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武威——古迹篇

栖·爱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位于西北腹地,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小城市,之前美篇中有写过关于它的美食,今天写写关于它的历史及古迹 。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城。因武威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枢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有雷台汉墓、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天梯山石窟、凉州会盟纪念馆、武威文庙、瑞安堡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武威故城最早的名称叫姑臧。姑臧地名来自羌语,系羌族地名。臧和藏在古文中通用,姑是羌族部落的种姓;藏是羌语,意谓家庭和部落。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姑臧族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生活在凉州一带,发展至战国时期,由聚落走向带有政治色彩的小城堡,外族人称之为“姑臧城也”。至秦汉时期,北方匈奴统治者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为了巩固在河西的统治地位,调集军民在原姑臧人修建的小城堡基础上,扩建城垣,遂成了一街街宽阔、整齐雄壮的城池,但仍沿用姑臧城的旧名。</p> <p class="ql-block">曾经是六朝古都,这个城市就是武威市。武威在甘肃的西部河西走廊的东边。武威的南边是祁连山,东北边是腾格里沙漠,西边跟永昌县东大河洪积扇戈壁滩相接,北边有北沙河与永昌、民勤县为界,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地理优势。凉州之美,美在风骨,更在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武威,在古代的时候有过凉州、雍州、姑臧、休屠这些名字。是六朝古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曾在此建都,也曾经是西夏的陪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改元元封。元封五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汉武帝赐名为凉州,后代沿用至今,故武威又名凉州。《周书》曾经称赞“凉州绯色天下最”,《后汉书》也记载过“凉州之畜牧天下饶”。自古凉州就是安定富饶之地。“凉州”之名自此而始。武威属于五朝古都,城市四四方方,方位感较强。隋唐时期更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和第三大经济中心之一,逐步成为仅次于长安(西安)的最大城市 。凉州人有句顺口溜,“金东街,银北街,古铜烂铁的西大街” 。这是对早年凉州城内店铺商号分布情况的高度概括。</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刘彻在河西建郡置县,姑臧城始置姑臧县,隶属于武威郡。公元前121年暮春寒凉的某日夜间,汉庭骠骑将军霍去病领精兵千骑,冒险绕路廊道北地沙漠戈壁,於祁连山下奇袭休屠王部,大败其众,首战斩杀休屠王属下裨王卢侯王、折兰王;又凉夏的某一日,於焉支山北再出奇兵,直捣居延,大败休屠王。自此,河西廊道尽归於大汉,霍去病领兵於廊道耀武扬威,驻地地名“武威”由此而来。之后汉庭於廊道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后人称河西廊道为“河西走廊”。</p> <p class="ql-block">于是以匈奴语命名连绵群山为祁连山(意为天山),宽阔草原上盛产胭脂花草的一座山为焉支山(今山丹城东南),称北山上古代汉族传说的昆仑山为合黎山(今张掖城西北),又名廊道北地东西两大沙漠为腾格里(意为长生天)、巴丹吉林(意为人间炼狱),至今名称未变。从此以后河西走廊归属为天子脚下,这里有这草原人们的彪悍,有这西域女子风情万种,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绵群山之下的浩瀚沙漠南缘。</span>有着祁连山雪水滋润,<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西走廊变成水草肥美的沃野,一眼千里碧茵遥望连天。洁白无瑕的毯帐毡房,点缀在茫茫草原之上,如同天上的星星。这里自此牛羊成群,牧马驰骋在广袤原野的绿波的天然牧场之上。变成了西汉时期最鼎盛的军马饲养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百多年后,</span>公元前301年西晋末年,西部鲜卑作乱,朝廷任命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耳的后代,他才堪疏远,来到了这所萧瑟衰败的城池,让他心焦不已,他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西北地区及文化经济的礼仪之邦。那年47岁的他即刻走马上任,通过子孙三代,三十多年但努力,于公元前335年终于终于重建武威这座城池,宫北市南,东西南北都修建了四时宫史称前凉。公元前439年,短短一百年更替了五个朝代史称五凉。而耀眼的五凉文化也是武威浓墨重彩一笔,而五凉文化也是从张轨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4年在十六国时期,由于同期中原战事频繁,“于时天下丧乱,秦雍之民死者十八九,唯凉州独全”,凉州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还有民谣说:“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中原的人认为当时凉州是天下乱世的“避难之国”,士族北上的“世外桃源”,很多人便跑来避乱。人口一度成为除长安(西安)之外稳居第三城市凉州(武威)。</p> <p class="ql-block">在汉朝的时候,大量的汉人移居到这里,人们用这里的肥沃的绿洲,将河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起来。历史上有名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也就是所谓的“河西四郡”,从这时候开始建立起来。自古以来凉州城就是流行服饰音乐的最前端,据说京城流行服饰,三天后凉州城就盛兴流通了。在古代凉州城几乎流行乐的最先锋,它融汇了西域风情万种舞蹈音乐,独创了胡姬舞蹈更是盛行一时。