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新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医康融合再谱新篇</b></p><p class="ql-block">红梅点点绣千山,春雨丝丝润万物。</p><p class="ql-block">牛年岁尾,我哥哥郭春生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于11月27日就诊于和济医院神经内科,第十四天转入康复科,先后演绎了一段生死较量的生命交响曲。期间的经历和感受及感悟,点点滴滴,耐人寻味。时隔数月,忙中偷闲,将其整理,聚于笔端,以表对和济医院(神经内经、康复科)医康融合两大科室医学精英的衷心感谢!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付出!可歌可敬的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于此,将我哥哥发病、救治及康复经历述于我的新老朋友,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防治,如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诊治,把控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p><p class="ql-block">草木有本心,此文是真意。一番书写,虽文笔有拙,但初心盛情,期望对朋友们有所感悟和益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一、病来如山倒</b></p><p class="ql-block">我哥哥郭春生,山西陵川县人,年龄74岁,省建退休职工,生活居住地:潞城市神泉村。我哥哥有几十年的抽烟史,年轻时经济条件差,抽的多是旱烟叶。年老了,在身体状况和家人的规劝下,逐渐限烟限酒(三天一包烟)。人生步入七旬,虽年老体弱,但与老伴打理着七八亩田地,春种夏管,秋收冬藏,衣食无忧,日子过得还算安稳。</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1月25日晚,哥哥与一位朋友喝酒用餐,待酒足饭饱、聊说尽兴,于十点钟安然睡下。次日凌晨三点哥哥发病,感觉肢体麻木,头蒙恶心,大小便失禁,撑到早上六点钟,他打给我电话:“秋萍,我病了,手麻、后脑部麻,可能是脑梗。”(此时哥哥的语言还算清晰,吐字清楚。)我一阵惊诧:“怎么你也得了脑梗?”随即问道:“哥,你想去哪个医院?”只听他说:“我不知道”。我正在寻思着去哪个医院……接着,嫂子打来电话说:“去潞城医院吧,有个亲戚在那工作,已经联系过了。”我的思维迟钝了一下,便应声道:“也行,嫂子,那我们这就过去。”随即,我和爱人速速穿衣,驱车前往。</p><p class="ql-block">上午八时,我们与哥嫂在潞城医院汇集。哥哥由两人搀扶着从车上下来,颤颤巍巍的走向门诊大楼。不一会,嫂子联系的亲戚来了。到底是熟人好办事,轻车熟路不耽误。急诊科医生问诊开单,随着病人去了核磁检查室亲临察看。约上午十时,核磁片子出来了,一位经验老道的科主任仔细看过片子,说是脑干梗死(延髓)。“脑干梗死”,我们尚且知晓,(我爱人三年前患脑干梗死)但“延髓”部位,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个陌生的词语,也不知道它的严重程度。嫂子急切的问医生:“我家病人要紧不?”只听那位科主任说:“先住院观察几天吧,如果不要紧了你们再回。”于是,遵医嘱,做核酸,办入院,临来时嫂子借的两千元悉数交给了住院部。上午11时,我哥哥就躺在了潞城医院神经内科的病床上,半个钟头后护士给他挂上了输液瓶。我近前浏览了一下药名:(1)5%葡萄糖注射液,(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3)0.9氯化钠注射液。</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和爱人到医院附近为哥嫂买了饭菜,一切安排妥当了,我们驱车返回市区,才想起早饭还没吃,此时,腹中已是饥肠辘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 风驰电掣奔和济</b></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嫂子打来电话:“秋萍,医生叮嘱你哥禁食,明天早上抽血化验、插胃管。刚才护士已给你哥输了氨基酸。”此刻,我忽然有了一种沉重的感觉,意识到哥哥病情的严重性,应该到市里的三甲医院救治,也方便我们对哥哥的生活照顾。</p><p class="ql-block">焦虑、不安…</p><p class="ql-block">思虑再三,一个强烈的意念催促我尽快转院。</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拿起了电话:“王医生您好,我哥哥患了脑梗……”</p><p class="ql-block">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根据你说的病情,最好尽快转院。和济医院离你家又近,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值得信赖。如果来和济医院,我帮你们早点联系。”