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单元目标,设计课时教学

杜永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学评价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是依据适切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评价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觉得应从一个属性、一种思想、两个方面来评价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属性”是指“语文性”。语文性应聚焦两点即“人文性”与“工具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有情有思的,应是传递品质精神的,应是具有审美趣味的。“一种思想”是指语文学科思想。“两个方面”是指“教”与“学”。“教”有两个评价标准: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切?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与适切的学习目标相匹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有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我们才能据此制定适切的单元学习目标。只有制定了适切的单元目标,我们才能将单元学习目标合理而又有效地分解到课时中去。只有明确了课时学习目标,我们才能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制定适切的单元目标,首先得明晰单元编排,吃透教材。而要明晰单元编排必须得研读课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步制定了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目标后,我从“识字与书写”“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将其与课程标进行了比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者比对后,我发现:积累字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品鉴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命意;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实战演练。 制定了适切的单元目标后,我们就将单元目标化整为零,分解到各课时中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来说明单元目标的分解。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目标分解到《社戏》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三点:1.抓住戏前波折、月下看戏、偷豆吃豆情节,分析本文的叙事特点(重点);2.抓住月下看戏之角色表演和观众反应,判断此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并分析其特点(重点);3.围绕小说三要素,剖析景、人、戏、豆,各用一句凝炼的语句表述出作者寄于其中的感情(难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学《社戏》,导入环节,描述完儿时看戏的情境后,我对学生说:“我想写一篇关于儿时看戏的小小说,请大家帮我提提意见、出出主意。”学生各抒己见后,我出示了上面三个学习目标。这样导入,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出学习目标。我认为教学导入应该起到三大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学习目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依据三个学习目标,制定了学习任务单,以此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制定的学习任务单如下:1.抓住戏前波折、月下看戏、偷豆吃豆情节,分析本文的叙事特点;2.抓住月下看戏之角色表演和观众反应,判断此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并分析其特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生展示完学习成果后,我又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解读文本。我设计了四个紧密相关的问题:那如梦如幻的夜景是真实存在的吗?那夜的戏真的那么好看吗?那夜的豆真的那么好吃吗?鲁迅借这景、这戏、这豆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请各用一句凝练的话语表述出作者寄于其中的感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目标分解到《回延安》的课时目标为:1.用“/”画出句内停顿,读出节奏;标出读音、声调,读出韵律;用一个词概括出感情基调,读出感情。2.摘抄诗中佳句,细致观察,从修辞、句式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训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此目标,我设计了三步朗读、仿句训练教学环节。“三步朗读教学环节”由注意停连到读出韵律再到读出感情,循序渐进地训练朗读。“仿句训练”重在仿“比兴”手法。以下是我给出仿写示例:大漠深处还想你,泪珠滴进饭碗里。</p><p class="ql-block">大漠深处无足迹,故乡尽头有回忆。</p><p class="ql-block">夜风唤不醒装睡人,朗月敲不开世俗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下第一单元目标分解到《安塞腰鼓》的课时目标为:1.用批注阅读法,勾画出七语段中的场面描写,然后变换句式,与原文比对,从修辞、句式上说出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计时三分钟完成);2.勾画七、十八、二十三、二十七语段中的排比句,探究排比的不同类型,并选择其一,仿写(学习重点);3.按照“好一个 ( )的安塞腰鼓,你看/听 ( )”的句式,赞美安塞腰鼓,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作者描写安塞腰鼓的四个方面(难点);4.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抓住反复出现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找出与之对应的描写,准确表述本文主旨(难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1.将七语段中的倒装句转换成惯常使用的句式,与原文反复对比,并反复朗读,然后从修辞、句式上说出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计时三分钟完成);2.勾画七、十八、二十三、二十七语段中的排比句,探究排比的不同类型,并选择其一,仿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据学习目标1,我在《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设计了两项学习任务:1.将7语段的倒装句转换成惯常使用的句式,反复对比朗读,然后从句式、修辞两个角度说出原文语言的表达效果;2.整体把握7语段,判断属于什么描写,分析其特点。学习小组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这两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目标2,我在《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设计了仿句训练:勾画7、18、23、27语段中的排比句,探究排比句不同类型构建,选择其一,仿写。依据学习目标1,我在《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了仿场面描写训练:分析7语段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聚焦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片段仿写。