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美味(动物篇)

向海(杂文小说随笔)

<p class="ql-block">闲着没事,整理老图片,看到一张照片,很是回味。</p><p class="ql-block">前几年的冬天,我回老家,一位朋友在饭店设宴招待。这家饭店后边三个字是野味锅,至于前边是二蛋还是二傻,都不重要了。菜有红焖野猪肉,红焖狍子肉,清水煮鹿筋,这是大菜,当地人也管这些菜叫硬菜。还有普通的野味,小鸡炖榛蘑,酱熏山兔子肉,林蛙炖土豆。青菜是老蕨菜,松油蘑,山木耳,柳蒿芽。酒自然是当地的土烧。</p><p class="ql-block">别紧张,这里的动物,绝对不是野生的。以法律基本健全的当今,分分秒秒因吃“牢底坐穿兽”下狱。幸亏我当时拍了照,否则,以现在的记性,肯定记不了这么全。</p><p class="ql-block">也就说说儿时这噶哒能见到的和听人说过的,大山里动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儿时,乡间都是很窄很窄的土石路,崇山峻岭隔绝,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再加上人丁稀少,故山里的动物比较多。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进山总能看到大型野兽的踪迹,对狍子、野鸡、野兔见得就更多了。那时的蛤蟆(林蛙),随便捡,而且是论桶论麻袋,能拿多少捡多少那种。</p><p class="ql-block">也许是生存需要,慢慢衍生出一支打猎的“队伍”来。猎人也有专业的和客串的。专业猎人是鄂伦春或鄂温克人,他们以打猎来解决生计问题。</p><p class="ql-block">吉林这边,业余客串的猎人就多了。他们可以是林业工人、干部、毕业后无事可做的“知识青年”,也可以是当地的农民。</p><p class="ql-block">业余猎人大多有一个可以吃上饭的活计,或是仅靠打猎不足以吃上饭,搞一点儿猎物只是为了寻找刺激,以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解解馋。</p> 林间三兽,啸傲山川 <div>在老家,“林间三兽”野猪、狗熊和老虎都有分布。就攻击力而言,毫无疑问是老虎最强,狗熊次之,野猪最弱,但却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说法。</div><div>狗熊的胆子比较大,有时候大白天,敢跑到村里找东西吃,因此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比老虎多。相比,虎大多隐匿深山老林,主食是野兽,很少到山外边。</div> <p class="ql-block">野猪的繁殖能力超强,数量更多,喜欢成群活动,经常会到农田里糟蹋粮食和蔬菜,因此和人遭遇的机会比较多。一般情况下,野猪都是看见人就跑的。但有些野猪有很大的个头,比如曾有人狩猎到千斤以上的野猪。</p><p class="ql-block">其实体重超过150斤的野猪,就不怎么怕人了,很可能会主动发起攻击。野猪皮糙肉厚,力量极大,对人的伤害最大。</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为什么攻击力最强的老虎排在了最末,反而攻击力最差的野猪,却排在了最前面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打猎“林间三兽”,要用半自动步枪,村里民兵连有装备。还有一种枪,当地叫“撅把子”,打铅丸子弹。上弹时,枪把要压下来,把子弹推进枪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是打大型野兽用的,射程远,威力强。如果你武力与枪法超群,有强大自信自保能力,可以单独进山,不必考虑战利品分配的烦恼。而大多的猎手,选择结伙出行。</p><p class="ql-block">邻村有个姓毛的,与同伴分开后,远远的看到山坡上有一只熊,在慢吞吞的走着。