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开学

乡村树

<p class="ql-block">六三年夏,我小升初考上了无锡县中学。县中在无锡市西北郊的杨墅园,我家在无锡县的藕塘桥,一九家离学校有十多公里,从前乡村没有公路,别说是汽车,就连自行车都没有。由于家离学校路远,走读不可能,我们藕塘的同学们都只能住校。</p><p class="ql-block">那年的八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开学前的一天。那时的乡村里没有公路,都是羊肠小道,别说是汽车,就连自行车也没有,家到学校有十多公里路程,只能靠双脚步行走去。中午吃完午饭,休息了片刻,三姐挑起父母为我打点好的行装,送我去学校。行装大致有:一只旧官箱,箱子里放些换洗衣物及洗漱用品、书本等杂物,另外还有床上用品席条、蚊帐等,还带了十多斤大米。因为我是住校生,户口能迁到学校,就是可以农转非,但每月须交八元伙食费,户口不迁学校,在学校搭伙,自带口粮只须每月交四元菜金。家住市镇的同学们户口都迁学校了,我们农村人,家庭经济都很拮据,因此都是自带粮食,必竟每月少交四元钱,但却损失了一个农转非名额,在那时农转非可比登天还难。</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三姐挑着沉重的行李,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藕塘北街头,前面就到张漕巷了,我们停下歇歇脚。片刻之后启程,我坚持要挑行李,可三姐就是不让,她挑起行李稳步前进,由于路窄不能并排走,我只能紧紧地跟在她的后面。过了张漕巷,前面路边有一大片水塘,这片水塘人称小太湖,据说水塘里经常淹死人有落水鬼,因次父母早就关照过,今后在来去学校的路上,经过小太湖时要当心点,最好是两人同行。过了小太湖,是藕塘最后一个村庄了,那村叫三坝头,村子不太大,一些人家住的是茅草屋,据说那些人家都是从外地移民而来。过了三坝头就到了杨墅园地界,八月底天气仍很炎热,肩挑担子的三姐已热得汗流夹背,我虽空身行走,也已热得满头大汗,我们打算再往前走一段路,到上舍村就休息一下。我们穿行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里,稻田象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我们就象一叶小舟,漂荡在万顷碧波之上。我们多么希望,天上的云彩能挡住太阳的暴晒,给我们送来阵阵清凉。一到上舍村的树荫下,三姐放下肩上的担子坐在地上,我赶忙打开水壶递给她,让她喝水解渴。我说走过前面的村庄就快到学校了,因为小升初考试时去过县中学,收到录取通知后,七月份二哥陪我去县中学报到时,又去过一次,这条路我已经走熟了。前村叫邵坝村,从上舍到学校,这段路最长。歇歇脚我们继续前进,我抢过行李挑起就走,一路上都是三姐挑重担,我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三姐才比我大两岁,那年我十六岁她才十八岁。她边走边说,挑不动时我来挑,我轻松地挑着行李,我说到了前面邵坝村你来挑。这段路足有二里多,我一鼓足气就走下来了,而且连肩都没有换。过邵坝村到学校路段也很长,起码还有三里地,三姐接过担子,我们接着赶路。前面浓荫蔽日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无锡先中学了,我们心里别说有多么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一穷二白,就连手表都没有,也就谈不上看时间了。我们觉得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毛估估也有近两个小时了。我们终于走到了学校的大门口,我们从东大门走进去,校园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那幢办公大楼特别显眼,还有那座座北朝南,古色古香的两层红楼,那是女生宿舍。看到这一切,三姐十分惊讶,她说这学校比公园都漂亮,无锡县中学真是名不虚传。因为我们新生已提前报到了,我是在初一(1)班,我们直奔男生宿舍,找到初一男生住的地方,一班和三班的寄宿男生同住一室。同学们都睡双人床,床上都贴着名字,我找到了自己的床位是上铺,三姐立刻就给我架蚊帐,摊席条整理床铺,一会儿就收拾完。我陪着三姐在校园里游玩了一圈,如此美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令人赞叹。三姐一再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切莫辜负父母及哥姐的期望。</p><p class="ql-block">目送三姐走出校门回家,转眼已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都老了,那一幕仿佛仍在眼前,还是那么令人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