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拾微(十二)

籀园过客

<p class="ql-block">《鹊巢》</p><p class="ql-block">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p><p class="ql-block">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p><p class="ql-block">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p><p class="ql-block">现代的人读这首诗,马上会想到成语“鹊巢鸠占”。在现代汉语中“鹊巢鸠占”这个成语是贬义的,它的意思是说任何人(无论男女)强占了他人之居,强取他人之地,或强夺他人成果。</p><p class="ql-block">据此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的鹊喻弃妇,鸠喻新妇。但是细阅全诗后一定会发现,此诗语言平和,毫无哀伤。</p><p class="ql-block">诗中的“鸠”指的是鳲鸠,即杜鹃,俗称布谷。杜鹃自己不筑巢,产卵于他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p><p class="ql-block">《毛诗序》说,鸠是德的化身。可见当时杜鹃在人们的眼中,印象不错。至少每到春夏之际,特别是芒种前后,杜鹃就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该春耕了,而且叫的很勤,甚至到啼血的地步。但对于诗中的“鹊”却有争议。通常认为“鹊”指的是喜鹊。喜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营巢,它的巢很精美。不过喜鹊属鸦科,体型比杜鹃大,生性凶恶,杜鹃很难有机会靠近鹊巢。而且野地的实际观察,也没有杜鹃寄生在鹊巢的记录。杜鹃喜欢寄养的几种鸟里,多属莺、雀,体型较小的鸟。所以有学者提出可能古人把雀和鹊当同音假借字。所以“鹊巢鸠占”,其实是“雀巢鸠占”。</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先秦时的先民只知道杜鹃不会筑巢,而喜鹊是筑巢高手。于是就把两者凭想象联系在一起,用鹊喻有房的新郎,鸠喻嫁过来的新娘。 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这该诗不是婚礼的赞歌。诗的创作者好象是一位与新郎和新娘都无关的旁观者,他看着一户富贵人家的婚礼的大排场,于是即景而唱:</p><p class="ql-block">喜鹊有巢,杜鹃来住它。这个女子出嫁,百车来迎她。</p><p class="ql-block">喜鹊有巢,杜鹃占有它。这个女子出嫁,百车送走她。</p><p class="ql-block">喜鹊有巢,杜鹃住满它。这个女子出嫁.百车成全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