</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我也征求了嫂子和身在京城侄女的意见,一致决定尽快将我哥哥转入市里的三甲医院救治。</p><p class="ql-block">次日八点时分,我们来到潞城医院商谈转院事宜。九点钟,我们见到了科主任,秉明来意。科主任对我说:“你哥哥的病,他的晚年会瘫痪在床,转院没多大意义。”但在我们的恳求下,科主任同意了我们转院。此时的哥哥言语已经含混不清,右侧肢体也动弹不得,我们尽快租了轮椅推着哥哥上了汽车。</p><p class="ql-block">上午11时许,我们驱车载着哥哥直达和济医院住进了神经内科。在科张主任的重视和关照下,提前为我们安排好了床位。我哥哥的主治医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医生,她叫郭慧敏,年龄看上去三十岁上下,匀称的中等身材,面色红润,长相甜美,语言干脆利落,给人以做事干练的感觉。详细问诊,她看过我们从潞城医院带过来的核磁片子以及用药单子,简明扼要指出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她说:“你们在潞城医院做的核磁缺少血管一项,来到和济医院,我们要尽快为病人再安排一次核磁检查,详细了解脑干梗死的程度。”接着她又跟我说:“潞城医院给你哥哥用的药平缓,在我这里要上猛药,尽快止住血管堵塞。”</p><p class="ql-block">听其言,观其面,使我感觉出这位年轻的女医生,思维敏捷,处事果断,医术不凡。初次见面,使我对之肃然起敬,由衷而道:“郭医生,我们既来之,那就请你为我哥哥费心救治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 残酷的病危通知</b></p><p class="ql-block">我哥哥住进神内的第二天,郭医生尽快为其安排做了脑部核磁和肺部CT检查。根据相关的检查报告,郭医生叫了我们家属,告知对病人的诊断:颅内动脉硬化,右侧大脑前动脉AI段狭窄,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高同型半氨酸血症,细菌性肺炎。郭医生指出:“病人的脑干延髓部位已大面积堵塞,病灶堵塞的部位很不好,直接影响到肢体、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现在病人的肺部呼吸感染严重,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命,我们医护竭尽全力做最好的救治,同时你们家属要有思想准备,做最坏的打算。”</p><p class="ql-block">医者一席话,字字千斤重!此刻,作为病人的亲属,我们沉重的心情无以言表,没有语言,唯有对医生求救期待的眼神……嫂子颤抖的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p><p class="ql-block">于此同时,郭医生征求了我们家属的意见,“如果病人呼吸困难危重时,要不要采取切喉抢救?”作为病人的亲属,我们不懂医学,对要不要切喉抢救更是无从决断啊。在郭医生对切喉厉害关系的讲解下,我们理智的做出了放弃切喉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人终有一死,如果上天召唤,安然辞世亦是选择。如果哥哥命不该绝,我们相信奇迹终会发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 生命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医护为我哥哥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禁食,鼻饲,排痰,输液,施以最好的药品(有一种贵重药属于自费药,每天一盒用了十多天),给予抗血板聚集,减轻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循环,调脂稳斑,抗感染,预防并发症,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p><p class="ql-block">我哥哥住进神内的第三天,张主任一行查房来到我哥哥的床前,随行的郭慧敏医生,一口流利的专业术语介绍了我哥哥的病情,语言精炼,描述到位,彰显一位医者的业务水平,令人敬佩有加。听完郭医生对病情的陈述,张主任一一看了我哥哥脑部核磁和肺部CT的检查片子,一致认同病情的危重性。他说:“你们家属对病人目前状态的感觉与实际病情是不一样的。”科主任的言外之意,使我心知肚明,哥哥的病情非常危险!我们不得不相信临床医学。</p><p class="ql-block">正视哥哥的病危,嫂子怀着沉重的心情回村整理了房间,同时托人帮忙选了墓地,做了最坏的准备事宜。作为妹妹,一样的心情沉重,接受现实,沉着冷静,一方面奔波于医院和家里,每天为哥哥精心制作六餐的流食,保证一定营养的摄入。还要为日夜坚守在医院辛苦陪护其父亲的侄女和嫂子打理三餐饮食。我爱人三年前也患了脑梗,虽然恢复的不错,但也不比正常人健壮,但他也是每天奔波于医院帮着送饭。那些日子,我们大家真的是都很辛苦,只为亲情,只为坚定执着不放弃!</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我们可敬的郭慧敏医生及医护人员同样的执着救治,那些日子,我哥哥的痰液呼噜不断,肺部呼吸很困难,护士们每天为其数次吸痰,她们不嫌不弃,随叫随到,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付出百倍的努力。