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我们说到了<a href="https://www.meipian.cn/45dpp8s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区见闻</a>。这一集,我们来说说大洋路的美景与传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澳大利亚谷歌地图</h5><div><br></div><div>澳大利亚整个国家位于赤道南边。与北半球相反,太阳在北侧运行。每年7-8月份是冬季,气温最低;12月-1月是夏季,气温最高。墨尔本在主岛的最南边。我们的行程就是从墨尔本出发,先到达吉朗和托尔坎,然后沿着大洋路一直开过阿波罗湾和坎贝尔港。</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洋路的位置(地图取自https://www.aoxintong.com/thread-17934-1-1.html)</h5><div><br></div><div>大洋路Greate Ocean Road是位于从墨尔本向西边开车一个半小时的Torquay往西至Allansford之间的沿海公路。全长约243公里。这条公路于1919年开始修建,于1932年竣工。这条公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人们。</div><div><br>这条公路风景秀丽,常年出现在“世界最美自驾公路”的榜单中。我们这次的行程是自墨尔本出发,向西行至Port Campell,在Apollo Bay住了两晚,然后再调头向东回到墨尔本。</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Geelong吉朗海滩</h5><div><br></div>行程的第一站是离墨尔本75公里,开车1个半小时的吉朗Geelong。这里有滨海区Waterfront、柔软细沙的沙滩、彩绘木偶、小火车和摩天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绘木偶和小火车</h5><div><br></div>在吉朗的海边步行道旁有几十个彩绘木偶和一辆小火车。这些彩绘木偶取材于回收的废旧码头木桩,由艺术家Jan Mitchell绘制。最左边的这位美女彩绘木偶是1937年吉朗选美冠军--吉朗小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5位彩绘木偶是正在操练的勇敢的吉朗救生员。</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Torquay小镇的Bells Beach沙滩</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从吉朗向西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大洋路起点Torquay小镇。附近的Bells Beach,沙滩平坦而宽广,沙细柔软。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毛毛细雨。</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Anglesea Golf Club高尔夫球场游荡的袋鼠</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我们来到Anglesea Golf Club高尔夫球场,为的是看常住附近的300多只野生袋鼠。这只母袋鼠脖子上扣了红色项圈,上边写着她的名字:“Jane”,她耳朵上打了追踪的耳钉。</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袋鼠Jane</h5><div><br></div>袋鼠Jane 看上去娴静端庄,但叫起来声势粗壮,象驴鸣一般,模样如河东狮吼,优雅全无。<div><br></div><div>澳洲袋鼠数量近年猛增,从2006年的700万增加到2021年1月份的6000多万只。有时候袋鼠会跑到公路上,人们开车就会撞到袋鼠而发生车祸。袋鼠已经成为有害物种。澳洲政府每年有计划地捕杀100万只袋鼠以维持生态平衡。有些餐馆还用袋鼠肉做饭菜。</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袋鼠的尾巴又粗又大</h5><div><br></div><div>袋鼠尾巴的功效有二:一是作为第五肢,经常用来支撑身体。袋鼠的双手退化了,不能支撑身体。支撑身体主要靠后肢。而后肢迈步的时候,只会同步移动而不会交错移动。所以它往前走的时候,双脚同时离地的一刻,需要用尾巴和两个前肢作为临时三角支撑,就像上边这张图这样。袋鼠尾巴的第二个功效是作为平衡。这一点在下张图解释。</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袋鼠跳</h5><div><br></div>袋鼠快速移动只能靠双脚齐跳。它的后肢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交错迈步,它只会双脚同步齐跳。由于它的前肢退化严重,不能像其它动物那样四肢并行,整个身体的支撑点只是后肢。为了平衡前后重量巨大的差别,它的大尾巴在弹跳的时候需要跟着摆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考人生</h5><div><br></div>吃饱喝足,手里拿着干草牙签剔牙,在思考人生,哦,哈哈,应该是“思考鼠生”。它强壮的尾巴和两条后肢形成三点支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lit Point Lighthouse小红帽灯塔</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Lorne小镇海边的小红帽灯塔,塔高34米,落成于1891年,至今仍在使用,为来往的船舶指示着方向。</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Eagle Rock。Lorne小镇海边的鹰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orne Beach艺术雕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orne路边桉树上的考拉</h5><div><br></div>考拉学名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我们在Lorne的路边的桉树上看到了在树上爬的考拉。它的动作比较慢,但是还是比癞猴快多了,在树之间跳跃还是比较敏捷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旁桉树上的野生考拉</h5><div><br></div>考拉的样子很可爱,憨态可掬。野外的考拉和野外的袋鼠一样,不怕人。可能是因为千万年以来,澳洲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型的食肉动物。考拉没遇到过猛兽天敌,它们自然就没有防备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洋路纪念拱门Great Ocean Road Memorial Archway</h5><div><br></div><div>Lorne洛恩小镇往西边开15分钟,就来到大洋路纪念拱门Great Ocean Road Memorial Archway。拱门是为了纪念修建大洋路的一战老兵而建。