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尘封的记忆

星斗

<p class="ql-block">翻开一段尘封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几张老照片在脑海里跳跃</p><p class="ql-block">从我的百度网盘再次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那可是一群风云通山几十年</p><p class="ql-block">乃至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老人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文化馆召开年终总结会,覃局长等人和参加会议的文化馆人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前排从左至右:李朝英、沈国旺、阮铨卿、王致远、李永秋、覃守产、肖少梅、付文正。</p><p class="ql-block"> 后面从左至右:张孟生、孔奇、万立煌、杨华美、宁楚云、陈友生</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九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国哀悼活动全面铺开,通山县革委会委托县文化馆设计搭建纪念活动灵堂,悼念活动结束后,经办人员在老文化馆楼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人物分别是:但懋友、李朝英、陈中山、阮铨卿、王致远、沈国旺、陈友生。</p> <p class="ql-block">  这个照片是县文化馆一行在民歌搜集整理期间,陪湖北艺术学院杨匡民、梁思孔老师采风九宫山。他们分别是:陈友生、吴丽霞、万立煌,旁边两个应该是杨匡民和梁思孔老师,阮铨卿、王致远、黄定文(文化局长)、付文正。</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开始,县文化馆承担《湖北省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集成》通山卷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历时三年完成任务,这个照片是集体审稿情景。画面中人物分别是:付文正、王致远、阮铨卿、吴丽霞、陈友生。</p> <p class="ql-block">  “三民集成”音乐卷审稿,当时的地区群艺馆游柏樵副馆长亲临指导。按画面分析,他们应该是肖少梅、万立煌、陈友生、付文正和游柏樵馆长。</p> <p class="ql-block">来自天津,人称“通山通的”王致远老馆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阮铨卿和李朝英两位文化老人六十年代乘船到慈口采风。</p> <p class="ql-block">原文化股长毛彦斗采访民间歌手。</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1月日9日,县文化馆举办全县文化站长业务培训班,这是张孟生老师在原烈士陵园现场为学员讲授摄影技术。(左起第四人是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舒克唐,袁知树于1982年2月10日参加咸宁地区文化表彰会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83年冬,文化馆辅导干部徐云宜、廖玲玲在船埠村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在全省山区文化站建设中,横石、黄沙、大畈文化站分别被省财政厅和文化厅授予“特级”“一级”文化站称号。(这是到文化局领奖牌时,但股长为我们三人留下这个珍贵照片:照片中三人是王细香、陈星斗、乐建舜)</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9日,詹自立局长邀请康来鸣副县长参观横石文化站美展,旁边的是李朝英股长。</p> <p class="ql-block">通山文坛才子杨华美。</p>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日, 原县文化馆万立煌、徐云宜两位老师退休后来横石探讨民间绝艺“戏凤凰”时和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6日,在九宫山休养期间,我为刘声庭、陈友生、杨华美、阮英淼四位文化老人留下这张绝版合影,如今,可惜其中两位己驾鹤西去……</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6日,我和夏彬这两个老文化站长留影于九宫山,没料到第二年他也因病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日30日,在九宫山石龙沟我为阮绪焕、袁望来两位文化老人也照了个像。</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分别是从县文化馆退休的曹旺珊和王春光馆长。</p> <p class="ql-block">  这三位女士都是扎根乡镇文化站几十年的老站长,她们分别是原通羊镇文化站长黄华桂、大畈镇文化站长王细香、横石文化站长成和清。</p> <p class="ql-block"> 这些老照片是前年文化系统退休老干部在九宫山疗养时由陈中山等同志提供一些,及我平时收集并一直珍藏在我的百度网盘,总想找个机会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因为上述图片中的这群人不简单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多才多艺之人,为了开启通山群众文化新局面,他们年少青春时便进山工作:办文化站,办乡剧团,办文化馆……还有那些前朴后继的本土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的文化站长们,他们开拓进取,呕心沥血,将一生都献给了通山人民的群众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如今图片中不少人分别离世作古,但是,这些文化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在,他们的才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永远留存于通山这块沃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于石潭河畔</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增修后再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