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板桥十三郎 郑炎风

<p class="ql-block">会抡同学:</p><p class="ql-block">您好!</p><p class="ql-block">这次在母校校庆活动中见到了你,十分高兴。开始认不出来了,经其他同学介绍,才确认是你,你长大成人以后,真还有点像你的父亲,我们尊敬的郑际旦老师的风范,你父亲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我跟许多同学无数次地谈到他老人家。在大学学习期间,觉得许多教授也没有他老人家的学识渊博,没有他老人家在教学活动中那样谆谆善诱。很可惜,你的父亲被左的錯误迫害致死,你也无辜受到株连,受尽磨难。你是以苐一名的成绩考入初中的。班上你是各科的尖子,特别作文写得好。遗憾的是在你受株连,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我没有给你应有的同情帮助,反而默许个别同学对你动粗,加害于你,开始我不知道,他们要那样,当时我也不忍心,看你挨打,说了他不要这样,算了,但毕竟没有制止他。事后,王明秀曾经批评此事,可能事情反映到校长书记那里,他们批评王,王再来批评我们。我深感对不对起你,今特向你道歉。</p><p class="ql-block">你在磨难中奋起,自学成才,成了书法家画家,很不容易。这次见面,因时间太短,我又有许多老人要看望,故没有跟你详谈,说心里话,我很希望知道你的故事,你如果有著作,如你父亲的传记,你自己的曲折人生等,我殷切地希望能够寄一份给我拜读。何兰庭同学已经转告你原谅我过去对不起你的事了。我深知你是一个有雅量的人,我为你事业有成而高兴,并和其他同学一样希望有机会在长沙聚会,你如果想在长沙搞个人的书画展或有关书画方面的活动,我们愿意帮助做些工作,尽绵薄之力,有机会来长沙。</p><p class="ql-block">祝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宏图大展!</p><p class="ql-block">老同学 蒋登赐 2003年十月十六日</p> <p class="ql-block">一个申明一一郑际旦(湘江晚報)</p><p class="ql-block">昨日晚晚報"此一时也"一文内,"际翁"二字,如非指鄙人,鄙人尽可无言。但以老生老朽两君文中,带用此二字,外间遂以为系鄙人无疑。鄙人於穷极无聊之时,亦尝取调百姓茶餘酒后消遣之態度踏足剧塲。然亦多在电影院,于民取乐之旧剧场。殊少游覌。前数日,顺刘君之邀,往访谢灰灰女士,刘君坚请谢女士之老太太及其妹谢女士往民樂观剧,並嘱鄙人同往,此日剧名"姜子牙讨姨太太"鄙人以为事涉荒唐,必无可观之处,观约一小时,即欲辞归,后以谢灰太太坚留,未果,比时无心观剧,与刘君闲谈。适羅心冰先生至,谢女士介绍与鄙人相见,略谈数语,罗先生即去。该文中"某甲"大约係指罗先生,鄙人无论观电影旧剧,从无"叫好"之恶习,此日粉牡丹之表演,平平无奇,更无"叫好"之必要,若"摇头晃脑"之事,尤属子虚。凡与鄙人為友者,必知鄙人无此怪现状也。以上云云,有刘谢两君及罗先生可以作證,该文妄造是非,殊非"忠厚者"所宜出,且该報屢以老朽与鄙人並为一人,不知是何用意,鄙人与世无忤,与人无争,且与"忠厚者"无一面缘,不知以何事开罪而使其如此,誠百思不得其解也。望"忠厚者"以后为文,宜保存记者资格,勿信口雌黄,使人对晚晚報失其信仰也。</p><p class="ql-block">(此声明说明一个事实,即以"老朽"笔名为文之人是家翁的同学,即"馀園"者创办小報为生,而"老生"即家父也,以此为笔名常发表一些散文。有人将老生,老朽混为同一人者,加以攻击,当时可見文人之间的关系互相为讥,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老生常谈一一哈哈</p><p class="ql-block">"老生常谈"本来是一句俗话,唐馀園先生偷来做写文章的题目被某考据家認为"老生"是馀園的别署,于是"老生"二字就为馀園先生所独佔,本報同人,也就尊称他为"老生"了,本来这个无关于宏旨,不过哈哈今晚就这个话题來哓几句舌,不得不声明一下怕别人要骂我是冒充"老生""依老買老"呢!</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馀園先生肯把这把交椅来让我坐坐呢,我不说,想各位也不会明白。因为浙江不幸,文人多阨!老朽因母病而遄归,渔深因景仰而𨔼嶽,馀園本为一基本隊伍,虽然怕受经济压迫,固辞理财之职,但己与哈哈商订"交换定则"不长经理而长编辑矣,谁知正擬予備移交,"宣誓就职"之时,而急电来自故乡,伯毌以仙遊闻矣,嗚乎,哀哉!而所谓"老生"者,效古礼之匍匐奔丧,不告而去,"常谈无人",黑板需字,此哈哈之所以不得不拿"狗尾"以来"续貂"也。</p><p class="ql-block">论"常谈"文体,冶语体文言为一炉,非新非旧,寓批评讽剌于其间,亦莊亦谐,谓为社论可,谓为社评可,谓为文艺可,谓为諧谈可,谓为废话耶?亦无不可,智者见之为智,仁者见之为仁,"捧"含有勉意,"骂"出于笑口,也不讨人感谢,也不发生烙壳,文字之妙,可谓至矣!阅者是否同情,虽不得而知,但是哈哈却是很佩服!现在要來"效颦",不甚难哉!好在餘園先生假期只有一周,"庖代"不久,"东施"虽醜,将来仍有"西施"与诸君見面哩!开场白夠了,谈什么?⋯请看明晚!</p><p class="ql-block">(这篇哈哈之文,终于弄明白了馀園此人即是老朽,是"老生常谈"的创办编辑,结合前文,老朽与老生(际旦)的关系,他俩是同学,父亲以老生为文,而文体以白话文言冶合为之,就毫无疑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