不知是想独吞,还是有自信,悄悄摸上去,瞄准后就开了枪。</p><p class="ql-block">一枪打去,熊没死,咆哮着冲上来,一爪子,就扇飞了半拉脸,然后用屁股坐,用嘴巴舔。同伴寻声赶来,又是敲树恐吓,又是对天鸣枪驱赶,不知是吃饱了,还是对死的猎物不感兴趣,总之,放过了他。</p><p class="ql-block">众人赶到时,只剩下最后一口气,迅速抬下了山,侥幸活了下来,只是少了半边脸,断了一条腿和几根肋骨。</p><p class="ql-block">熊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爪子和舌头。大爪子挥起来,一掌就能像拍西瓜般拍碎人头,舌头上遍布倒刺,一舔就能带下一块皮肉。黑熊的视力确实很差,但是它们嗅觉什么的都特别敏锐,所以你根本别想欺负它们眼神不好,传说中的盲剑客估计也不是它对手啊!</p> <p class="ql-block">据说,与熊瞎子遭遇,人若正面站立不是转身就跑,通常熊也只会悻悻的走开。但如果人因为害怕而转身就跑的话,那么就相当于给熊壮了胆,它会立即追过去把人扑倒撕咬。</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说法,直接躺在地上装死,熊就不追你了。这只是传说,不一定准,能不能逃过去,最终还得看熊的心情。</p><p class="ql-block">碰到野猪群,也相当危险。成年公猪的冲击力,堪比坦克。乡间有个说法,猎熊要先娶个老婆,冒破相的风险;猎猪要先买口棺材,因为有丧命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所以,一旦与熊或老虎等猛兽不期而遇,千万不要动。因为人的速度,根本跑不过它们,必须展开一场心理战,如果能让它们心理上产生躲避的想法,那么你就赢了。</p><p class="ql-block">最好的防范,尽量不要在老林里晃悠。即使无法避开,走几步,就敲一下枯木,只要不是迎面遇上,它就不会主动攻击,毕竟野兽也怕人。</p><p class="ql-block">前一段报道,珲春有人与老虎遭遇,双方对峙半分钟,最后老虎退走。这人很有勇气,也很有丛林经验。</p> <p class="ql-block">虎和熊的肉没吃过,或者吃过,也没什么记忆,好像不好吃。也包括熊掌。听说,熊冬眠时,要用一对前掌中的一只,捂住排泄口,更是感觉无爱了。或者这就是吃不到葡萄的心理。很喜欢吃野猪肉,劲道、耐嚼,用大锅红烧,或者炖酸菜,很是美味。</p><p class="ql-block">熊胆利肝明目。姐姐有一位教过的学生肝不好,吃了一只野生熊胆,意外的转阴痊愈。现在很不容易买到,造假的特别多。鉴别的方法很简单,用挖耳勺取下一点,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如果从水面至水底有一道黑色丝线状,即为真品。</p> 撕逼神兽,憨傻好奇 <p class="ql-block">在东北,99.99%的人都知道山里有个动物是“神兽”,叫傻狍子。但知道不代表一定了解。在野外碰到狍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它误认为是鹿。雄狍有角,雌无角。</p><p class="ql-block">狍子皮毛呈草黄色,尾根下有一圈心形白毛。它见了人还能不跑吗?当然也跑。但它没跑出去多远,就会站住,还会扭头望你,仿佛在想:我跑个什么劲儿呢,那人不一定伤害我吧?往往就在它望着人发愣之际,猎枪响了。真是好奇心害死狍。</p><p class="ql-block">夜晚,一辆汽车在山路上开着,而一只狍要过路。车灯照住狍子,狍子反倒会顺着车灯一顿蹽,它觉着借着亮光好赶路。那怕拖拉机速度不会超过30迈,也能撞到。要知道,狍子赶路一直是跳跃,速度不会落后豹子多少。</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形容人傻,就会这么说:"这二货,像个傻狍子。"</p><p class="ql-block">冬天上山砍柴,总能看到狍子的脚印,偶尔也能看到狍子的身影,总会惊喜大喊一声,狍子。