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铎,仕途和艺途两域皆有建树,实属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双料全才。</p><p class="ql-block"> 他,山西洪洞人 。字觉斯,号十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等。1592年生,1652年殁,享年61岁。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主要书画作品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雪景竹石图》等 。近代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p><p class="ql-block"> 他,31岁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历任晚明时期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后,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p> <p class="ql-block"> 王铎生于河南孟津县双槐里,父亲王本仁以农耕读书为业,教子甚严。 13岁始临王羲之《圣教序》,三年后,字字妙肖。14岁始读书,次年,舅父陈具茨于乡里组织办学,王铎从之学文。16岁入庠读书,当时家境窘迫,生计维艰。这一年与孟津东20里花园村马氏结婚。18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当时家田仅十三、四亩,贫困时不能一日两粥,靠舅父救济维系生活。25岁得大司寇乔鹤皋器重,令弟子拜学于王铎,遂挣得薪酬,得以度过饥荒之年。30岁冬赴京师,寓居于京城报国寺,准备参加会试。次年,获殿试二甲58名,得中进士。这一年,与倪元璐、黄道周交游,时有“三株树”与“三狂人”之谓。34岁那年初冬,于“蜀亭老先生”斋中,临《兰亭序并律诗帖》。次年,秉魏忠贤意,修《三朝要典》。36岁任福建考官,由东直门出京城,经山东济宁,沿运河达杭州府,后陆路入福建境内,临冬启程返京。37岁在京城受封“皇陵陪祀”职,后继升翰林院侍讲职。</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几十年里,他在艺途和仕途皆有不俗成就,每年都有书法作品、书法理论和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 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王铎携家人北渡长江,返京任少詹事职。同年七月,携家奴等十余骑陷农民义军围中,幸遇故人泛舟水上,始乘舟走脱。同年十月拟任东阁侍班,次年晋升詹事职,后升任礼部右侍郎。48岁入翰林院,次年受命南京礼部尚书。1640年十月,王铎率25骑家丁断后回孟津,先行的家人中途遭遇农民义军包围,义军两千余,觉斯神勇,以25骑驰往相救,竟救家人杀出重围,又趟过人生一场劫难。50岁那年双亲不在。春,父病故,遂辞官服丧;夏,母又病故。53岁那年,福王朱由崧称监国于南京,举荐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同年八月,叙翼戴功,加太子少保,加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荫中书舍人衔。清顺治二年(明崇祯十七年,1645年)初晋升少傅。55岁入宏文院,充明史副总裁。58岁任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十月遇恩诏,加太子太保。61岁朝廷授其礼部尚书,当时王铎已病重,居乡里,三月十八日去世,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去世之前曾说:“有仙迎我”。顺治帝闻,赠谥号“文安”。</p> <p class="ql-block"> 书法上,他追慕“二王”,勤临钟繇、颜真卿、米芾,尤以王献之为主,并泛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尤擅师古临帖,时人赞誉“神笔王铎”。 王铎工正、行、草等书体,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流转自如,力道千钧,作品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他最擅行草,笔法大气滂磅礴,劲健洒脱,痛快淋漓。其墨迹传世较广,甚至流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不少法帖、尺牍、题词以石刻形式呈现民间。据闻,《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时,引发轰动,将王铎树为一流书法家,称颂“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由此在日本还衍生了一大书法派别——“明清调”。当时国内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而王铎与黄道周、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在书坛另树一帜。王铎是一位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还是高古朴厚的小楷,亦或飞腾跳踯的行草,在晚明初清绝属一流作品。其正书寡见,源于唐人书技能自出胸襟。他降清后的八、九年里,其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尤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在当时,书法已然成为他排遣“贰臣”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释放口,那时的作品已失去了崇祯时期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从而转为了理性和孤冷。 </p> <p class="ql-block">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作品甚丰,仅五言诗就万余首。其诗文有《拟山园选集》82卷,其中32卷惜遭禁毁。他是晚明“以文学书艺而优则仕”之典范,入清后以赋诗创文为乐。他主张“诗须言志”,力走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之路。崇祯五年,王铎为七言组诗作序时,针对农民义军在山西、河南战事造成的恶果,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予以坚决反对,而对广大人民遭受的生灵涂炭寄于极大的同情。他骨子里极度崇拜杜甫,其思想内容、语言功力及成就深受杜子美影响。一些感怀、赠送、悼友的诗,语言警策精妙,真切动人,独具风采。</p><p class="ql-block"> 王铎能画,善山水,以水墨晕染笔法为主,写实为辅,兼作兰竹梅石,画风洒脱散淡,但作品流传不多。</p> <p class="ql-block">典故【神笔】</p><p class="ql-block">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赞扬声一片,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惊喜万状,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