</p><p class="ql-block">记得央视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多少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经过坚苦不懈的努力和坚定执着的不放弃,都变为了现实。</p><p class="ql-block">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就像郭慧敏医生所言,“但愿病人的危险期有奇迹发生,咱们过了三天看五天,过了五天看七天,过了七天看半月。”那些天,作为病人的亲属,我们真的是掰着指头算日子,一天、两天、三天的熬呀,终于,我哥哥熬过了令人担忧的生命危险期。</p><p class="ql-block">当第十一天的时候,郭慧敏医生给我们家属送来一个好消息,她已联系了康复科的医生来会诊,看看我哥哥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康复的条件。保住命,还有康复的希望,此消息确是令人欣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 一度康复科</b></p> <p class="ql-block"><b>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是集康复、运动疗法、器械训练、高压氧、针灸理疗为一体的综合科室。</b></p><p class="ql-block"><b>康复医学科业务范畴包括:1.神经疾病康复: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脑瘫等。2.骨关节疾病康复:骨折后、关节损伤后、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3.老年疾病、心肺康复、慢性疼痛康复、亚健康调理等。</b></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在神经内科病房先后见到了康复科的鹿梁燕医生和赵常宝主任。</p><p class="ql-block">鹿梁燕医生,一位面色白净、端庄秀丽、文静淑雅的年轻女医生,一件素白医装,一头齐肩短发,一副喜兴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她温和的询问了我哥哥的病情,仔细察看了我哥哥肢体功能情况,说病人的身体条件是可以接受康复治疗的。她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鹿梁艳医生的到来,给我哥哥带了康复的光明和希望。</p><p class="ql-block">也就是那一天,康复医学科的赵常宝主任亲临了我哥哥的病房。一位面相慈善,沉稳持重,温暖仁心的中年医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进一步察看了我哥哥的病情和肢体功能情况,同意我哥哥住进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p><p class="ql-block">于是,在我哥哥入院的第十四天,由神经内科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康复治疗。</p><p class="ql-block">科里安排鹿梁燕医生为我哥哥的主治医师,她精心制定了一套肢体言语吞咽功能康复治疗方案。就在康复治疗进行的初始,我哥哥的身体却突发了状况----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给正常的康复计划增添了一定的麻烦。好在鹿医生医术精湛,医嘱下单,施药对症。护士积极们配合输液、抗血小板聚集,银杏内酯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头孢哌酮纳舒巴坦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吸氧、排痰,只要病人有需要,护士们随叫随到,每次为病人吸痰不嫌不弃,精心操作,服务周到。</p><p class="ql-block">经过医护人员几天几夜的精心救治,控制住了胃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等症状,使我哥哥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p><p class="ql-block">那些日子,作为病人家属,我们再度忧心忡忡。值得感谢的是鹿医生“医者仁心”,找病人家属谈话讲解病情耐心细致、体恤安慰,减轻了我们的焦虑和担忧,增强了康复救治的信心。</p><p class="ql-block">赵主任百忙抽空亲临病房察看,详细了解病情,他鼓励卧床多日的我哥哥要活动,记得他说:“你能坐起来也是一种康复训练,多活动,对心脏、肺部呼吸都有好处。”这句话使我一直记在心里,时常鞭策哥哥坚持康复训练,增强心肺和肢体功能。</p><p class="ql-block">有一位给我哥哥做针灸理疗的医师叫张晓琳,她的人品和医技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她个头中等,眉眼喜兴,戴一副眼镜,更增添一份神情专注。她对病人及家属很有礼貌,语言温柔,情真意切,只第一面,就给人以满满的亲和力。</p><p class="ql-block">晓琳医生每天上午笑语盈盈来到病房,“叔叔,阿姨”“大爷,大娘”打着招呼,问个安好,“昨天扎了针,感觉怎么样?