它就会停下来瞅瞅。再喊时,它惊慌了,尾巴处的白毛会瞬间炸开,整个屁股变成白屁股,然后再思考要不要逃跑……真是慢半拍啊。</p> <p class="ql-block">狍子肉细腻又鲜嫩。满族火锅,讲究山珍海味,狍子肉就是其中之一。吃之前要要跟狗肉一样,浸在水里,起码泡一天,把血水泡出来,吃起来才没有腥膻味儿了。</p><p class="ql-block">狍子全身是宝,故很多家庭养殖。皮隔潮,父亲当年花了2元钱,给我买了一张。于是,离家读高中,上中专,我的行李卷里,一直有一张狍子皮。 </p> 野鸡野兔,天上地下 <p class="ql-block">村南头三队,有个长辈叫王德和,喜欢打猎。他是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有一支单管火药枪,当地叫“大把子”。把火药和铁砂倒进枪管里,然后用枪条捅实。枪一响,铁砂扇面飞出,专打飞翔的鸟类和小型动物。</p><p class="ql-block">印象里,老王头带着狗皮帽子,背上除了枪之外,还有一个磨的铮亮的大葫芦,据说里面装着火药。</p><p class="ql-block">冬季打野鸡、打野兔,改善生活,过年积攒些肉食,或到集上换些东西。老王枪斜背着,遇到野鸡,放狗,野鸡刚一飞起,枪一顺在手,砰的一声,枪响鸡落,狗叼起,送到主人手中。打猎很有一套。</p> <p class="ql-block">平民百姓对付野鸡,常是用套儿。套是用马尾鬃做的,不易被野鸡发现。曾经有一位知青,到马屁股后面薅马鬃,被一蹄子踢出老远。</p><p class="ql-block">和套兔子一样,把套儿下在野鸡经常出没的地方,不仅要有饵料,还要像钓鱼打窝一样,打个窝道。只是套野鸡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加上不轻易教授,一般人还真掌握不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方法是药。确切说是用氰酸钾铝,这是剧毒物质,在铁匠炉里可以弄到,是淬火时用的。把玉米粒钻小孔,浸了氰酸钾铝,吃后立倒。当然必须扔掉下水,肉也要用水浸泡仔细洗净。</p> <p class="ql-block">野鸡肉鲜香好吃,和袍子肉不相上下。那时候的小鸡炖蘑菇,指的是用野鸡和野生榛蘑一起炖。那味道,可不是现在的“小鸡炖蘑菇”所能比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道大补的菜,叫“硬碰硬”。将野鸡肉炖到半烂,再与林蛙一起炖,很是烧钱,算是硬菜里的战斗机。</p><p class="ql-block">与野鸡比起来,野兔很是平常,不再浪费笔墨。</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蠢萌獾子平头哥</b></h1> <p class="ql-block">东北的獾子和关里的獾子不同。关里的獾子长得像小猪,叫猪獾;东北山林里的獾子有着更酷的长相,长得像狼,故叫狼獾,也有叫狗獾的。别看长的很萌蠢,性格却极是凶猛。</p><p class="ql-block">如果生长在美洲,会有更响亮的名号,就是敢于与狮子豹缠斗的平头哥。跑起来,与野鸡速度相当,不是一般的快,故而很难抓。</p><p class="ql-block">生活在东北一段时间以后,你才会知道,“野味”这个词还是按情况分的。有时候你看它可爱,它看你很可口。</p> <p class="ql-block">秋冬季节,獾子爱吃蚯蚓老鼠,常在树洞里存下一些浆果食物,以便储存能量。这时候的獾子最肥,身上油脂最高,皮毛丰厚,是捕捉獾子的时候。一般会用俩种方法:一是“抠”,用专用工具把洞穴的獾子抠出来;二是“沤”,往獾子的洞口灌烟气。</p> <p class="ql-block">村里有一个叫老球的转业兵,就打过一个獾子。那时候实行统购统销,就连在山上采的木耳蘑菇榛子,都由供销社统一价钱收购。记得仅獾子油就卖了四十块钱,这在七八十年前,是大钱。相当于父亲一个半月的工资。</p><p class="ql-block">据说獾子肉并不细腻,也不好吃,却非常大补,只要吃上一碗,整个冬天都不怕冷,干活非常有劲。