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植研究课例|记王晓玲老师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工业区位因素》

浮沉@萤火虫

<p class="ql-block">  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span>我校李春艳地理名师工作室开展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区域认知度'素养的培植研究。区域认知素养是中学生应用空间同一区域的观点来解释地理现象的学习能力。中学地理采用信息技术立足于具体区域开展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培植,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致力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效地理课堂的打造,为实现和谐地理课堂不断钻研。</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0日,临高中学地理组县骨干教师王晓玲老师在高一(7)班上了一节《工业区位条件》的示范课,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件精心设计,语言亲切且精炼流畅,知识点的展开层层递进,知识点的梳理十分清晰,课堂上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注重启发学生,师生互动性强,是一节精彩纷呈,亮点突出的示范课。</p> 课前准备,精心设计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内容为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本节课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区位条件,并能结合部分区域进行分析。在备课环节中,王晓玲老师预设学生已经学过农业区位,对区位因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工业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遥远,工业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合理设计课堂活动,保证难度适宜,深入浅出。</p> 假设导入,引发思考 <p class="ql-block">  在导入新课部分,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工业》,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生活没有工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进而引出工业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工业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引出新课——工业。</p> 概念讲解,由浅入深 <p class="ql-block">  以小麦通过加工制成面粉,面粉精加工制成面包的实例,形象生动地概括出工业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从概念中由浅入深,引出工业区位因素。</p>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 <p class="ql-block">  假设你是工厂主,在开工厂之前,从经济效益考虑,工厂开在哪里才能获取最高利润呢?通过理想工业区位条件与现实工业区位条件对比,引出主导工业区位因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落实地理实践力。</p> 案例对比,合作探究 <p class="ql-block"> 通过糖料作物甜菜和甘蔗的出糖率、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苹果手机组装生产基地所需劳动力、啤酒花制成啤酒的产出比和小米科技的技术人才四个案例,分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各类工厂布局时考虑的主导因素,进而引出在不同主导因素下划分工业的类型并注意总结归纳各类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p> 习题演练,及时巩固 <p class="ql-block">  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综合思维。</p> <p class="ql-block"> 本节示范课王晓玲老师精心准备,认真教学,效果非常理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课堂典范,今后地理组教师将不断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上好每一堂地理课不断努力。</p> <p class="ql-block">图文:王文颖</p><p class="ql-block">审核:王晓玲</p><p class="ql-block">校对:王晓玲</p>

工业区位

学生

地理

示范课

王晓玲

素养

工业

课堂

引出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