晚上睡的好不好?今天哪里不舒服?”</p><p class="ql-block">那日,晓琳医生来到我哥哥的床前,温面含笑道:“叔,现在我要给你扎针了,请张开嘴巴伸出舌头好吗?稍微有点疼阿,坚强点,一会就好。”</p><p class="ql-block">只见她手持银针,动作娴熟麻利,落针,一闪而过,OK!</p><p class="ql-block">“好了,叔,你真棒!”</p><p class="ql-block">过后,晓琳医生跟我说:“扎舌根这个穴位很疼的。”可是我哥哥每次眼中噙着泪水,从没有叫过一声疼。可见,晓琳医生的医德魅力带给病人坚强的意志。在我哥哥发生胃痉挛严重的那些天,禁不住的发出痛苦的鸣叫声,使人心力交瘁。晓琳医生急病人所急,采用中医的办法对症施针、用药,使我哥哥的病情尽快得到了缓解。</p><p class="ql-block">张晓琳医生,<b>“医德高尚暖人心,妙手银针解病痛。”</b>这是众多接受过她治疗的病人的真实感受,也是每一位受益患者的共同心声。</p><p class="ql-block">且看晓琳医生的医术专长和病患及家属对她的赞誉声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居家康复</b></p><p class="ql-block">按照院方和医保的规定,病人住院费用满额须办理出院。鹿梁艳医生跟我们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婉转的说:“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已稳定,现在身体虚弱,为避免在医院交叉感染,还是出院回家静养一段时间为好。”</p><p class="ql-block">作为病人家属,我们当然希望能在医院多恢复一段时间,但同时也理解医院和医保的相关规定。在一个雪花飘落、寒风凛冽的清晨,我们请护士为我哥哥再次吸了痰液,并拔下已插了一个月的胃管(已呈黑紫色),重新插了一根胃管,随后,我们驱车载着哥哥回到了白雪皑皑的神泉山庄。</p><p class="ql-block">寒冬的山区,一望无际,沟沟壑壑,白雪茫茫,置身于此,空气格外的清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的确是一种莫大的享受。</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暖气,没有燃气,没有下水管道,冬季的自来水处于休眠状态,村民吃水还是水窖里存的天然雨水。好在政府的惠民举措,给村民发放了电暖气,确保了室内的温暖。厨房垒有灶台,多靠煤火炊烟,搭配电磁炉、电饭锅、液化灶、抽水泵。据说用电多的家户还能得到政府的补贴。由于没有上下水配套设施,村民的用水、卫生洗浴多有不便。习惯了山区生活的村民,住着冬暖夏凉的窑洞,吃着自家生产的谷蔬,居着宽敞明媚的院落,也欣然、怡然。</p><p class="ql-block">我哥哥回到村里的第二天,由于我们一时不慎没看住,他自己竟然把胃管彻底的拔了出来。当时着实的吓了我们一跳,“这可咋办?在山里去哪找一个会插胃管的护士。”</p><p class="ql-block">犯愁之际,还是嫂子有主意,“先喂点饭吧,总不能让病人饿着。”</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尝试着喂点融融的粥,没打呛,喂点细细的面条,也没呛,喝牛奶也不要紧呛。就这样,我哥哥慢慢的能吃饭了。记得第一次喂粥,他很兴奋,像是吃到了久违的美食。还记得在医院时,我们吃的炉面,他把我叫到跟前,用手比划着说:“喂我点行吗?就这么一点。”</p><p class="ql-block">望着哥哥渴求的目光,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人在能吃能喝的时候,对食物哪有如此的渴望,人在能走能动的时候,哪能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惬意,人在能说能道的时候,哪能体会到言语自如的快乐,当在不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哪能感受到生活自理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想起纳兰容若的诗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b><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好好珍惜眼前的所有是多么的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一日多餐,早上融融粥,中午细细面,上午鸡蛋羹,下午芝麻糊,晚餐调和饭,睡前一杯奶,我哥哥的身体渐渐的有了气力,能靠着被子坐起来,后来在轮椅上能坐两个钟头。</p><p class="ql-block">那些日子,我们没有淡忘康复事宜。我在康复科医患交流平台微信群,收到赵常宝主任发的居家康复初级动作十三节,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我便教给哥哥坚持练习康复基本功。赵主任回复我的微信所言:“告诉你哥哥,只要坚持锻炼,对自己充满信心,情况一定会好转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正如鹿梁燕医生所言:“回到乡下,家虽冷点,但空气新鲜,适合病人静养,过一段时间可以再来康复。”