依据学习目标3,我在《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设计了问题导学环节:抓住反复出现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明确与之相对应的描写,按照“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你看/听 ”赞美安塞腰鼓,在此基础上说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安塞腰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目标分解到《灯笼》的课时目标为:1.从句式、引经据典角度说出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2. 用200字叙述由文中叙事所勾起的记忆里难忘的事,叙事后 ,用一句话借事抒情。(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据学习目标1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从句式、引经据典角度说出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因为学生很少从“引经据典”的角度切入,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所以,我给出了提示,意在将学习任务的难度降到适中。提示如下:“忘路之远近”出自《桃花源记》。“金吾不禁”出自苏味道所写的《正月十五夜》。其诗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萧萧班马鸣也”出自李白所写的《送友人》。其诗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所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据目标2,我设计了微写作训练环节:要求学生用200字叙述由文中叙事所勾起的记忆里难忘的事,结尾处,用一句话借事抒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近下课时,我再次回扣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总结阅读散文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叙事 抒情</p><p class="ql-block"> 说火(铺垫)</p><p class="ql-block">灯笼琐忆 挤满( )</p><p class="ql-block">提灯夜归 思慕( )</p><p class="ql-block">嘱咐打灯 思念( )</p><p class="ql-block">红灯慰客 客思( )</p><p class="ql-block">元宵张灯 思恋( )</p><p class="ql-block">官衔灯灭 挂念( )</p><p class="ql-block">纱灯描字 思念( )</p><p class="ql-block">宫灯伴帝 忧念( )</p><p class="ql-block">宫灯遐思 联想( )</p><p class="ql-block"> 数火(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设计教学环节不仅要依据适切的学习目标,还要对标中考。比如:字词教学环节应对标中考“读·书”部分的题型;阅读教学环节应对标中考“读·思”部分的题型;写作教学环节应对标“读·写”部分的题型(尤其是微写作);口语交际环节应对标“读·思”部分的题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再谈一下字词教学。说到字词教学,就不得不提及“语用”一词。何谓“语用”?语用是指语言的构建与运用。那么,如何构建语言呢?我觉得起码应从用词、修辞、句式、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建构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与书写”的学习目标主要分解到《社戏》《安塞腰鼓》《灯笼》这三篇课文中去落实。那么,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地落实识字教学呢?我想就识字教学法谈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据造字法积累</p><p class="ql-block"> 自汉以来,造字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要注意转注、假借当属用字之法。先明造字之法,然后再谈识字。语文老师应钻研点汉字学,这样教学字词更得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联系成语典故积累</p><p class="ql-block"> 成语,蚌里含珠,意思精辟;典故,经久不衰,借事说理;诗词,诗情画意,情理兼具。借助成语、典故、古诗词,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让学生在积累字词、丰富词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学生在感人的情景、优美的意境中,更易于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我想,这是绝佳的“情景记忆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联系诗词积累</p><p class="ql-block"> “联系诗词积累字词”,不仅积累了字词,也积累了诗词,而且在诗词意境中完成了积累。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积累成语、典故时,适时联系古诗词,以促进学生对成语、典故的理解;二是须区别重点词语在文本和诗词语境中的不同词义时,联系诗词;三是联系诗词要关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联系那些易引起学生感情共鸣、引发学生思考的诗词;四是由重点字词而联想到的诗词,尽量与文本的内容、主题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语境中辨析词义积累</p><p class="ql-block"> 在语境中置换近义词,然后结合语境辨析词义,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近义词的细微差异。一旦对近义词语义差异把握到位了,那么用词就会准确,遣词造句也会文从字顺。在语境中置换近义词,辨析词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锤炼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情境中积累</p><p class="ql-block"> 积累、运用是学习语文关键的两环节。“选词写话”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它有三种教学模式:“选词写人”,可引导学生铸炼写人的词语,又可训练学生人物描写的能力;“选词绘景”,可引导学生学会准确用词,又可训练学生描写景物、营造意境的能力;“选词编故事”,较之前两者,更胜一筹,能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这“三选”全在一个“选”字上。“选”的过程就是字斟句酌的过程,一旦选定,便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易。这样的训练,师生皆受益。师生在相互启发下,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灵感总是在师生思想碰撞与交汇中产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多彩中积累</p><p class="ql-block"> 汉语是最美的语言,不仅语义丰富,而且富有色彩。他们着色不露痕迹。一枝墨笔,几句话,穿越古今,流芳千古;一枝墨笔,暗藏几抹色彩,隐约着一派画意,总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色彩绚丽的词,有了它们的存在,文章才有色彩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主要想谈谈写作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先依据教学评价,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目标。本单元写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为:1.回顾八下一单元已学经典场面描写,进行仿写;2.出示教师范文,续写场面描写(重点);3.修改、评价教师范文。