尤其脂肪提取的獾子油,是极好的烫伤药品。</p> <p class="ql-block">记得邻家的小孩儿手背被炭火烧伤,求人弄了一小罐獾子油,涂抹了一个月左右,就基本看不出来了。印象里,我家的门框上,就拴着一块獾子肉,冬天手脚冻伤,或裂口了,就拿下来擦擦,很是管用。</p> <p class="ql-block">老家人非常喜欢在炕上铺一张皮毛隔凉。一般是狗皮,缺点是每逢阴天下雨,狗皮就会挥发腥膻的臭味。谁家能有一张狼獾的毛皮,那简直太高级了!铺在炕上,隔凉效果非常好,即使在气温非常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柔软干燥。</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竞走冠军沙半鸡</b></h1> <p class="ql-block">沙半鸡类似鹌鹑大小,学名叫“飞龙”,飞翔能力不强,总在树间出没。在国人的传统菜肴里面,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是飞禽里面的珍品。因其肉质雪白细嫩味美,是清代皇族喜爱的贡品之一,并赐名“岁贡鸟”。</p><p class="ql-block">沙半鸡半走半飞翔,特别不容易捕捉。刚出壳的小鸟,与小鸡没什么两样,只是腿出奇的长。</p><p class="ql-block">我追了一下午,鞋都快跑丢了,自己都走不动了,也没看它哪里累到了。大概我遇到的,都是天生的马拉松沙半鸡。</p> <p class="ql-block">父亲用一筐河鱼干,跟邻居换回两只沙半鸡,也就一斤出头的样子。记的父亲将其连肉带骨头,剁成丁,与咸黄瓜丁一起爆炒,味道极其鲜美,我连吃了两碗高粱米饭,仍兴犹未尽。</p><p class="ql-block">现在飞龙是二级保护动物,人工也很难养殖, 已经很少了。现在想吃,得冒着坐牢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感觉还有好多。比如最出名的,还数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人参是补气第一味药,鹿茸是补肾阳第一味药,非常有名,这在中医典有据可查,效果非常好。貂皮美观保暖,有目共睹。有很多文字介绍,这里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还有在清清的山水中,活动着金黄色的泥鳅,和慢慢爬行的蝲蛄。一道泥鳅钻豆腐,能穿透你的内心,炸开你的味蕾。这道菜也是区别野生泥鳅的办法。饲养的泥鳅是不会钻进去的,而野生的泥鳅因为生存,才会钻豆腐。</p><p class="ql-block">蝲蛄只有水质好,才能存活。用药碾子碾碎,再有纱布过滤,做成蝲蛄豆腐汤,鲜美的恨不得吞掉舌头。</p> <p class="ql-block">杨拉罐是东北60、70年代出生的人才有的童年回忆。通常附着树枝上,外表硬壳,带着棕白相间的条纹,成罐状。而罐内孕育着未来的幼虫,烤着吃,非常香,也可以盐爆,大火之下,小肉略带香酥,很是特别!</p> 北方的烧烤野味,最彪悍的就是炸麻雀,烤林蛙,整个进嘴不用吐骨头。 <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个别的。“狐黄白柳灰”这几个“仙儿”,东北人谁都不敢惹,你可以不信,但最好别去惹它们。</p> <p class="ql-block">山风怡荡,村户飘香。</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农家院里,屋檐下,草泥抹一个台,沟一炉道,上边搭一黑铁锅就成。做饭时,折几枝干透枯枝杂叶,点燃后,屋顶烟筒就黑烟滚滚。拉几下风匣,呼塌塌呼呼塌塌,大铁锅里野猪肉翻滚。</p><p class="ql-block">再开锅,锅边绕四周贴几个棒子面窝窝,放进酸菜再次咕嘟。就一口野菜蘸大酱,咬一口大饼子,夹一筷头肉,满眼云烟,鼻孔中充斥的是浓浓的农家香。</p>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