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南省许昌市,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是曹操工作过的地方。回程中路过闪游一下。</p> <p class="ql-block"> 曹魏古城</p><p class="ql-block"> 天下之定,仰赖百代之英豪;英豪之盛,当数纷争之三国; 三国之强,应以曹魏为至尊。</p><p class="ql-block">曹魏者,虽言与孙刘鼎足为三,然所据之地,沃野千里,人口繁盛,无不数倍于吴蜀,且兵多将广,谋士林立。堪比战国之强秦,而又文采胜之。建安风骨,林下之风,三曹七子,光耀汗青;鸿鹄之志,魏武挥鞭,横槊赋诗,何处可见?答曰:曹魏之盛,因许而昌。许昌有巍峨古城,汇英雄之豪气,筑汉魏之时风。</p><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居老城之中。雄关威武,可登临而怀古;楼台高旷,宜凭栏而远望。城郭四合,龙盘虎踞,自南而北,分关圣春秋、文达天下、魏武英豪、铜雀花苑四部。关圣春秋者,彰君子之义也:城门恢弘,宾客蜂拥,春秋楼前,谒拜关公,熙熙商城,利轻义重;文达天下者,显君子之智、示君子之雅也:沿街店坊,多以汉魏典故命名,信步其中,踏歌而行,追思名士风姿,品赏三国遗风,古今交织,如幻似梦;魏武英豪者,呈君子之勇也:广场舒展,通达四方,丞相府第,磅礴大气。遥想许都当年,曹公纳英才,采良规,奉天子,理天下,置屯田,谋盛世,战将如云,策士如雨,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豪情激宕,精魂永驻;铜雀花苑者,现君子之美也:取法坤宁后宫,山石错落,松竹掩映,花木多姿,四季常青,兼西湖曼妙,天光云影,护城河水,碧波盈盈,鱼戏莲叶,荷花映红,燕穿柳丝,阵阵蛙声。诸多看点,串列其间,鳞次栉比,处处可谈,步移景异,忘返流连。噫!斯城也,伟哉美哉!</p><p class="ql-block">日月流转,往事千年,时殊世异,事过情牵,循长街而漫步,顺通衢以徜徉。论千古兴衰之事,何如今日国泰民安?身为许人,由感而书,以追先贤之梦,以励吾辈之行,望我中华之复兴! </p><p class="ql-block">注:此文作者 赵献东,2018年6月发表于《光明日报》。</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临漳县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p><p class="ql-block">邯郸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拥有涉县娲皇宫、广府古城2处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b style="color:rgb(237, 35, 8);">1584</b>条。</p><p class="ql-block">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2013年,河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成语文化园正式落户邯郸市。</p> <p class="ql-block">邯郸丛台公园</p><p class="ql-block">丛台公园位于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0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0余亩。丛台之名来源于当时的许多亭台楼阁连接成片。 据载“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赵武灵王观看歌舞、检阅兵马操练之地。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 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现在成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 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望诸榭,湖边建有长廓,假山,花圃,茶亭,饭庄,湖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 或临湖垂钩,或湖泛舟,均有无穷乐趣。</p><p class="ql-block">丛台北侧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古董建筑----七贤祠,是后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韩厥,程婴,公追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建成,大殿内七贤的塑像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七贤祠西院为历代书家的撰书碑林,在此可以领略书法艺术的风采。</p><p class="ql-block">丛台东湖上的望诸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限的著名军事家乐毅而建,乐毅原为燕国名将,擅长用兵,他本为魏将乐关羊之后,燕昭王下招求贤时, 乐毅自魏往, 被子留任为亚卿,曾率秦,韩、赵、魏、燕王之师代齐,克城70余座屡立战功,燕昭王死后,燕惠王误信齐人田单的反间计,乐毅被迫交出兵权,出奔赵国,受封于观津,号望诸君。 公园西部为动物园,北部为各类花圃和游泳池,东南部为露天剧场和儿童乐园。</p><p class="ql-block"> 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现在我们所见之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p><p class="ql-block">丛台高26米,南北皆有门。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p><p class="ql-block">丛台之名来源于当时的许多亭台楼阁连接成片。 据载"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台的顶部为据胜亭。该亭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为当时据守邯郸兵备杨彝所筑,其意为"据此者胜"。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诀别之外。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斯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1982年,从台公园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推荐为百家"全国名园"之一。2002年10月12日,我国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为中国"邯郸丛台"。这套邮票的发行,将大大提升邯郸在世界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2008年获得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乃河北唯一,同时也是第二批中长江以北唯一入选的公园。"国家重点公园"评审是为了加强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在全国公园中开展的一项评比活动。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公园"的是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价值,且在全国有典型性、示范性或代表性的公园。截至目前,全国仅有46家公园获此荣誉。</p><p class="ql-block">丛台公园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本次自驾游共计走了八省九市,行程约4000公里,到此圆满结束。下一站就是北京家了。拜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