现在想来,二位医者所言,是多么语重心长!</p><p class="ql-block">在我哥哥居家康复的日子,纯朴善良的邻里乡亲隔三差五的前来看望,有老俩相伴、三五相约、七八成群纷至沓来,手里拎了鸡蛋和方便面,心里怀着真诚和善良,口中念着问候和安慰。乡亲们笑语盈盈,乡音朗朗,情意浓浓,使寒冷的窑洞充满了明媚和温暖。</p><p class="ql-block">村里有位长者,82岁,大我哥8岁,身体硬朗,行动自如,打理田地,一副好手。自从知晓我哥哥出院,稍有闲空便前来看望,殷殷话语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以他有力的臂膀抱起我哥哥从床榻搬上轮椅。82岁的人搬动74岁的失能病人,看着使人感慨连连。</p><p class="ql-block">世事无常,真情犹在,朴实相助,感恩关爱。谢谢你们,情浓于水的乡亲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 二度康复科</b></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哥哥出院已一月有余。春节正月初六,嫂子将一沓现金塞到我手中,“妹子,这一万元,是你哥哥的康复费用,联系医院的事宜由你来操办吧。”</p><p class="ql-block">尊嘱受命,不敢懈怠,怀着对和济医院的信赖,我又联系了康复医学科。</p><p class="ql-block">新春吉祥,诸事顺利。正月初十,我哥哥如约而至,再次住进了和济医院。</p><p class="ql-block">这次接诊我哥哥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医生,她叫平乾芳。那天,平医生笑容可掬、热情接待了我们。一口音质好听的普通话,朗朗入耳;一副长相好看的容貌,盈盈入目。她举止言谈,活泼开朗,对待病人热情谦和的医态,给我们留下了暖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平医生详细了解了我哥哥发病、核磁、影像检查和治疗的情况,认真察看他的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的现状,对其肌力进行了评估。平医生积极协调邀请了中医科王婷婷医生前来会诊,结合口服中药和针灸理疗,为我哥哥精心制订了一套康复计划。通过口服药物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药封包治疗;言语吞咽物理疗法;采用手法推拿、蹬车、站立、五指训练等治疗,使病人的肢体、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p><p class="ql-block">平医生每天都要来病房察看我哥哥的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补充和调整医案。</p><p class="ql-block">一件小事,使我对平医生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一日深夜,我嫂子由于连续多日陪侍病人,劳累过度晕倒在病房,在热心的病友家属和值班医护的救治下苏醒过来,去到急诊科观察治疗。第二天,当平医生知晓此事,她寻到国医治疗室见到我,诚恳的说:“阿姨,对不起啊,昨晚的事是我的失职,我没有关照好病人的家属。科里有规定,家属的安全也是我们医生的职责。”</p><p class="ql-block">“没事啊,平医生,昨晚的事不怪你们,是我们家属自己没有安排好。”我由衷的说。</p><p class="ql-block">她接着道:“阿姨,我会吸取教训,今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p><p class="ql-block">医者一席话,句句暖人心,令人感动,使人感慨。当今社会,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彼此缺乏理解和信任,有多少人会主动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一幕,却改变了我的认知。和济医院康复科,切实履行了<b>“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b>的服务宗旨,是值得病患信赖和依靠的,医生对患者如此关爱,医患关系定会和睦融洽。</p><p class="ql-block"><b>康复训练厅设有运动疗法(PT)区,作业疗法(OT)区,言语吞咽认知疗法区,理疗区等。</b></p><p class="ql-block">负责器械康复训练的柏雪老师,年轻漂亮,个子高挑,亭亭玉立。她每天坚守大厅对工作认真负责,针对器械有限、病人诸多的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使康复训练有序进行。她每天迎来送往做康复的病人,热情温和,时常用力帮助病人上下轮椅,耐心指导康复训练。柏雪老师的平凡善举,虽点滴细小,却温暖感人,她细微之处见真情,已然入我心扉。</p><p class="ql-block">科里给我哥哥安排的治疗师,我们称他小赵。观其人,面相和善,憨厚朴实。他对病人热情周到,有礼貌,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他热爱所学专业,认真操作每一个动作,时常汗盈额头,我看在眼里,心有怜惜,随手用纸巾为他擦去汗液,善良的小伙回以感激的目光:“阿姨,谢谢!”