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之罗泉古镇

人生如梦

<p class="ql-block">  生为资中人第一次听说罗泉古镇还是因为歌手刀郞,二十年前刀郞的歌曲火遍大江南北,有关他的报道自然也就多了,刀郞原名罗林,四川资中罗泉镇人,我想每个游子对故乡都会有种情愫,于是我百度了下罗泉,使我对故乡更加向往,原来罗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始建于秦朝,《资中县志》记载,罗泉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2018年6月,罗泉古镇纳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罗泉古镇为资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我很想去罗泉看看,提前打听好去罗泉乘坐大巴车的车站,在离开故乡的前一天我和母亲准备一起去趟罗泉古镇。</p><p class="ql-block">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春雨总是淅淅沥沥,戴上口罩,打起雨伞沿着沱江边向汽车站走去,江边树木也穿上了新衣,在春雨中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时而收起雨伞与春雨来个大大的拥抱,好不惬意。路上看见过江船,记得小时候回老家曾坐过,那时是木船人工划,现在是铁做的船坐在船舱里操作,好想再去体验一下找找儿时的回忆,由于时间关系放弃了,等回来时再去体验。</p> <p class="ql-block">  来到车站才知道到罗泉的车一天只有两班,早上6:30分一班,10:40一班,下午回资中最晚一班是15点,在和母亲等车的时候,和车站工作人员聊天时才知道因为疫情和现在私家车多了,所以现在的班次少,工作人中怕我们误了回资中的晚班车告诉了我师傅的电话号码,如果来不及可以给师傅打个电话,还告诉我们罗泉最好吃的豆腐是哪一家,不知不觉班车来了,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的热忱。</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概12:10到达了罗泉古镇,雨停了,这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吗?先吃午饭再去游览,寻着车站工作人员介绍的四和苑客栈,客栈就建在进入古镇的桥头河边上,客栈是一个小四合院,两层小楼、环境清幽,因不是周末,客栈只有我和母亲两个客人,到了罗泉肯定是吃豆腐。资中罗泉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罗泉镇的著名特产,由当地人将优质黄豆与天然矿泉水混合浸泡后用石磨磨制成豆浆,并加温锅煮经卤水点制而成。在服务员的指点下我们点了白油豆腐和豆腐包子,由于我和母亲吃得比较清淡。豆腐包子其实也是我母亲的拿手菜,每年春节都会制作,听姑姑说这也是我们雷家的传统菜肴,这可能也是因为罗泉的原因吧,在资中的大街上也能见豆腐包子的半成品出售。不一会儿我们的豆腐上桌了,好大两盘,白油豆腐看起来白白嫩嫩、细滑,被一层油包裹着,面上有少许豌豆和葱花点缀,拿起勺子舀一勺放到嘴里入口及化,细、嫩、鲜、香是这一道菜的完美体现。豆腐包子是将豆腐切起一长方形,在中间挖一洞,里面放上调好味的肉末下锅炸,炸好后再度,夹起一块豆腐包子放进嘴里,汤汁浓郁,豆腐口感细腻有弹性,这一餐下来只花了52元,是不是很便宜呀。罗泉豆腐招牌菜有箱箱豆腐、熊掌豆腐、布袋豆腐、怀胎豆腐、三鲜豆腐、麻婆豆腐、鲢鱼豆腐、丸子豆腐、鳝鱼豆腐、豆腐脑等几十种,但苦于只有我和母亲两人品尝不了这么多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吃了午饭差不多也快一点了,只有近两小时的游玩时间。我们径自向古镇的小街走去,古镇临河而建,依山傍水,绿荫掩抑,来到十字路口,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走去才能到盐神庙等景区,为了节约时间直接问旁边小店老板娘,老板娘说向右去,左边没有啥景区,谢过老板娘,我们向右边走去,放眼望去,街道上行人很少,浅灰色的干净石板地,街道不宽,两旁的建筑全是竹、木、泥串架结构的绣楼骑店铺式的青瓦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保存还算完好,街道左右两侧分别挂有红灯笼,给古镇增添了几分喜庆,两边杂货铺、茶馆、豆腐店是老旧的黑漆木门,处处充满古朴而沉静的气息。每家豆腐店显眼的地方都摆放着豆腐包子、豆腐乳,有些店铺还有老板娘正在制作豆腐包子,有世外桃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大概走几分钟就到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罗泉会议会址,罗泉会议原是基督教福音堂,建于清嘉庆13年(1808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90.12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顶与西方古典式门窗相结合的建筑。1911年同盟会领导人龙鸣剑召集各路哥老会首领在此举行了深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罗泉会议,罗泉会议举行一个月后,起义烈火便燃遍了全川,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正如孙中山先生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还要迟一年半载。”这是对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罗泉会议的评价。展区不仅有有关保路运动的介绍、老照片、一些老物件,第一次看见以前的股票还有保路运动的场景模拟。通过观看了解了罗泉当地的革命历史,领会了罗泉会议和保路运动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牢记历史,感恩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罗泉会议会址对面是胡范渠书院原为当地富绅胡范渠家族庄园,始建于清中后期,呈四合院布局,前为铺面,中间为钟楼及藏书阁,后为住宅,占地面积2528平方米。胡范渠书院为罗泉会议筹备会议会址,现在是民俗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  从罗泉会议会址出来,向当地人打听盐神庙在哪里,直走看见一桥转弯就到了。于是和母亲加快步伐去盐神庙。</p><p class="ql-block"> 《资中县志》载,罗泉镇成名于三国时代:诸葛亮南征时,发现这镇子商贾云集,但溪河不能饮用,他命人挖井取水,井的形状似箩筐,泉水奔涌,名之“罗泉井”。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盐神庙是国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修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当地盐商们出资修建盐神祠,得皇帝认可后改名为“盐神庙”,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跨入庙门,那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严整古朴的建筑,透视着浓郁的沧桑味儿。从戏台下穿过进入院坝,像是一片令人压抑的暗色,进到院内豁然开朗。院坝正前方的台阶上是正殿,台阶是由石块修葺,看起来就有历史感,有些陡峭,共有13级石阶,缓缓而上去感受一下历史留下的痕迹,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两侧有牌坊、戏台、耳楼、走廊等。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到盐神庙经过的这座桥也很有历史,叫子来桥建于明代,长50米,桥头立有龙头和貔貅。</p> <p class="ql-block">  盐神庙不远处就是城隍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建筑格局与盐神庙相似,有戏台、正殿、厢房,保存完好。门口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一石碑是为了纪念当年的抗日英雄,建于1940年。</p> <p class="ql-block">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马不停蹄的游览也只去了这三个地方就差不多了,怕误了回城的班车,只能不舍得离开,古镇还有绣楼、三十二洞桥和溶洞也没有时间去了,留些遗憾,等下次去古镇住一晚再慢慢去品味古镇幽幽的历史韵味和浓浓的民俗风情,去感觉古镇的祥和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