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在《苏州赋》中这样描写苏州:苏州是什么?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我躲开“十一”黄金周,避开车水马龙的闹市,在古镇中徜徉,在水巷中船行,在园林中漫步,不仅体验了塔、桥、寺、河的姑苏风情,还实地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枫桥夜泊》的优美诗境。 ▲姑苏风情 ▲姑苏风情“塔、桥、寺”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此处时写的一首诗,尽管距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但今天走在苏杭运河旁的枫桥古镇中,随处都能感受到诗中描写的意境。除了千年古刹寒山寺内飘出的悠扬钟声和香火气息,那古运河支流上的江、枫两座古桥,那停泊在桥边的仿古篷船,那高耸的铁铃古关以及岸边绿树丛中的大小亭台楼阁,无不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诗画。 ▲枫桥夜泊处 在古枫桥边上,有一片通向河里的台阶,这里就是当年张继泊船的地方,临水的石墙上赫然写着”枫桥夜泊”四个大字,墙边还矗立着一块黑色石碑,上面用大字书写着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 data-filtered="filtere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 ▲江村桥 ▲寒山寺 站在“夜泊处”环视周围景致,又听了导游小姐介绍才知道,多年来自己脱口就能吟诵的《枫桥夜泊》,原来有两个字的理解是错的,“江枫”并非指的江边的枫树,而是指的江村桥和枫桥这两座古桥。站在枫桥边,就能看到江村桥,跨过江村桥,就能够进入寒山寺的大门。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枫桥夜泊 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出名。一千多年前,诗作者为躲避安史之乱来到姑苏,夜泊此处,江、枫两桥之间的点点渔火,加上月亮已落、乌鸦的嘶鸣和黎明前的寒雾,引发了心中的愁绪,遂吟诗一首,不想竟成干古佳句。 ▲寒山与舍得碑拓 以前,读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座高大峻峭、白云缭绕的寒山来。其实,寒山非山名,而是一位僧人的名字。 ▲千年古刹——寒山寺 来到寒山寺前。没见到高大的寺门,这多少让我有点诧异。几米高的寺院围墙上,书写着“寒山寺”三个黝黑遒劲的大字,恍有沧桑之感。 走进寒山寺,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肃穆森严。相对其它闻名遐迩的庙宇,它面积不大,布局随意,建筑色彩单调,不大像寺庙,倒像苏州城里一处古色古香的园林,它小家碧玉般的长伴在古运河旁,听千百年来的潮汐来往。 ▲寒山寺大雄宝殿 ▲寒山与舍得画像 ▲寒山舍得碑拓 进入大雄宝殿,在佛像之外竟供有寒山与舍(捨)得两位僧人的石刻画像,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捨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披头散发,憨态可掏。 ▲和合人间 寒山、舍得两人本是尘世俗子,因爱上同一位姑娘,不忍为自己而伤害对方,遂先后出家。悟道多年后,两人相见,合掌相笑,大彻大悟。 ▲和合二仙 ▲和合石 寒山和舍得同在寒山寺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两个相互鼓励相互鞭策,潜心修行,终于都成正果,眼看老主持年龄越来越大,想在他们两人中选一人住持寺里的工作,可两人得票一样多,主持只有一人,正在老住持为难之时,舍得乘一叶木舟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在日本修建了舍得寺,将和合的思想发扬光大。寒山则做了寺里的住持,寒山和舍得在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当初寒山和舍得两人极力相争的话,老住持也不会在他们两人中选择接班人了。这段传奇被民间广为传颂,二人也被称作和合二仙,在人们心中千遍万遍地膜拜。 ▲寒山寺古钟 ▲寒山寺常乐池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一直想着得,想着接受,一心想着坐享其成的人阎罗王让他投胎做了乞丐,天天过着受人施舍的日子,另一个想着给予,想着处处帮助别人的人投胎做了富翁,专门行善布施,把钱财赈济给穷人。人世间,其实不管贫富,如果一味的贪图拥有,即使有钱,也是富有的穷人;一个人虽然物质贫乏,但他乐于给人、助人,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 ▲枫桥边张继塑像 ▲枫桥夜泊诗碑 寒山去世多年后,寒山寺迎来了唐代大诗人张继。从《枫桥夜泊》诗意看,张继可能是一位从未踏进寒山寺的诗人,他是在古运河上夜泊枫桥的,夜半听到寒山寺钟声,隐隐传到深秋的江面上,就像满天的白霜在诗人心头弥漫,就像月落下的乌啼在诗人体内经久传散。诗人的心弦被柔柔地触动,乡愁,恋情,还有人生更大的愁思,在心头缓缓升起。黑夜之黑,愁思之重,生命之短暂,如江水般淹没了在人生路上沉浮的诗人。他把心头的愁思化作诗雨,挥洒在这静静的江面上,亦如这满天的白霜弥漫于一茬又一茬在枫桥漂泊的游子心头,弥漫于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艰难困境里的人。千百年后,那寒山寺隐隐的钟声,仍和着诗人的诗句在人们耳畔回荡,仿佛要把人们心头的愁思吹散,把生活的希望久久敲响。 ▲清流思若水 ▲软语满檐飞 清流思若水,软语满檐飞。漫步在水乡古镇老街上,沉浸于小桥流水人家,看乌蓬小船摇橹而过,静怡中恍惚又回到《枫桥夜泊》那远逝的时代。耳旁传来现代人的轻声笑语,如石子激起的涟漪,打破了倒影在水中的遐思……<br>一股清流载诗韵,千年文脉承古今。<br>月落寒山风霜古,夜泊枫桥客船新。<br>水榭渔火迷柳色,楼台钟声醉瑶琴。<div>舍得寒山早已去,留取和合策后人。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