</p> <p class="ql-block">武威市区有好多地方非常值得打卡,一个是鸠摩罗什寺,一个是雷台汉墓,前者像缩小版故宫,后者出土了无价之宝-雷台铜奔马,俗称马踏飞燕,原件现在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化广场的马踏飞燕雕塑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以文化广场为中心向四面扩展。正南是南城门古称昭武楼,正北鸠摩罗什寺,正东是区政府,正西为西郊公园。四条大街1000米为一个十字路口,把城市化成无数“田”字。大概十里长街也是这么来的吧!旧时东街和北街商业行当比较集中繁华,西大街居住的多半是做小买卖的,收破烂的和手艺人所以有“古铜烂铁”一说 。</p> <p class="ql-block">环游古寺,但见绿意葱茏,古塔雄立,即使不断有游客进寺参观,也没有破坏清幽意境。</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寺内的佛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武威市的重要地标,很多人以它为坐标来判别方向与距离。这座寺庙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而建。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四大翻译家之首,在武威生活了16年,也曾被龟兹王奉为国师。佛教东传,逐渐和中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融合,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武威是这种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城市,鸠摩罗什西来弘法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的北大街,于后凉时期出现,历朝历代数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从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东汉非常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较早前被定为国宝级文物,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继续往前走,看到一群青铜模样的马匹雕塑,头马摇头晃脑,形象拉风。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雷台观。 这座珠红色外墙的古朴宫观以晋代筑起的雷台作为基座,据说是明清时期祭祀雷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观墓合一的形制极为罕见,在我的旅行记录里还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武威文庙,就隐藏在武威人声鼎沸的闹市区。武威文庙是河西走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172号,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至今已有500多年,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文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文昌宫桂籍殿外挂着的四十四块密密麻麻的匾额,内容丰富,书法卓越,雕刻精美,时间最早是清康熙三十四年,最晚是民国二十八年。走进文庙,站在庄严、古香的门坊下,自己仿佛就成了孔子的弟子,听到了穿透千年时光而来的圣人之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众多的匾额,多达44块。保存在桂籍殿卷棚下,这些匾额涵盖了从康熙到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其内容有“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辉增四垣”“文明长昼”“辉腾七曲”“桂箓垂青”“聚精扬纪”等,其中“天下文明”匾额是武威人牛鉴所书。如今,从武威文庙文辞典雅的匾额中,从那些优美的楷、行、隶、篆的气息里,依稀能望见当年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的翩翩身影。这些匾额宛如璀璨星光,点缀在壮伟宏耀的“陇右学宫之冠”。</p> <p class="ql-block">与南城门楼遥遥相望的是相距150m李铭汉故居 。为清代民居距今二百多年,是光绪年间翰林院庶吉士、进士李于锴的祖宅。以前的“翰林院”有北向歇山顶式大门;大门内有过厅,将大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原后院为祠堂院,祠堂内供李铭汉牌位。前院为大门院,院西有二门,二门内分里外两院,为住宅区。祠堂后为花园,内有花厅三间。整个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雕廊画柱,气派非凡。于2018年开始修缮,修缮后的李铭汉故居是一处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其内部的陈列布展采用场景复原展示方式,恢复了清代武威民居的原状陈设,再现了李铭汉祖孙三代著书立说育人的生活场景。各展厅陈列有李铭汉后裔捐献的老旧家具和从甘肃各地征集的晚清至民国时期家具、学习用品及藏书323件,包括李铭汉画像、高足方形茶桌、太师椅、长方形半浮雕龙纹书桌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增广贤文》记载,“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礼无钱莫进来”。为什么说衙门朝南开呢?一年四季阳光以南面射入,比较利于采光吧!当然是我粗浅认识。武威南城门楼又名昭武楼坐落于此,始建于隋代,完善于明代。据传每当天气晴朗无风的深夜,楼内可以清晰地听到雨打顶瓦之声,是为著名凉州古八景之 “夜雨打瓦”。 历经岁月风雨、兵荒马乱,南城门楼原状尽失,仅剩高长不足10米的残垣。武威市于1999年5月9日开工重建南城门楼,历经三年而成。2021年后重建的南城门楼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三层重檐歇山顶仿明建筑,每层由56根巨型立柱支撑,象征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下部为仿古青砖砌成的底座,原城楼残垣被包裹在底座之内特别壮观。</p> <p class="ql-block">“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马给凉州带来了无上的荣耀。一千多年后20世纪60年代很平常的一天,也就是1969年新鲜大队的人马正在忙碌地挖一个防空洞,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这便是甘肃擂台铜奔马的发源地。擂台是明朝修建的一所道观。