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田,唯研语芳华,沉香流年。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2022年4月26日上午,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如期举行。</p> 精彩教学篇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张彩茜教师执教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张老师通过趣味导入,既检测了学生课前预习,又有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在读中所感所悟。感受“夏、秋、冬、春”不同颜色的太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自己的愿望,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效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陈忠景教师执教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第一课时。陈老师以美妙的歌曲创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注重识字教学的指导。但方法不够新颖,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p> 微讲座篇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由蔡山菊老师做微讲座——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解读。从以下几点进行解读:1.单元内容解读。2.单元教学目标。3.语文要素体现。4.单元活动框架与课例展示。本单元围绕“心愿”为主题,围绕四篇课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积累词语,能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表达中;读好长句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p> 教师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蔡山菊老师:张老师具有亲和力、课堂氛围活跃。在出示“春天”一词时,可以出示图片欣赏,同时把语文园地里《春晓》这首古诗做整合,效果会更好;陈老师教态自然,但上课时间把握不住,识字教学的整合可以挑出结构类型相似的字进行教学,这样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杨燕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富有激情,有生命力。建议不用说把范围放开。写作训练就从孩子画的内容去表达会更好;陈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扎实的“识字课”但是,词语花费的时间太多,显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p><p class="ql-block"> 高丽老师:张老师这堂课的亮点有很多,如果最后环节,用学生课前的画来入手,直接在画中写“把画送给谁?”会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内容;陈老师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识字教学环节没有及时进行指导,所以会让学生思维断开,不能达到理想的识字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罗成妹老师:张老师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朗读形式多样,建议拓展部分先说一说,想一想,再写一写;陈老师生字教学内容太多,应合并同类型字,然后指导会更好。</p> 评委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杨校: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单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中要能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评一体化。张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不错,但针对一年级课标要求,不应该在课堂上硬加“拟人”的修辞给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对这概念还没印象,所以不能“超标”教学;陈老师的课堂目标是会认读字,生字教学指导课,一一指导生字,这样的做法效率低,老师主导课堂,学生没有上课激情,导致过程浪费很多时间,教学设计不合理。“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要从创境、驱动、合作、整合、激励五个方面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 郭校:针对两堂课提以下几点意见:1.不要过多依赖课件。2.备课每个环节要简单,要围绕语文要素来突破。3.课中要多多体现小组合作。4.要紧扣要素,合理整合,大胆创新,才是大单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林绿老师:要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来整合。读好长句,感叹句等做到整体整合;生字整合,先做识字卡片,分类,重点指导不同结构的字;整体朗读,读的基础上提取信息,而张老师这堂课提取信息较为模糊,教学效果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周雪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一个关键问题进行突破。设计这堂课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为什么要画这个太阳送给春天?”来进行各个要素的突破和完成。因此要紧扣要素、结构关系密切、大胆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张娇燕老师:课文整合,突破词语,长句,短句,感叹句等,发现规律,总结出方法。生字整合,离不开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可以从中总结出方法,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自习。</p> <p class="ql-block"> 一次学习,一次交流,一次反思,一次成长。 每周的教研活动都很有意义,让我们不断的学习进步成长,实小全体语文组老师们也将继续努力,砥砺奋进谱写语文教学新篇章,四月春花绽,百花园里,阳光正好!</p> <p class="ql-block">图文:关长娟,林婉妃</p><p class="ql-block">编辑:陈环,周雪清</p><p class="ql-block">审核:周雪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