</p><p class="ql-block">小赵每次做治疗时,不厌其烦的教病人及陪护做治疗动作,他总是一遍遍的说:“大爷,再来一次。”“大爷,再来一遍。”“大爷,我给你做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要靠你平时多练习,只有多练,才能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在十多天的康复治疗中,小赵勤奋用心,使我哥哥受益良多,彼此情意满满,直到我们出院,仍有不舍之情。</p><p class="ql-block">还有两位笑颜如花、天真烂漫的姑娘小许和小张,负责我哥哥的言语和吞咽治疗。她俩每天按时来到病房,热情爽朗,温和有礼,坐在床前挨在病人身边,不嫌不弃,她们总是温婉的说:“大爷,我开始给您做治疗了,我用冰刺疗法,您的口腔舌根会感觉很凉,您要配合啊。”</p><p class="ql-block">“很好,大爷,鼓腮,左边,右边,再来一次。”</p><p class="ql-block">“大爷,跟着我学发音啊,噫,呜……好,再来一遍。”“大爷,您要多练习发音啊,每天多练几遍,每个音,每次要发20遍,明天我要检查你的作业呦。”</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姑娘,真诚善良,敬业乐业,爱心满满,虽时日不多,却对病人疗效明显。谢谢你,可爱的姑娘,祝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还有康复科的护士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我虽然记不住她们的名字,但她们一张张和颜悦色的脸庞,一句句温柔可亲的话语,她们动作娴熟、规范认真的操作和对病人不嫌不弃、热忱服务的敬业精神,亦然给我留下了温暖的记忆。正如一位患者所言:“病人的康复,仅有医生的精湛医术,没有护士们的默默付出是办不到的,你们是最辛苦的,谢谢可敬的白衣天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 优秀的学科带头人</b></p> <p class="ql-block">两次入住康复科,我们深切感受到康复医学科有一位风清气正、品德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赵常宝主任。</p><p class="ql-block">他每天工作很忙,匆匆的脚步,伴随着忙碌的身影。医院的走廊,办公室的桌旁,病房的床前,他用平静祥和的眼光,点燃着生命的火焰;用轻柔宽厚的手指抚慰着受伤的心灵;用体贴温柔的话语,激励着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p><p class="ql-block">赵常宝主任敬业职守,心里装着全科的病人,每位病患的情况他都心中有数。每每查房来到病患床前,他都是神情专注了解病情,并给予温暖的安慰和信心的鼓励。</p><p class="ql-block">赵主任对病人关怀体恤,对患者家属一样的仁心仁术。</p><p class="ql-block">那是我哥哥住康复科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嫂子因陪护病人多日,本就体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头晕脑胀、体力不支,嫂子强忍着倚墙而坐。彼时,医院门诊早已下班,焦急中的我徘徊在走廊,一眼望见赵主任迎面走来,一束光在我眼前闪亮,“可不可以请赵主任给我嫂子看看?”</p><p class="ql-block">我心里忖度着,“这也不在人家的职责范围呀,他会不会给我嫂子看病呢?”</p><p class="ql-block">犹豫中我急步上前打着招呼:“赵主任,这么晚了您还没下班?”</p><p class="ql-block">“今晚我值班,有什么事吗?”他温和而道。</p><p class="ql-block">“我嫂子现在很难受,您可以给她看看吗?”</p><p class="ql-block">“噢,是这样,快带你嫂子到我办公室来。”</p><p class="ql-block">我如释重负,奔回病房搀扶着嫂子来到办公室。赵主任医态沉稳、言语温和,望闻问切,开单化验,影像检查,开方医嘱,并用温婉的话语对病人给予安慰。</p><p class="ql-block">整个就诊过程,可用四个字以表达患者的感受:“温暖,感激!”</p><p class="ql-block">接触过赵常宝主任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感知,真诚善良,沉稳持重,医态谦和,技精勤勉。正如他曾经的同事所言:“赵主任人很好,工作这么多年,不管遇上什么病人、多重的病情,他总能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睿智应对,谨慎处置。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对病人热忱温暖,有爱心,有责任心,没有架子,是个满满正能量的人。”</p><p class="ql-block">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康复医学科正是源于有一位风清气正、品德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了这支技术过硬、医德高尚、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医疗团队。