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亚细亚是亚洲的全称,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上世纪初,在亚洲广袤的大地上的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签约,沙俄修建了绥芬河至满洲里,南支线从哈尔滨到旅顺的大清东省铁路,后称中东铁路。上世纪的20年代,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取得了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经营权。19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后在新京(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并取得了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将原中东铁路局也改称“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南满铁路于1934年11月1日开行了长春至大连的“亚细亚”号超特快旅客列车。亚细亚号是一个充满现代感的流线型全封闭空调高速列车,在三十年代初,已是世界上最快的火车,跟着当时那些缓慢的蒸汽火车相比,简直是穿越的感觉。创造了以7个半小时跑完新京到大连全程701.4公里的纪录,途中停车只有大石桥、鞍山、奉天、四平4个车站。亚细亚号常态运营为两组列车,每日上午由新京和大连对开,完成大连至新京间的运行,所需时间为8小时30分(中途不停车),平均运营速度为每小时85公里。1935年9月1日,亚细亚号的运营区间延长至哈尔滨,并于当日上午9时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了通车典礼。</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号停靠在奉天南站</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号“特急”快车舒适快捷,全列车配备美国开利公司制造的冷暖空调和双层玻璃窗,这是世界首次在火车上使用空调机。为了隔绝来自外界的噪音,在底盘与车身之间加入了橡胶层,车厢内部还包裹一层隔音绒布和一层压缩木棉板。车内装潢请来专门的设计师,大量使用镁、铝合金,以体现“高速、轻快”的感觉。车身也使用重量较轻的高张力钢板,以提高速度。列车编组为6节车厢,车身为淡绿色加纯白色彩带,除了靠近车头的行李车外,其他五节车厢(两节三等车厢、一节餐车、一节二等车厢,以及车尾的一等展望车厢)。亚细亚号一共制造了24节车厢,编为4列,1935年又生产了2节头等车厢。</p> <p class="ql-block">展望车内部</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展望车内部</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为行李、邮政两用车,邮政车一端还配有一间分拣室,收寄旅客在途中邮寄的邮件。</p><p class="ql-block">第二节为三等车厢,定员88人,配有沙发软椅,4人对面而坐。</p><p class="ql-block">第三节为餐车,内部装饰的相当豪华,在车厢门口设有6人等候室,进入餐厅后,餐厅西头分别是收银台、冰箱、装饰架,以及配餐间和厨房(炉灶采用柴油灶)。餐厅里共有9张餐桌,36个餐位,餐台上摆有鲜花、水果。餐具为高档水晶杯、银制刀叉;镀金衬盘里摆放的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具;纯棉口布、调料瓶一应俱全。红色地毯、轻拂的纱帘,在吸顶灯、壁灯的照耀下更显庄重典雅。餐车供应的膳食,以西餐和日本料理为主,包括面包卷、黄油、荷包蛋、咖喱饭、沙拉、蛋肉盖饭、三明治、咖啡、红茶等,所有食品全部都现场加工。酒吧除供应各种高档酒水饮料外,还为这趟车专门调制了绿色和深红色鸡尾酒。餐车的服务更具特色,服务员全部都是俄罗斯金发女郎,充满了异国情调。</p><p class="ql-block">第四、五两节车厢均为二等车厢,定员分别为68人、60人。这两节车厢都配有可调沙发座椅,只要轻轻一按电钮,就可调节45度,让人坐着感觉十分舒服。</p><p class="ql-block">最后一节车厢位于这趟列车的尾部,由“观光室”和座席两部分组成。流线型的尾车装有大玻璃窗,有极好的视野。车厢定员30人。车厢里有铺着丝绸、马海长毛绒包着的双重缓冲垫;座席和观光室之间的间壁墙可以拆掉,使车厢内显得非常敞亮。观光室设有带扶手的豪华安乐二人座沙发椅,可供12人在此观看车外风光。座席车厢里还配有书架、桌子,乘客可以在旅途中写信、看书,也可以下棋。最受欢迎的要数那副带磁性的围棋,可以保证不因车体晃动而使围棋子滑动。在车厢入口处还设有贵宾室,定员2人,沙发、茶几等设施极其奢华,并有很强的私密性,是达官显贵带着情妇出行的首选位置。</p><p class="ql-block">列车上配有女士化妆室、洗漱室、厕所、行李室、车长兼乘务员室等。</p> <p class="ql-block">餐车内部</p> <p class="ql-block">三四等车厢内部</p> <p class="ql-block">这趟列车机车为深蓝色,太平洋7型机车,是当时世界上时速最高的蒸汽机车。车头外部采用流线型设计,机车全长25.67米,动轮直径达2米,走行部车轴采用滚动轴承,可装载37吨水和12吨煤炭,配有自动加煤机和给水预热装置,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车辆厂制造9台,由大连沙河口满铁车辆厂组装3台,全部在满洲国服役。机车的最高测试时速为130公里,远远领先于最高时速95公里的日本铁道省的机车。 </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号”特快列车如此豪华,当然是为日本殖民者服务的,开行期间,日本的军政高级人物、商界富豪、外交官等达官显贵,体验着“亚细亚号”的快速与豪华。票价当然也不菲,据资料介绍,当年普通列车哈尔滨至大连段,一等车厢票价为61.36元,二等车厢票价为42.48元,三等车厢的票价为24.5元。按照铁路的定价标准,这趟高速列车的票价是普通列车票价的一倍以上。当年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只有15元,更别说农民了,要买一张去大连的单程票得需要三个月的工资,就连餐车上的饮食都是普通餐厅的三倍。所以,满洲国臣民无论如何是消费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亚细亚号”还有一个绰号叫“海鲜车”。由于这趟车从大连到沈阳只需4个多小时,在大连的日伪机关为讨好上级,经常用这趟列车捎带各种海鲜,铁路的装卸工和列车的行李员天天都要搬运腥气扑鼻的海产品,所以便取了这么一个绰号。</p> <p class="ql-block">当年为亚细亚号发行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已经自顾不暇。1943年2月,运行10年的“亚细亚号”,由于战争局势日趋紧张,乘客减少,被迫停运了。一列车厢在苏军占领中国东北时被运往苏联,另一组列车留在中国,其他车厢下落不明。亚细亚号的牵引机车(现称SL-7,即胜利7型)现存751号、757号2台,被沈阳铁路陈列馆收藏。亚细亚号展望车(GW95000)解放后作为公务车使用,90年代报废于黑河机务段内。2016年哈尔滨铁路局对其进行大修,恢复历史原貌,陈列于哈尔滨铁路局红色教育基地内。</p> <p class="ql-block">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14个春秋,虽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却抹不去对中国人民殖民统治的记忆。这段屈辱的历史,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如今,我国挤身于世界高速铁路强国之列,营业里程和运行速度都位于世界第一,一列列银龙驰骋在华夏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图:网络和收藏</p><p class="ql-block">文:姚绍清(参考历史资料编辑)</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