</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兵的雕像</h5><div><br></div><div>大洋路纪念拱门旁边有纪念当初修建大洋路的老兵的雕像。这里的岩石经雨水冲刷,表面流露出铁锈的颜色,原因是这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2020-21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额高达1519亿澳元,占全球50%以上的铁矿石出口量。</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恩Lorne栈桥</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这栈桥以前是作为船客和货物上下海轮用的。现在海轮不在这里装货物了,旧栈桥就改作旅游景点。</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钓到鱿鱼</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在洛恩Lorne栈桥上垂钓的这位女钓客,今天手气比较怪异,一上来第一杆钓到的不是鱼,而是一只章鱼。旁边的老钓客还在恭喜她。</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铸铁椅子</h5><div><br></div><div>洛恩Lorne栈桥的尽头摆放着这张很夸张的大铸铁椅子,上边铸造了各种澳洲的动物,有袋鼠、袋熊、考拉、鹦鹉。</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霞中的洛恩Lorne栈桥</h5><div><br></div><div>放大这张图可以看到,栈桥上有各色人等在饭后散步或者垂钓。</div> 澳洲对厕所的称谓比较直截了当,不像英国人叫WC (Water Closet),也不像美国加拿大人叫Restroom,都太拐弯抹角了,直率地就叫toilet。如果你在美国和加拿大问哪里有toilet,很多人的理解是你想去Home Depot建材大卖场买个马桶。而在澳洲如果你问人Restroom在哪里,经常有人不知道你到底想干啥。最逗的是,大部分澳洲的厕所都有如上边右上角的如厕指示,还把人在干这种勾当的情景画得这么逼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澳洲厕所常见的指示</h5><div><br></div><div>大部分澳洲的厕所都有如上边的如厕指示,让外来的人感觉尴尬。不过话又说回来,记得媒体上还真报道过,一位国内出来旅游的女士,如厕的时候就用了这上边不正确的姿势,结果高跟鞋把陶瓷坐便器踩崩了,把大腿给划伤了。这种看图识字的教育看来还是有必要的。</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iner's Lookout</h5><div><br></div>爬上Mariner's Lookout,可以俯视整个Apollo Bay阿波罗海湾小镇。这个小镇是过往大洋路的游客吃饭、住宿的好地方。我们在这个小镇的一个酒店里连住了两个晚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Cape Otway Light Station</h5><div><br></div><div>从Apollo Bay向西南方向开车约20KM/20分钟,就来到了澳洲最古老的Cape Otway Light Station。这个灯塔建于1848年,塔高21米。这是澳洲大陆最南端的尖尖上的灯塔。灯塔对游客开放。登上塔顶,可以参观内部设施。</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袋鼠雕塑</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Cape Otway Light station的园区里有这只用废旧钢铁零件焊接成的袋鼠雕塑。</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从Otway出发沿着大洋路开车一个多小时约76公里就到达下一个景点: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这个阶梯是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总共有86级台阶。从悬崖的顶部一直抵达阶梯下边一公里长的平坦海滩。传说这个阶梯最初是由当地Kirrae Whurrong土著部落开凿,是他们下海捕猎的路线,后来经一位叫吉布森(Hugh Gibson)的早期移民修葺完善,才成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div> 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下有近一公里长的平坦海滩。海水碧连天。 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下有近一公里长的平坦海滩;近海有几个非常奇异的巨石。吉布森阶梯是大洋路中唯一一个可以下到沙滩看海中巨石的地方,沙滩上巨石嶙峋,海浪滚滚,涛声阵阵,空气里也带着海浪翻卷的水汽,非常有气势。上边照片人和巨石的比较就能看出巨石的体量。 在吉布森阶梯的海滩上能看到两个巨大的石柱,分别叫做Gog和Magog。从不同角度看这些巨石,形状完全不同。这些巨石原来本是石灰岩质悬崖的一部分。由于海水的侵蚀,残存的部分只剩下石柱。将来的某一天,这些石柱也终将会被海水侵蚀殆尽,化为海滩上细沙。吉布森阶梯是大洋路中唯一一个可以下到沙滩看海中巨石的地方;其他的景点,比如十二门徒景点就只能从悬崖顶俯瞰海中的巨石了,无法下到海滩向上仰望这些巨石。 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悬崖顶上的石头有个洞。这是石灰岩被风化的结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霞中的The Twelve Apostles--12门徒岩</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从吉布森阶梯 Gibson Steps向西沿着大洋路开车5分钟,就来到这个大洋路上最著名的景点。非常可惜,在这个景点游客无法下到下边的海滩,管理当局也禁止飞无人机。所以我们只能从悬崖顶俯视这美丽的景色。<div><br></div><div>最初这些岩石被称为“母猪和猪崽”,把澳洲流放犯的粗俗谈吐暴露无遗。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改名为十二使徒。当年耶稣亲自挑选的十二个犹太学生,因为他们相信耶稣是圣经旧约先知们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并跟随他传播天国的福音。果然,把这个景点按照这个有气质、有内涵的新名字来命名,也真的让世人对这里的美景熟悉起来。澳洲观光局的marketing市场部门真的太会做广告推广了。<div><br></div><div>The Twelve Apostles--12门徒岩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边的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这些石头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冰洋的风暴和大风不断的腐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拱门,并最终倒塌,形成了这些形状各异的、最高达到45米的岩柱。