(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此,我设计了五个学习环节:回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场面描写;明确场面描写的仿写点;阅读范文开头,续写场面描写;修改场面描写范文;阅读范文的精彩语段,并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学生回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经典场面描写后确定的仿写点:1.准确选用连续性动词,描写场面;2.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正侧面描写相结合;3.有点有面,点面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确场面描写仿写点后,我给学生总结了四句口诀:</p><p class="ql-block">连续动作有画面,正侧结合成曲线。</p><p class="ql-block">鸟瞰宏阔特写点,不同写法随景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续写场面描写。我出示范文开头。学生据范文开头续写爬山场面。这是我所写范文的开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爬山</p><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顶,才能饱览奇绝、壮绝的美景。所以,我们总想去爬山。爬山,在我看来,应是独行,至多结伴而行,但决不是一群人一拥而上的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再出示两个语段。学生修改语段中使用不当的连续性动词。这是要出示的两个语段:</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去爬山,未从山脚走起,只爬了那么一段。曲折而又狭窄的铁栅栏通道中,排着长龙。前胸贴后背,虽然陌生人依然陌生着,但彼此的身体却熟络得亲密无间。好不容易等来景区游览车,车门却好似葫芦状的入海口,人山人海涌来,险些掀起惊天骇浪。游览车一路蛇行至山腰。爬山终于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面游人挪了半步,后面的游客亦步亦趋。沿着山间起起伏伏的栈道,我们挪移着“远足”。挪移久了,总要仰天喘息,否则缺氧。不是因为山高空气稀薄,而是人群拥挤,挤出了体内所剩不多的气。仰天喘息间,遥望难见山巅,唯有黑压压一片的后脑勺。乌云压顶,游客闷得透不过气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出示范文精彩语段。学生点评精彩语段。这是我要出示的范文精彩语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山玩水,游的是闲情,玩的是逸致。可当游山变成了逛庙会、赶集,那份闲情逸致便被闹攘攘淹没,以致荡然无存。闹市堵车闹心,爬山堵人扫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可气的是:挪至高处,前面游人的屁股正对、紧贴后面游客的脸庞。这情景,前面游人不自在,后面游客忧心忡忡。若是前面那位稍有不慎,腹中气外泄,后面这位着实“气不打一处来”。如此这般爬山,真得功夫。身怀闭气功,方能不被暗器所伤;练就移魂大法,方不至于出“失禁”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此蚂蚁上树,别说什么兴尽而归了,扫兴而归应庆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制定的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为:1.回顾《秋天的怀恋》《背影》中的经典心理描写,进行仿写;2.创设情节AB剧,通过续写,训练心理描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此,我设计了五个学习环节:回顾《秋天的怀恋》《背影》经典心理描写;明确心理描写的仿写点;出示范文开头,创设情节AB剧;展示写作成果;点评、修改习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回顾《秋天的怀恋》《背影》经典心理描写后,确定的心理描写仿写点:1.心随境变: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理,心理描写要依据情景变化着写;2.以景衬心: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理;3.以细致入微的描写折射人物的心理:以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透漏人物的心理;以细节描写泄露人物内心的隐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总结了四句心理描写的口诀:</p><p class="ql-block">心理描写随境变,以景衬心两相连。</p><p class="ql-block">言行神态内心现,隐秘泄露微末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出示小说《第三只手》的开头。学生据小说开头,创设情节AB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出打拼的青年,在火车上,偶遇老人。青年携带皮箱,箱内装有重要物件。青年辗转多地,疲惫不堪,伏案披衣而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自打落座,就死死地盯着青年看,欲言又止,眼神游移不定。青年刚有睡意,忽然察觉老人的一只手伸向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谈一下八下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应对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制定的口语交际——应对学习目标:1.列举实例,总结应对的种类和特点,明确应对的含义。(重点);2.创设应对情境,训练应对,总结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增强应对能力。(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据此目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训练应对。这是我创设的三个应对情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现在,学校教育仍然存在唯分数论的问题。“耕柱子”一直刻苦勤学,但成绩不是很理想。总有人借分数嘲弄耕柱子。假如你是耕柱子,遇到此类情况,你会怎么应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新冠肆虐,中国严防死守,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西方对此嗤之以鼻,总拿人权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还无理地向中国政府索要巨额赔偿。假如你有海外朋友,他们也是这种论调,你会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俄乌战争仍在持续,美国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制裁俄罗斯,中国将付出惨痛代价。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如何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情境,学生本色当行,应对学习、生活中因成绩不佳而经常遇到的窘境。第二个情境,学生争做爱国公民,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祖国的恶意攻击。第三个情境,学生扮演外交部发言人,应对国际舆论。三个情境,三种角色,不同应对。这样创设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能帮助学生规划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学先要明确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的核心要素应是学科属性与学科素养。只有教学评保持一致,我们的教学才会高质高效。我们应依据教学评价,对照课标,制定适切的单元目标,然后,将单元目标分解到课时教学中,再紧扣课时学习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催生出不同的课型。于是,不同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应运而生。这一系列的问题研究清楚了,我们的教学就越来越专业了。</p><p class="ql-block"><br></p>

教学

描写

学习

目标

学生

单元

课时

仿写

安塞

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