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家长小课堂】10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

🏡

<p class="ql-block">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顾问、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教授在演讲中提到:</p><p class="ql-block">“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提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家长要把幸福还给孩子。”可关于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却各有不同。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获得幸福呢?</p><p class="ql-block"><b>下面这10幅图将告诉我们,幸福就像一道数学题,有条件就能成立,有技巧便能解答。</b></p><p class="ql-block">生活中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就是提升一个孩子幸福感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b>好好说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b></p> <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父母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一张嘴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再深情的舐犊之心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父母要做的,<b>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b>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心间流淌的幸福和家庭带来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b>多点仪式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让孩子对明天充满期待</b></p> <h3>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分别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仪式感。</h3></br><h3>很多家长以为仪式感很复杂,可实际上,一个不期而至的礼物,一次丰富多彩的旅行,都能诠释仪式感,都能让孩子敏锐地察觉生活中的不同,记住每一个和父母一同度过的特殊时刻。</h3></br><h3>渐渐地,这些看似寻常的仪式,就会成为根植于孩子内心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待。</h3></br> <h3><strong>适度放手</strong></h3></br><h3><strong>把人生的方向盘还给孩子</strong></h3></br> <h3>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约束”孩子,哪怕孩子已经长大。</h3></br><h3><strong>殊不知,父母和孩子,其实只是同乘一辆车的过客。</strong></h3></br><h3><strong>终有一天,孩子要独自一人驶向更远的地方。</strong></h3></br><h3>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握者,而是做孩子内心世界的定海神针,给他们力量,为他们兜底,站在孩子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默默陪伴、守望着孩子。</h3></br><h3>他们深知,在该退出的时候得体退出,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h3></br> <h3><strong>善待另一半</strong></h3></br><h3><strong>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strong></h3></br> <h3>比起不完美的教育,不完整的家庭,真正让孩子恐惧不已的,其实是父母之间的剑拔弩张。</h3></br><h3>父母的每一次争吵、谩骂、推搡、撕扯,都是对孩子精神的凌迟。</h3></br><h3>毕竟,父母的关系,影响了孩子的性格;父母的相处模式,则决定了孩子的未来。</h3></br><h3><strong>如果想要养出一个自信、乐观,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善待自己的另一半。</strong></h3></br><h3>让孩子在亲密、和谐的家庭中,感知爱学会爱,最终,成为一个温暖而有爱的人。</h3></br> <h3><strong>蹲下来沟通</strong></h3></br><h3><strong>用尊重和真诚打动孩子</strong></h3></br> <h3>人有千万种,心有千万颗。</h3></br><h3>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h3></br><h3>很多时候,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就是因为忘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h3></br><h3>这时候,如果父母能试着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自然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体谅孩子的错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会更贴近一些。</h3></br><h3><strong>最重要的是,生命是一种回响,当父母开始理解孩子时,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感恩父母。</strong></h3></br> <h3><strong>允许孩子哭</strong></h3></br><h3><strong>接纳他的负面情绪</strong></h3></br> <h3>“没事,别哭了。”</h3></br><h3>“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哭的!”</h3></br><h3>“你要是再哭,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h3></br><h3>生活中,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掉眼泪,以至于孩子明明心里在下一场暴雨,表面上却只能强颜欢笑,独自一人咀嚼悲伤。</h3></br><h3>可实际上,哭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h3></br><h3>眼泪流出来了,心里的情绪垃圾就不会淤塞了。</h3></br><h3><strong>疏散了旧的悲伤,才能给新的快乐腾出足够的空间,</strong>孩子也会比以前更加坚强。</h3></br> <h3><strong>陪孩子一起“疯”</strong></h3></br><h3><strong>激发他的创造力</strong></h3></br> <h3>林语堂将幸福人生归结为了四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跟孩子做游戏。</h3></br><h3>其实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h3></br><h3>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光,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别样的幸福,还能让孩子在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别样的成就感。</h3></br><h3>而有朝一日,<strong>当孩子长大成人了,他记忆中最幸福的片段,不会是一道习题、一组公式,而是那些和父母一起奔跑、欢笑的时光。</strong></h3></br> <h3><strong>与“别人家的孩子”告别</strong></h3></br><h3><strong>发掘自家孩子的闪光点</strong></h3></br> <h3>《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道:</h3></br><h3>“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h3></br><h3>无意义的比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还让孩子将同龄人视作潜在的对手,失去了珍贵的友谊。</h3></br><h3>要知道,<strong>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strong>,有的孩子是牡丹,春天一到就开得国色天香;有的孩子却是腊梅,只有到了冬天才能傲霜斗雪。</h3></br><h3>看见孩子的不同,鼓励孩子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他才能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漫长的一生。</h3></br> <h3><strong>支持孩子的爱好</strong></h3></br><h3><strong>点燃他内心的激情</strong></h3></br> <h3>谈及教育时,比尔·盖茨这样告诫家长:</h3></br><h3>“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h3></br><h3>因为真正的人生成就,一定是属于那些极致的沉醉者。</h3></br><h3><strong>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孩子的兴趣,让他在长久的人生里,将兴趣当作燃料,为热爱而活,绽放出人间不一样颜色的烟火。</strong></h3></br> <h3><strong>和孩子一起动起来</strong></h3></br><h3><strong>找到一味治愈身心的良药</strong></h3></br> <h3>不少父母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认为有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两道题,多弹一首曲子。</h3></br><h3>却忘了,<strong>运动不仅能让孩子变得健康、聪明、坚韧。还能分泌一种“快乐素”,让身体和精神排出毒素,治愈肉体和灵魂。</strong></h3></br><h3>运动看似只是一个小的习惯,但当孩子克服了惰性,将它变成生命的一部分后,终有一天,会惊喜地发现,因为运动,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和一个格外精彩的人生。</h3></br> <p class="ql-block">英国作家欧文曾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持续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经常看见爱,感知爱,并学会给予爱,那么他自然能拥有幸福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一旦获得了这种能力,他也就拥有了对抗生活的利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为父母,我们没办法庇佑孩子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但却能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给予他一串名为“幸福”的密码,让他开启自己的征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无所畏惧的底气,和笑到最后的运气,去面对前方或平坦或崎岖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父母

幸福

人生

才能

仪式

生活

自己

家长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