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炎校长/柯万炎

天下齐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吴章炎校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柯万炎</b></p> <p class="ql-block">  1958年秋季开学,馒头公社三范中心完小迎来新校长,姓吴,名章炎,时年约三十,高高的个头,满脸黑麻点,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吴校长给人的第一印象,威严有余,亲和不足。</p> <p class="ql-block">  我和吴校长近距离相处总共只有四年时间。第一阶段是1958年秋至1959年夏,这一年我在三范完小读六年级,我是他的学生;第二阶段是1965年秋至1968年冬,他仍是三范完小校长,我是流坡小学代课老师。由于相处时间不长,对他的身世不甚了解。据知情人介绍,他出生在贵池城内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幼时患天花留下一脸麻痕。他16岁就被征当了国军的小号手,解放战争中被收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转业成为人民教师,退职后享受离休待遇。</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吴校长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他教过我们六年级的自然课,他自制教具,每周一节的自然课,讲得生动有趣,上完这节,同学们就盼着下一节自然课。</p><p class="ql-block"> 当然,他更是一位好校长。1958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是难忘的火红岁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带领师生勤工俭学,创建校办簿本厂,他亲手刻钢板,教我们使用油印机。全校学生簿本都出自校办工厂。响应扫盲号召,他带领我们书写识字卡片,站识字岗,教社员学文识字。积极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在动员会上,他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我们可以放开肚皮吃饭(指吃饭不限量),鼓足干劲儿地炼铁"。他那圆润的儿话音至今响在耳边。会后,三年级以上同学分成运输、矿石、燃料三个大队。运输大队负责运送矿石,矿石大队负责将大块矿石锤成粉末,燃料大队负责砍树烧炭。</p><p class="ql-block"> 非常的年代,非常的岁月,吴校长为我们展示了在部队小号手的本领。天刚蒙蒙亮,那悠扬的起床号一响,我们就一骨碌翻身起床,(那时我们六年级因为扫盲散住在三范大队叶家冲社员家里),既而听到集结号,我们就去公共食堂吃饭……</p><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年,真有意思——站识字岗,锤矿石,做坩锅……吴校长当年身强力壮,豪情万丈;我们是豆蒄年华,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1959年春,吴校长领我们回到课堂,那年不再放开肚皮吃饭,也不再去炼钢炼铁,以放卫星的速度学完小学课程,圆满毕业。五十多名毕业生,取得了方旺兴等4名同学被贵池中学初中部录取,方逢跃等8名同学被池州师范初师录取,刘莲英等6名同学被杏花村中学录取,还有许多同学分别被殷汇中学,马牙中学,乌沙中学,梅街药材学校录取,升学率百分之九十。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吴校长领导有方,当然与王流芳,王少奇,陈大平,李长炳诸老师的努力也分不开。</p> <p class="ql-block">  世事难料,我上中学以后与吴校长中断了6年的接触。1965年我高考因故落榜回乡,未曾想到老校长得知我回乡的消息,冒着夏日的酷暑从馒头山步行到流坡燕窝柯,给我送来关爱和福音。</p><p class="ql-block"> 整整六年了,校长容颜未变,还是麻得那么可亲可爱,左一个小万炎,右一个小万炎。我羞得不好意思地说“校长,我已经二十了”。吴校长外像威严,内则十分亲和。这次来我家,一是安抚、宽慰我,二是请我去流坡小学当代课老师。吴校长是我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个贵人。</p><p class="ql-block"> 此后三年,吴校长仍是三范中心完小的校长。但是,据知情人告诉我,因他出身破落地主,破落地主也是地主,尽管他多次申请入党,尽管他工作能力超强,组织上未能网开一面,只能是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又因为他满脸麻痕,一直单身,好象也没亲人,只能以校为家。他每月工资43.5元,全学区只有他和王老师(我岳母)拿这样的“高工资”,一般老师和基层干部每月工资只在三十元左右,我的代课工资每月仅24.00元。</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单身汉吴校长,生活清贫,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三范学区下辖江口、流坡、三范、查村、顺利五个大队十多所初级小学,包括完小总共三十好几教师,其中大多是民办、代课老师。每周末全学区老师都集中到完小学习。</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对老师的政治学习抓得紧、抓得实,先有布置,后有总结。每周必学一篇毛主席著作。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学习,校长首先对我作一番介绍,随后说,“今天就请小柯为我们领读伟大领袖毛主席著作《纪念白求恩》”。在座的数我年纪小,恭敬不如从命,读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当然,这掌声是因为主席讲得好,讲到大家心坎里。接着大家发言,谈体会,谈心得。</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以身作则,首先发言。吴校长讲话与众不同,没有哼,啊,不拖泥带水,没有多余重复的话。有的是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可能打了腹稿,字斟句酌,言词恳切,构思缜密,如果录下来,就是一篇章法严谨文采斐然的佳作。我不是吹,吴校长确实有能力,做人也表里如一,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p><p class="ql-block"> 除政治学习,每学期还安排两次观摩教学。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查村河东小学听陈宗义老师的公开课(陈老师的先生是贵池中学知名语文老师许俊夫)。课后,吴校长引领我们座谈,谈感想,交流复式班教学经验,取长补短。陈老师则忙着下厨,查村湖的魚虾,自家腌制的咸鸭蛋,小菜园的新鲜蔬菜。一顿丰盛的午餐,陈老师知道吴校长没有什么嗜好,只是到月底有余钱约同事兼酒友小酌一杯。因此那天陈老师还备了点老白干(八角一斤的山竽干烧酒)。我初次饮酒就是在陈老师那里陪校长喝了两杯。</p> <p class="ql-block">  岁月无静好,没料到不久爆发文化大革命。停课、复课、整党……1968年冬整党结束,宣布撤销中心完小,各大队自办完小,三范中心完小老师回所在大队学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吴校长无家可归的时候,经好心人介绍,吴校长入赘杨安,伴侣是勤劳贤惠的村姑,于是落户马牙杨安,在杨安小学任教,直至离休。</p><p class="ql-block"> 我在江口中学任教时,曾约小学同学董传厚(时任校长),他也是吴校长的学生,又是杨安人,两人一道去看望了老校长。师生重逢,命运捉弄,百感交集。此时吴校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患有风湿脊锥炎,腰已弓,背已驼。好在有健康体贴的伴侣,还有可爱的孩子,日子过得还算幸福。</p><p class="ql-block"> 令我一直惴惴不安,心存愧疚的是,最后一次见到吴校长是在江囗中学的操场上,老人家那时已病得不轻,上身与下肢成90度角,沁着头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挨。我走出教室,上前打招呼,他是进城买药,坐公交(那时贵池到江口有农村班车)在杨家祠下车,经馒头山回杨安。我请他到室内歇歇,他说“天不早了,下次再来”。我只好目送他往杨安小路方向,可怜他一步三回头,深情地回望着这一座座象馒头一样的小山坡,这一片片开着黄花的油菜地。这是他曾工作、生活十年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年,我已经进城工作,几番打听老校长的消息,他们告诉我“他已经去世了”。听此消息,我不禁哀叹“人生啊……”</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仍心存歉疚,那一次为什么不再三留他坐一会儿,喝一口茶,再听一听那一口京味的儿化音韵。而今套用圣人言“生欲敬而师不待”,去而不可见矣,逝去的就永远追不回来了。阿弥陀佛——愿老校长在另一个世界安好,高擎小号吹奏永不消逝的集结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于池州清溪•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背景音乐 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编辑制作 齐海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2-4-2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