里放松心情。(赵智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昆岗古墓群位于十一团塔里木古河道,因阿拉尔古称“昆岗”,这片神秘的古墓群由此命名为“昆岗古墓”。据国际人类学权威机构鉴定,该古墓群距今最远时期已有4600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充分发挥利用好昆岗文化,投资新建了昆岗文化园游客接待中心、大门、昆岗文化展示馆,昆岗博物馆布展即将完工迎客,以昆岗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用得天独厚的沙漠资源优势,整合沙漠文化主题公园、国家沙漠公园、沙漠越野赛事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国最大的沙漠越野赛事基地一一沙漠之门景区。借助环塔越野拉力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环塔拉力赛是全国性的赛事,已成为自治区十大旅游品牌之一,是疆内最大的文化体育品牌,每年吸收游客近20万人次),举办越野车、摩托车等各项体育赛事。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多万元,拉动相关产业4600多万元,带动就业320人次,国家沙漠公园荣获央视《魅力中国城》栏目年度最具投资价值文旅项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团和十一团经过几代人的勤劳苦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笔直宽阔的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每当华灯初上,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霓虹灯,把鳞次栉比的高楼打扮得分外迷人。这一切都显示着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其实,七团、十一团发生的巨大变化只是一师阿拉尔市垦区的一个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的团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民生大幅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工居住在有暖气、有上下水的楼房,生活在田园般的城镇,现代化的大农业使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学校、有医院、有社区、有社保,家家都有小汽车。应该说,时逢盛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居乐业,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采风结束返程路经阿拉尔市,在途径一个十字路口等候交通绿灯的时候,一个激昂的音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师市文工团正在进行下基层的广场演出。透过车窗看见一个漂亮的女演员正在演唱《送你一束沙枣花》,这首兵团人多么熟悉的歌曲。作为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真希望能再次聆听。只可惜我们的车不能久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这首歌唱响祖国大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奔赴兵团,奔赴塔里木,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出兵团和一师历史的辉煌。(李沙平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片片棉田,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团场种植棉花的艰辛。那个时候,每年四月开始播种、放苗、补种、定苗、打杈、打药、放水、拾花,没有一样省力的。特别是拾花,每年八月底到春节前几个月每天十多个小时,累得人腰酸背疼、脸皮浮肿。那个时候,下至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上至退了休的老年人都有拾花任务。而今,种植棉花机械化率已经超过90%,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李沙平 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代代兵团人扎根塔里木,薪火相传,传承着用辛劳和汗水、鲜血和生命创造的南泥湾精神,为屯垦戍边事业默默献忠诚、献智慧、献青春、献终身 ,在戈壁荒漠上创造了塞外江南的人间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60多年来,塔里木人白手起家、开荒造田,在沙漠戈壁上辟绿洲、建新城,将绿色和希望播撒到了亘古荒原,建设了一个个现代化团场和阿拉尔新城,奠定了地区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基础,建立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稳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完成采风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次采风,虽然时间短暂,但留给我的印象可能永远不能忘记。我在心里默默地许了三个愿望:祝愿兵团、一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加壮大,在新疆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各族职工们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更加幸福;感谢一师文联、摄影家协会和七团、十一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拍摄角度,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兵团、更加热爱新疆提供了这么多最直观、最丰满、最有说服力的现场;期盼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兵团、一师和团场,更多的拍摄兵团的人和事,用事实、用图片讲好新疆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窗外飘来阵阵沙枣花的香味。我在心里祝福,沙枣花开放在塔里木,塔里木的军垦事业前程似锦,永远散发出沙枣花那样浓郁、奇特的芳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李沙平、肖苏明、赵智三位老师提供了多幅高质量的摄影作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