这一个惊人的发现掀起了历史的一角。其中小型的铜奔马仪仗队引起大家注意。这是一组东汉的青铜器皿。其中马匹39、牛1头、车辆14、武士17名、仆从28名。领首的一匹马,更是让人惊叹不已。马侧耳嘶鸣,腾空而起,一只脚踏一只飞燕,这就是凉州大马的缩影,“马踏飞燕”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出南城门楼子一直往南,宽敞的公路一直向南通到了火车站。记忆中部队的营区就坐落于此。中间是机动车道,两边是骑行道,两侧是用花草树木做隔离带。回想起来,当初80年代中期,每年植树节都来此地种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了,但种树的情景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p> <p class="ql-block">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397—439),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号称为石窟鼻祖,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石窟鼻祖”之称。“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中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天梯山石窟现存洞窟三层,共18个;有凉州八景之“天梯积雪”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居住在城市的西面,从前这里叫西郊林场,四周全部种的都是白杨树,而我三岁就随母亲来到这里。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西郊公园了。那里有一排秋千,留下许多美好回忆了。每每我们都把秋千荡的高高的,可以站着两个人面对面荡,坐着荡,总之花样多又好玩真是乐趣无穷啊!单位大门两边都有几排白杨树,密密麻麻的树林下有水泥砌成的圆桌和圆凳,有的桌子上还画有棋盘 。有一次下雪了,快走到西小十字,等红路灯间隙,抬头一看发现电线上密密麻麻的落满乌鸦,似乎全城的乌鸦都来了 。</p> <p class="ql-block">乌鸦为什么会落在这里呢?后来看书才知道,清末明初那里住的全都是平民百姓,人们生活贫苦死了就用席子一卷,用板车拉到西郊一扔完事。武威西郊林场又名凉州的乱葬岗,一到天黑就是乌鸦聚集地。这原来是乌鸦的家呢?估计乌鸦和人都是有记忆的,人的记忆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一辈子都喜欢,而乌鸦的记忆就是鼻子,从前待过的地方一闻见味儿就一准来寻了 。但是树木具已砍伐殆尽高楼林立,但乌鸦记忆却一直未曾改变。但随着城市变化我们记忆又能持续多久呢?</p> <p class="ql-block">瑞安堡俗称“王团堡子”,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城南3.5千米的三雷乡三陶村。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始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竣工。2012年,将瑞安堡建为民俗博物馆。瑞安堡南北长90米,东西宽56.5米,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坐北向南,其平面布局为“—品当朝”,形状呈“凤凰单展翅”,前院是“一品朝”的“—”字,中院是“品”字的上“口”,东院和西院形成了“品”字的两个下“口”,后院的东、西两院跟中院一起构成了一个“品”字,“月”字形院子在中院和后院的西侧。堡墙上又有七座亭台,分别为文楼、武楼、门楼、望月庭、逍遥宫、瞭望台和角楼,是甘肃省现存保护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地主庄园。</p> <p class="ql-block">古民长城</p> <p class="ql-block">由于政治的稳定,以及当地本身就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胡商也常来这里进行贸易,各种有利的条件,促使凉州经济更加繁荣。当时这里的人也鼓励佛教宣扬,这里高僧辈出,成为佛教兴盛处之一,海藏寺孕育而生。海藏寺又称清华禅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李磨村,占地面积13460平方米,始建于东晋太兴四年(321年),被誉为“西北梵宫之冠”。海藏寺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轴线上,前面为木牌楼,前额书“海藏禅林”四字;进山门为前后两座大殿,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周有围廊,重檐歇山顶,雄伟庄严,再后有转角楼,灵均台、天王殿,无量殿等;是凉州乃至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场所、现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宝刹,对研究甘青地区古代建筑史、建筑技术、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威龙葡萄酒庄园”目前为止是西北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在阴凉亦很舒适的宽敞地窖里,走在橡木桶堆放的空旷廊道间,品尝一杯年代已久的干红葡萄酒,一口酒色红润、挂壁丝滑、涩味回甘的年份酒开启了味蕾,<span style="font-size:18px;">想当年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据说就是凉州的夜光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辞,意甚厚。”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一刻似也是听到金戈霍霍语、铁马萧萧声,千年凉州的风云变幻就在一杯酒一首词中挥发得淋漓尽致。这杯凉州葡萄酒,把“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的醉意朦胧挥发得淋漓尽致,也把一代诗仙李白醉到了天上人间,供后人仰望。</span></p> <p class="ql-block">武威因为丝绸之路而享誉世界,至今仍是东西方融合、对话和交流之路,故地凉州这座因为霍去病而武功军威命名的城市仍然是河西走廊的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武威承载了很多很多的辉煌荣耀。现在这座城市以旅游为亮点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腊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