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1年 我从部队转业到市建委不久,被指派到市重点工程指挥部负责拆迁协调工作。那时天津市政府正在进行二级河道改造,需要拆掉河道两岸各20米的建筑物,建景观绿化带。</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们按计划提前查看市区南部一条准备改造的河道(改造后的复兴河)。在河的北岸有一个需要拆迁工厂,这是个国营老企业,因连年亏损已经停产,只有一位看守院子的大爷,他陪着我在厂区沿着河堤查看,发现一个破旧的小凉亭,我走近看到凉亭中间竖着一个墓碑,大爷说前些年总有从外地来的军人到这里祭奠。由于年久碑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隐约能看到137师409团和烈士等的字样,这应该是一座烈士纪念碑。因涉及到拆迁,我立即把这个情况报告了指挥部,指挥部领导十分重视,要求调查并摸清相关情况,在调查中找到了409团当年参加过这场战斗的幸存者,一位已经在天津港务局离休的老同志,我们把他接到现场,老人回顾当年情景仍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原来 这里是当年解放天津时的东南方向突破口,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固守天津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天津东南部的尖山一带是当年国民党守军所谓“大天津堡垒化城防工事的坚固防线”,这里筑有完整的护城河、密集的铁丝网、鹿寨、雷场、高墙,碉堡群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 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六军在尖山以南,从东西两侧发起强攻。十三时二十分,四十六军一三七师四0九团突击营二连的战士以勇猛敏捷的动作冲过护城河,连破三道铁丝网,以炸药包、手榴弹消灭地堡之敌。于十三时三十二分从护城河以东地段率先登上城墙并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此后连续击退敌军八十余次反扑。战至全连只剩二十余人。经过四十六军全体将士十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至十五日四时攻占了前后尖山地区,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城防,打开了进攻市区的南突破口。<span style="color:inherit;"> 在这次战斗中,四十六军有224人负伤,491人牺牲,鲜血染红了城垣河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搞清情况后,我们给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建议在当年战斗的地方重建纪念碑,市政府很快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把设计方案交由天津市美术学院,2002年一组宏伟的纪念碑以组群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河的南岸是一本翻开的书和被攻破的满是弹孔的城墙残垣和挣断的锁链,北岸是一组战士高举战旗向城内冲击的群雕。纪念碑生动再现了我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牺牲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5><br></h5> <h1> 今天,我们这些已经多年生活在和平幸福环境中的人们,有多少人还能记得他们?有多少还能有他们那样的激情?有多少还能为国家勇于献身敢于牺牲?</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