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那艰涩的岁月

李道生

<p class="ql-block">  岁月己逝去半个多世纪,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自然的物质的痕迹几乎消失殆尽,而那印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仍然时常纠缠着自己,带着依稀的记忆与一絲眷念,怀着主观想象和一线希望,我踏上了寻觅之途。</p><p class="ql-block"> 跨过彩虹桥,便见到沿路修建的住宅楼,接着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昔日坑坑洼洼的土路以及沿途坍塌的河堤,而取代的是两行赏心悦目的绿化带,葱郁的树木花草,像夹道欢迎的队列,接受着行人的检阅。</p><p class="ql-block"> 走过村口的标志牌,遇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得知我的来意,竟热情地充当向导,引导我去辨识那细微的蛛丝马迹……</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架设在八都河上的最后一座古桥。位于庙前下街八都河与九都河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桥头周家,当初的几间农舍并不在路边。</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下游拍摄的彩虹桥,其实她的原名叫华西桥,由三孔构成的,形似彩虹,当地人则直接称呼拱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新发(俗名:赵村张 九华中学原住地)的公路,很漂亮的绿化带。</p> <p class="ql-block">看,行道树上已绽放白色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口的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老农说,那就是当年水渠所在位置,而今被一条土路和一排树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私宅,地基正是当年的张家祠堂,是我们当年用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祠堂左边食堂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华中学开办后建造的第一栋平房,是我们的宿舍,也是宗穗生老师曾经的住房,虽经生产队重盖,老墙丶基脚基本未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位已经是七十四岁的老农,名叫张宏范,他说当年曾与宗老师交好,因此,就在宗老师昔日住房旁留照,供宗老师回顾往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当年用歺要经过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学校门口的路线,路左应是理发的朱家。</p> <p class="ql-block">这原是学校大门口,两侧房子己分别被村民购买,这是我的一位弟子购买后所建私宅。</p> <p class="ql-block">此处为当年教学区和部分教师住宿区,许生发老师就住在靠院墙的矮屋内,现成为村卫生室和蓝球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两个班的教室在校园的西北角,离食堂和宿舍最远,此处为我们每天用歺前狂奔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老农手指着当年操场所在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穿过老校园的新公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仅存的西北角的老院墙,我们当年的教室就在那段墙边,一班在西,紧贴院墙,二班在东,靠近操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北向南看那段院墙。</p> <p class="ql-block">这是院墙外的新发小学,当年钱让来老师曾住过,因为钱夫人当时是新发小学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新发小学门前至今遗存的六、七十年代的旧农舍,像一位将被抛弃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显然与新农村不相协调。</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路上拍到的磨刀山(也叫玉屏山),山,还是那座山……</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让我们回到现实,在这纷扰的世界,在这疫情肆虐的当下,调整好心态,让心情如同这俏丽的姑娘,去憧憬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