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年少气盛的我,有着广泛的求知欲,见什么都想学什么、就想弄明白什么。那是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我自己组装成功了我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有了它,从此我就又爱上了收听无线电广播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我最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的节目,它广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名目繁多,比如那时的夏青老师和葛兰老师还有不久前故去的方明老师,他们主持播送的新闻节目,还有孙敬修老师播送的少年儿童节目,再加上电影录音剪辑和音乐节目等等,那时的电台广播,可以说是名目繁多,人人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我睛睐的是电影录音剪辑和音乐这两个文艺节目,那时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还做不到人人都能去电影院每片必看的,所以从电台上收听这电影录音剪辑几乎成了影迷们的热衷的爱好,为此它也占去了我除了学习以外的很多时间,也可以说我知道的那些电影故事,大部分是“听”来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是“看”来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以外我还喜欢听音乐节目,这个节目名类不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到了上中学的那几年,学校有了专门音乐课,音乐老师教会我们怎样识简谱和唱歌用嗓子的方法、还有讲到了古往今来那么多的音乐故事和曲目,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了,因此我也更加热爱音乐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电台上听音乐节目,几乎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了,同时也对电台播放的音乐节目逐渐地能听懂、听到了心里去了,我能记住那些常听的音乐歌曲的优美旋律,自己对乐感也有了深一步的掌握和领会,那时我爱听的音乐节目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什么民乐演奏曲呀、广乐音乐呀、古典乐曲呀、轻音乐呀等等。对于歌曲诸如电影插曲、民歌演唱、还有合唱对唱等音乐节目,总的说来是数不胜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我的回忆,说说我喜欢的音乐节目吧!比如我喜欢的一首“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吧,它创作之初曾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原来的名字叫“夕阳箫鼓”,是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诗“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和描述意境演变而来的,它表现的音乐意境悠远,乐音绵长节奏舒缓动听,这曲子后来经过这几十年的磨练改编,现在有的改成了民乐合奏曲了,到了现在它已有了相当多的版本,可我还是喜欢当初那个几十年前听惯的版本,可惜现在很少听到了,代之它的是一些人为的想当然,把一首原来是恬静优美的乐曲非要弄成气势宏伟浩荡、振耳欲聋的那种格调,它那还有那“春江、花、月、夜”所表现出来的宁静舒缓的乐感和意境了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言的悲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说一个我自己经历的音乐故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到了深夜十二点钟左右都要结束全天的播音进行休息的,我记得那时的主持人到这时候都会宣布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本台全天的播音到此结束了,欢迎明天继续收听本台节目,祝您晚安!再见!(由于年代久远,这是回忆当时的播送内容,原话的顺序也可能有误,意思你懂就行),随后每次都会播放一曲由我国已故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他创作並演奏的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作为全天广播完毕的结束曲並延续了多年,我记得每到那个时刻,我会(可能大多数听众也会)听着那委婉动听的二胡声渐入梦乡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对这个二胡曲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几十年来我一直记得这首令人难忘的二胡曲,它那优美的旋律时常会在脑子里回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的说来,我长大后比起小时候更喜欢上了音乐,这和坚持经常收听电台的兴趣爰好是有极大的关係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末我将这首刘天华的二胡曲选出供喜欢音乐的读者欣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你在阅读本文时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我文中提起的那首“春江花月夜”的名曲,希望你也喜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写于2022年4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