</div><div><br></div><div>50年代刚命名为12门徒岩的时候,这里有12个岩柱。由于海水的侵蚀和风化,一些岩柱不断地倒塌、碎裂、化为石块和碎石,最终将成为海滩上的细沙。在上面照片的最前端,可以看到海中两个岩柱倒塌后的碎石堆,还有一个岩柱已经倒塌了半截。时至今日,12门徒岩只剩下5个石柱了。下次再来造访,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石柱?大自然的力量令人慨叹!</div></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och Ard Gorge沉船谷</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从12门徒岩向西开车5分钟,就来到Loch Ard Gorge沉船谷。其中有一处可以让游客下到海滩。沉船谷附近的海岸地势构造非常险峻复杂,这里有两道像高墙一样的悬崖所形成的犹如虚掩的大门,让海水从门缝中涌入,汇聚成一片碧蓝平静的池水。</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och Ard Gorge沉船谷</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在19世纪,这里是英国运送罪犯和移民到澳洲的一个主要航道。由于这里海况复杂,雾大浪高,礁石丛生,又没有航标和精确的地图,航行非常危险,前后有600多艘船只在附近沉没。在悬崖顶有失事船员/船客的墓地。<div><br></div><div>最有名的沉船是1878年从英国出发航行了3个月到此地的洛克阿德号(Loch Ard),整条船装载了54个人在此地遇险,最后只有一名15岁的见习水手Tom和他搭救的一名17岁的贵族小姐Eva生还,前边那个修阶梯的Hugh Gibson也参与了营救他们的行动。当时见习水手Tom先被冲上了海滩,可是听到了Eva小姐的呼救,于是Tom又冲回海里奋力拉起Eva上岸。最后他徒手攀爬上悬崖顶部,终于寻获救援。Tom成了英雄。不过,男女主角却没有在一起。虽然大家都企盼他们结成一对佳偶,但是Eva三思之下,觉得他们没有多少共同点,不久就选择回到欧洲,嫁给了一名医生。而Tom则留在澳洲,后来成为一名船长。</div><div><br></div><div>由于这个故事被大众广泛关注,所以这个峡谷以这艘失事船只来命名Lorch Ard Gorge也是非常自然的了。</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伦敦桥London Bridge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大洋路上的最著名景点之一:伦敦桥London Bridge ---- Port Campbell坎贝尔港的景点之一。<div><br></div><div>我两个儿子小时候唱的一首古老的儿歌就是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伦敦桥倒塌了。伦敦桥在历史上多次倒塌。据传在1014年维京人入侵英国的时候,维京王Olaf Haraldsson把伦敦桥拆了,目的是把英国一分为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童谣自此被创作并且广泛流行起来。<div><br><div>然而澳洲的伦敦桥其实原先是海边带有双孔的一块巨大岩石,游客们可以从陆地上走上桥去欣赏更前方的海景。然而,正如那首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童谣一样,澳洲的伦敦桥也会崩塌,尽管它已生成了千万年,且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div><div><br></div><div>1990年,靠近岸边的那个孔由于多年的风化而突然坍塌,形成了现在不再相连的断桥,只剩下在海里的那一个桥孔。桥坍塌的那一刻,一对情侣正在桥的另一侧卿卿我我。桥孔坍塌断了他们回去的路。最后被直升机救了回来的。不过这事太轰动了,不可能悄悄地进行。整个救援过程被电视直播、媒体详细追踪报道,人尽皆知。而这情侣二人竟各有家室,原本藏在地下的暗情一下子公诸于天下,这让当事人情何以堪啊?哈哈,够刺激、够狗血吧。</div></div></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穴 The Grotto</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大洋路上的岩穴 The Grotto ---- Port Campbell坎贝尔港的景点之一。岩穴 The Grotto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弱酸性雨水流入地表,与地表中的植物混合,而使得酸性增强,长年累月侵蚀了石灰岩而形成沉洞sinkhole,最后岩石溶化塌陷,形成了现今的岩穴Grotto现象。中国人常说海枯石烂,海枯大概很难见到,但是“石烂”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怎能不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div><br></div><div>未完待续。</div><div><br></div><div>欢迎阅读上一集</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5dpp8s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之行1--墨尔本市区游</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6df8mt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之行2--墨尔本至悉尼海岸公路美景与悉尼市区</a></div><div><br></div><div>欢迎阅读作者其他美篇:<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z6v2jro?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1年拍摄小结</a></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cwo2w8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0年拍摄小结</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43mn9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9年拍摄小结</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623lhw?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8年拍摄小结</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zwrmf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海上吉普赛——巴夭族</a><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