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里烂廉庄</p><p class="ql-block">在大多数合阳人的潜意识记忆里都有一个“十里滥廉庄”。廉庄,是黑池镇东南方向约五公里处紧靠黄河滩的一个自然村。扎村年代无考,据县志记载宋代有廉姓人居住而得名。1948年,合阳解放后分为两个行政村,南廉和北廉。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南廉、北廉、北雷组成“五丰大队”。2015年,南廉、北廉、北雷合并为“五丰社区”。从现在的居住地和耕地来看,廉庄南北和东西都不足五华里,缘何会有“十里滥廉庄”的说法呢?</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黄河小北干流东西摇摆不定,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称。黄河滩地亦随着黄河的摇摆时而宽阔时而淹没。据县志记载:北宋时,有廉姓人依“泉”扎庄居住,故称“廉庄”。“泉”即唐贞元4年所筑古渠堰“阳班湫”,位于今廉庄东崖下。廉庄渡是合阳县东南的重要关渡,与岔峪渡、夏阳渡齐名,廉庄渡因廉庄村而得名。廉庄人自古以来经营渡口兼种滩地,廉庄滩偏南一点为盐碱地不适宜耕种,往北一直到团结村外可耕种。团结村外滩有一大片地名叫“鸡心滩”,随着河水涨落而变大变小,鸡心滩地势稍高,河水涨时不能淹没,所以历来有人耕种。1969年黄河涨大水,团结村曾有五、六十人被困鸡心滩,兰州军区曾动用直升机救援。九十年代后期,有团结村村民在鸡心滩开发种地。</p><p class="ql-block">据传:廉庄滩地“有宽窄没长短”,意思是每每河水退后村人分滩地,只量宽窄不量长短,村上统一组织分地按每户五大尺或十数尺不等,从老崖下直到黄河边,能种多远就种多远。河水近时可以涨到老崖下,河水远时距老崖有十里之遥,河滩地的庄稼没有保障,而且黄河摇摆不定并不是严格按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规律摇摆。过去,廉庄滩20~30年间就在秦晋大峡谷之间摇摆一次,河水退去后的滩地并不平整,而且地域广阔。滩地有的地方很肥沃,有的地方却不适宜耕种,从西塬到东边的黄河岸边足有十里之遥,南北亦有六七里,站在崖头远远眺望黄河滩既大又滥,所以,附近村庄群众又戏称“十里滥廉庄”。</p> <p class="ql-block">军阀混战时期,黄河靠山西一方,黄河滩正如现代人所描述的“百种珍禽,万顷芦荡”。大片大片的芦苇和马蔺夹杂生长。有一股土匪经常在附近村庄绑票敲诈勒索,土匪在黄河滩筑巢而居,又在金水沟建有据点,行踪不定,领头的名叫张季儿,自称“马蔺王”,人称“歪嘴”。民国八年(1919年)8月15日,在廉庄小学拉走学生15人。有钱人家出钱赎回,没钱人家就听天由命坐以待毙。村中乡勇屈德元、秦贵久、杨栓锁等遂组织“红枪会”,率众百余人一举歼灭土匪团伙并烧毁巢穴,击毙匪首救出另7名人质,一时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民国21年(1932年),廉庄黄河滩地租给外地人耕种,外地人种植花生成为合阳县种植花生的开始。1938年,为阻止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豫皖苏成为泽国,大批难民背井离乡涌入黄河滩,黄河滩地全部被难民所占。据老年人回忆,难民初到时与村民发生争斗,难民一夜围起城堡步步为营,村民敌他不过渐渐后撤,直到滩地全部被占,最后难民居然打到廉庄村里,还占领了廉庄村东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古寨子。古寨子三面环沟,一条曲径小路通村里,古寨子是廉庄村在清同治年间为躲回乱在大禹庙基础上改建而成。民国30年(1941年),合阳县于黄河滩增设复兴乡,将难民编为6个“保”,廉庄东崖下居住“四村”和“五村”。廉庄滩、滩坡梯田连同村东古寨子均为四村侵略耕种。新中国成立后,合阳县境内难民编入新民公社,廉庄滩的名称也叫成“新民滩”,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抽黄二级站也命名为“新民二级站”。1959年至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饥荒,是建国后经济最困难时期,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廉庄人“靠滩吃滩”,黄河滩地大物博总能找到一些可供食用的动植物。而金水沟以西的村庄则是极度困难,树皮草根都吃光了,饿死人不计其数,有的人为了活命竟然吃“观音土”维持生命。这一时期,有不少人来到廉庄村,就暂住在各农户屋里。白天去黄河滩挖马蔺根,回来晾干研成面食用。