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棵海棠树

沧海人家

<p class="ql-block">  说起与海棠花的相识,要退回到六十年前的孩提时代。</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一家人跟随在部队工作的父亲来到鲁北地区,在一座县城里生活了近七年的时间。那是一座很有一些历史沉淀的北方县城,县城不算很大,依稀记得来到县里的第一次活动竟是跟着大人们到城外残破的城墙边捡破损的城砖,运回城后用榔头等工具把砖砸的更碎,然后铺嵌在城里的主要街道上。那个年代里,能用碎砖石铺过的路自然是县城的中心地带,百货公司,照相馆,学校分列在街道的两边,与四周低矮的民居相比,处处透着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繁华。整座县城几乎找不到一栋楼房,却拥有几处明清时期当地官僚富绅留下的豪宅大院。解放后这些宅院被收归国家,部分成为了县直机关的办公场所和家属院。</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放学后到同学家里玩儿,无论去谁家都要先穿过一个高高的门楼,好一点儿的院子里有成排的青砖瓦房,中间还有一些高大的上房,通过窄窄的过道把它们连在一起,走在这样的院子里,显得十分幽静,散发出古香古色的感染力。 </p><p class="ql-block"> 父亲工作的兵役局当时属于军事机关,大院相对保存完整,前后几个院落,院内还有一座残留的古塔,人们置身其间,绝不会感到县城的简陋,而另有一番世外桃源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大户人家的院子自然少不了争奇斗艳的树木花草,但至今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窗前那棵海棠树。每到盛花期,海棠花的妖红与小院的古典相得益彰,住在这样的地方,是那样的清馨与恬静。倘若是阴雨天气,霏霏细雨扑面而来,顺手打开面向海棠树的那扇窗棱,雨中的珠海棠树清新淡雅,如站立在院中的一位绝美娇娘,诗人眼里那种“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美景即刻呈现在你的眼前。此刻,仿佛周围一切都是因为这棵海棠树而存在,又仿佛偌大的院子里只有这棵海棠树对着你微笑。</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生在县城,长在县城的缘故,从小对县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一份特别浓烈的情感,不是现在这种千篇一律,不土不洋的样子,是那种一城一景,能让人回味悠长的地方。参加工作后也陆陆续续走过很多城镇,却再也找不回在古城居住时的那种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承蒙中学时期的老同学相邀,再一次回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汽车刚刚驶达目的地,便迫不及待地跑去寻找那棵记忆中的海棠树,但当年的小院已经不见踪影,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原来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在古城原址上按照明清时的院落格局复原了部分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睹物思情。对于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依稀能从保留下来的残墙断壁中看到当年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古城的街道上,努力回想复原它们六十年前的样子。忽然,一个小院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保持古城的历史韵味,在重建时特意把一段段古老的墙体砌在屋子里面 ,供游人发思古之情。“就是这里了”,我从内心发出一声惊叹,就是这一堵墙,墙和墙之间是一条小过道,记得当年院里的小伙伴们一到阴雨天就蹲在墙边数蜗牛,一个,两个....谁先看到的就是谁的蜗牛,你一声我一声的叫喊,比谁的蜗牛在长满绿色苔藓的墙上爬的最高最快。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当年一起数蜗牛的小伙伴们还在不在这座充满童年记忆的县城里,如果再来一次蜗牛大战,将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啊。</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受到孩提时的影响,我很喜欢海棠花。特别是退休后,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每年都要拍几张海棠花的照片留存,以此找回童年的美好记忆,也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添一抹迷人的油彩。</p><p class="ql-block"> 现在,海棠树已经走出了私人庭院,成为城市街道两侧的“大场面”,每到海棠花绽放的时节,宽阔的街道就变成一条条花香四溢的彩带 ,远远望去花连花树连树,蜿蜒数公里,穿行其间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海棠花——我心中永不凋落的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