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双减”政策下,如何用有效的手段在减负的基础上实现提质和增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白山市第二十一中学不断尝试,引进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游戏教育理论上推广的新技术理念,助推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快乐成长。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全新的学术名词——“娱教技术”。</p> 什么是“娱教技术” <p class="ql-block"> “娱教技术”的本义更多的是指在信息教育领域运用游戏教育来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一直在尝试着将其进行宏观的扩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了思考和运用。从目前来说,要给“娱教技术”下一个严格定义还十分困难。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策略,将其与教育教学相联系,我们暂时提出如下定义:“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教育技术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p> “娱教技术”提出的背景 <p class="ql-block">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教育游戏思维。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p><p class="ql-block"> “娱教技术”的应用就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以娱乐教育为载体,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一种学习方式。近年来,国内外的教育者开始把研究方向转向将游戏思想为教育所用,让学习者感觉学习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学习即游戏,游戏即学习。“娱教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p> “娱教技术”提出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承认娱乐与教育结合的价值,给娱乐确立一个正式的教育地位。研究“娱教技术”的目的在于,促进在学校教育的主流空间和主流活动中,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与乐趣,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统一的快乐学习生活情境。</p><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乐”对于生命及教育的意义,提出在尊重学习者乐趣的基础上,以促进生活体验与乐趣和学习目的与手段相融合的“娱教技术”这一新命题。</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要产生真正对受教育者有意义的“乐”,必须不仅要研究方法论,考察“乐”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和手段,也要对其在道德层面上给予尊重,即承认“乐”是学习者当前生活的目标和整个生命体验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那么“娱教技术”可能是真正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有效子集。</p> “娱教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p class="ql-block"> “娱教技术”应用至教学范畴是指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和快乐地接受知识学习的创新模式,本质目的在于寓教于乐,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日常实践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将日常实践经验中的乐趣应用至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避免传统知识教育的教条感,以人性化的教学技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创设性地开展了“黑马冲锋”、“学科达人”选拔、学科晋级挑战、“全能王”争霸等游戏学习活动,提升学习的娱乐含量,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好玩起来,更让教学活动充满无限活力和无穷魅力。</p> 当然,我们对娱乐教育的探索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而是融入到了课堂教学里。自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以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教学效果能否最大限度达成的问题,于是,我们鼓励教师运用此种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七年级历史课堂中的课前热身游戏“飞花令”大比拼,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承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八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开展了“蒙眼背课文”活动,为了表现过程的真实性,孩子们想出了诸多蒙眼法,极大地提高了线上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七年级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内容,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在屏幕前展示作品,课后结合图中内容轻松完成课文背诵,真切地体验了学习中的无限乐趣。 <p class="ql-block"> 八年级语文学科通过设置语言游戏和趣味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娱教技术”是一种在实践中进行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全体二十一中人将继续探索这一有效的技术应用,通过增强各类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p> 主 审:卜存涛<br>策 划:薛秋菊<br>撰稿编辑:张美玲<br>图片来源:学校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