据村人讲,沟西人恓惶的很,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由于长期食用马蔺根导致大便不下,他们互相搭帮结对从肛门掏出粪便。甚至有人说他们吃下的东西隔着肚皮都能看见。1961年夏季,沟西人陆续返回家乡,也算是在廉庄捡回了一条命。还有人说多亏廉庄滩里的“马蔺根”。</p> <p class="ql-block">1969年,黄河泛滥涨水至老崖下,黄河滩耕地尽被淹没。1970年,合阳县境除全兴寨外其余全部迁往塬上分散在各村,村上邀请四村居民铁匠马合现落户北廉三组解决农具问题,滩坡梯田和古寨子归还廉庄村由三组接管。次年,河水退去。黄河滩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5343部队某部,接管并耕种滩地,团部位于北廉村大坡口。部队初到住各农户家中,解放军团部设计测量并主持修建滩坡路,官兵借用全村农户工具拓宽北廉村大坡,大汽车可以通行,汽车站设在北廉大坡口洞子外,后官兵又在滩下紧靠老崖建营房、修道路、种地养猪。后又带来大型联合机械犁地机、收割机等存放在团部。1975年,黄河滩开始修抽黄总干渠,动用合阳、澄县、大荔三县民工13万人。不久,解放军将干渠以东沙坝以西滩地划分为“井”字田,分为三条马路四埚地,南至北雷村沟口(北雷村沟口以南为盐碱地不适宜耕种)北至团结村外“鸡心滩”。解放军用大型机械将三条马路碾压成型,道路两侧和井字田四周均种植树木。东西正路从团部(即北廉村大坡下主路)一直到河边。1979年,部队全部撤离只留下机械设备,县上在此设机械化农场,驻地为北廉秦家坡底东崖下。1980年夏收后,天降大雨导致山体滑坡滩坡路中断。北廉村上报有关部门并申请修复,北廉村4个村民小组所有劳力齐上阵,县财政按0.318/元.日拨付工作日7.2万个,折合人民币22486元,后黑池公社补贴人民币1.3万元。由于1队劳值过高没有分得剩余款项,2、3、4队群众均分到了余款。</p> <p class="ql-block">1984年,机械化农场划归林业局隶属黄河林场。黄河滩地由黄河林场发包给附近村民耕种,村民家家户户承包或30或50亩地不等种植油料作物落花生。黄河滩花生以皮薄、色白、籽实著称,但产量不高,亩产200斤左右。种植花生的优点是省工省时省力,清明前后种植,六、七月份除草一次,到国庆前后可收获。每到国庆收获季节,北廉大坡的各类车辆排起长龙,场面甚是壮观。八十年代后期,联合国粮食计划总署投资在廉庄滩建设渔业基地,由于占用滩地,经村上协调争取,渔业分给北廉18个(9大9小)鱼塘水面100亩和鱼塘周围台田100亩,看护房15间,村上派屈现虎管理并发包给村民经营。渔业指挥部设在廉庄滩秦社坡底干渠紧东,占地十余亩。1997年,原东王乡改为洽川镇,西至老崖东至黄河南到全兴寨北到东雷划归洽川镇管辖。2000年后,有外地人以高价承包大片滩地种植棉花,效益甚好。村人为外地人打工,每天可以赚到100元左右的工钱。廉庄附近各村亦有不少群众前来打短工,他们天不亮骑自行车到廉庄,随廉庄人一起下滩在干渠小桥上揽活。秦增峰蒸几锅馒头送到桥上给群众带来方便,一时间,干渠小桥成了黄河滩最热闹的人才市场。2004年,喜登辉公司从县政府购买鱼塘外闲置滩地开发黄河湾景区。2010年3月,大西客运高铁专线开工建设,合阳段为地下隧道,在北廉村东寨子下老崖半截腾空而出,黄河滩段为高架桥离地面30多米,沿廉庄古渡跨过黄河直抵永济北站。修建高铁时,将廉庄村古寨子大半削平并运走土方,用水泥浇筑洞口以及周围防护设施,崖下的阳班湫遗址再也看不见踪迹。2014年7月,大西客运专线全线通车。2017年8月28日,“高颜值”兼具生态、观光、文化等多项功能的沿黄旅游公路全线贯通。</p> <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条黄河,十里荷塘,百种珍禽,千眼瀵泉,万顷芦荡”。春天蒹葭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日芦花漫天,冬日百鸟酣栖。这是洽川美景,也是廉庄滩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知有廉庄,何须访名山。昔日的十里烂廉庄早已被高铁、观光路、鱼塘、黄河湾景区等现代化的字眼代替。站在廉庄村东崖上,看着远处的黄河波光粼粼如一条长长的玉带直冲霄汉,不禁想起李白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看着对面的中条山风光旖旎,可遥想韩愈的诗句:“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岗”,再往南面看华山清晰可见,难免会想起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春如诗、夏如画、秋如梦、冬如醇,开放的廉庄欢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