学科全体人员本着 <b>“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b>的服务宗旨,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p><p class="ql-block">赵主任为康复医学科搭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康复科医患交流平台”。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每个患者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在这里,医患之间可以及时了解信息,医生方便随时为患者咨询的问题答疑解惑,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患者可以及时收到有关康复训练的教材解读和精准康复案例。</p><p class="ql-block">一朝入住康复科,患者受益无止境。即使患者出院了,在微信群依然能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和温暖,居家康复,依然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赵主任说得好:“帮助患者减轻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谱写新的生命篇章,永远是和济康复人的初心!”</b></p><p class="ql-block">每个患者的住院经历,都是“康复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篇章,都有一番感受和感慨。医护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点点滴滴,缕缕情丝,使人动容,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几位患者的感谢信,字里行间由衷的表达了患者对赵主任和医护人员的真诚感激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 感念</b></p><p class="ql-block">纵观我哥哥发病在和济医院救治和康复的经历,点点滴滴,使人感触良多。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挽救了我哥哥的生命;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为我哥哥带来了康复的光明和希望,使我哥哥的生命从濒临死亡走向新生,由一个失语、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失能的患者,逐步恢复到言语吞咽构音障碍明显改善;肢体功能由卧床到坐立和辅助行走的转变。</p><p class="ql-block"><b>“临床给病人雪中送炭,康复为临床锦上添花。”“看病到和济,康复早回家。”</b>这是广大病患及家属的真实感受和肺腑之言。正如赵常宝主任所言:临床与康复紧密合作,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医康融合的模式,不禁使患者疾病得到了治疗,而且使其功能障碍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给患者带来了信心和希望。</p><p class="ql-block"><b>天空感激有云朵飘扬,大地感激有绿草点缀,我们感激有魅力和济。</b></p><p class="ql-block">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和济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全体医护人员!同时感谢中医科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感恩“大医精诚施仁术,妙手医者父母心”。致敬!可歌可赞的白衣天使。</p><p class="ql-block">医康融合两大科室,是和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窗口,愿你们继续发扬“民众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服务于民众,惠济于百姓,在神圣的医学领域绽放光芒。</p><p class="ql-block">康复是一场特殊的旅行。目前,我哥哥郭春生入住于长治盈康老年护理院,继续接受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又有了好的进展。 </p><p class="ql-block"><b>节日之际,敬祝医疗战线上的全体医务工作者,“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幸福安康! </b></p> <p class="ql-block"> 患者郭春生的妹妹</p><p class="ql-block"> 于2022年4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