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暮春春风和融,草色萋萋布谷声声,山川青苍在与自然物侯的迎来送往之间,我们愈发珍惜这绚烂春光。今天是4.23日,也是世界读书日,因全民的疫情防控,用我们独特的方式在网络空间相聚,种下一颗读书的种子,互相汲取知识的营养,成己达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四月二十三号(世界读书日)星期六晚上七点至九点举办</p><p class="ql-block">线上朗读活动:《我们在春天读喜欢的书》</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及分享内容</p><p class="ql-block">1·汪骆雅红 浅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p><p class="ql-block">2·金娣读《解智伟.采薇》</p><p class="ql-block">3·叶子《学记》“玉不琢,不成器……”章</p><p class="ql-block">4·点石成金 选读雪莱抒情诗《无常》《忆》</p><p class="ql-block">5·付老师 鲁迅先生小说集《社戏》</p><p class="ql-block">6.安安老师《解读花语的秘密》</p><p class="ql-block">7·四叶草《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p><p class="ql-block">8·悠希子选读《红楼梦》潇湘妃子的三首菊花诗</p><p class="ql-block">9.白云,诵读《无字碑歌》</p><p class="ql-block">10.李解朗诵《天门竟陵茶诗一首》</p><p class="ql-block">11.王秋玉</p><p class="ql-block">发起人:汪骆雅红</p><p class="ql-block">策划人:彭金娣</p><p class="ql-block">主持人、美篇:叶子</p> <p class="ql-block">这个春天,让我们如春花一般,在逐渐温暖的晴空下绽放优雅,让春的温柔覆盖所有的寒冷,在慢下来的光阴里,寻一份明媚,与岁月浅淡而安。</p><p class="ql-block">读书日所读所写…王秋玉2022.4.23.</p><p class="ql-block">卡耐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精病,而不知道如何抗拒忧虑的人,寿命就会减少……再没有什么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毁掉她的容颜……如果这样,朋友:那么就让我们捧起书来沉下心,静静地读起来吧……这个春天,让我们如春花一般,在温暖的晴空下绽放优雅,让春的温柔覆盖所有的寒冷,驱散所有的阴霾,在接下来的光阴里,寻一份明媚与岁月浅淡而安……如果想要这样坦然,那么让我们捧起一本书来慢慢地品味人生吧……</p> <p class="ql-block">分享文稿《采薇》</p><p class="ql-block">作者.解智伟。 </p><p class="ql-block"> 朗诵.金娣</p><p class="ql-block">谁把杨柳依依的春色?</p><p class="ql-block">读成雨雪霏霏。</p><p class="ql-block">与一株野豌豆约定到诗经里采薇。</p><p class="ql-block">走了几千年,回头一看,故乡的月,一直如影相随。</p><p class="ql-block">柴扉半掩,又在等谁?</p><p class="ql-block">翠黛倚门,燕子低回。</p><p class="ql-block">宁舍天空,</p><p class="ql-block">换一眼海棠滴露的娇媚檐下筑巢,</p><p class="ql-block">也算是对春天的护卫</p><p class="ql-block">边塞太多苦寒事北燕总往南飞</p><p class="ql-block">鸟的翅膀擦伤了云雨落下来,</p><p class="ql-block">都是对天空的安慰与命对弈谁又能做到落子不悔?</p><p class="ql-block">走不出重围,</p><p class="ql-block">无非是再撞一次李陵碑。</p><p class="ql-block">有些字从石头走下来。</p><p class="ql-block">拓成书中极轨。</p><p class="ql-block">“日归日归”,古代的心情又该如何拷贝?</p><p class="ql-block">王的世界没有我的山水,</p><p class="ql-block">把月光倒进凉州词里的夜光杯。</p><p class="ql-block">踉跄地狼烟,</p><p class="ql-block">不知又为谁醉。</p><p class="ql-block">先吟两句诗,再流千行泪。</p><p class="ql-block">假若他日与你重逢,柴门半闭。</p><p class="ql-block">风声先我进来,哪管是敲还是推。</p><p class="ql-block">一口饮尽千古事,不知是酒还是泪。</p> <p class="ql-block">浅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初识王国维,是某天听到他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心里叹息一声,说到:这位老先生肯定没学佛,要不然佛家是不允许自杀的……</p><p class="ql-block">再次听到王国维这个名词,是某次读书会,有朋友分享《人间词话》,知道了更多王先生人生中的许多悲惨,想想,这许多的人生悲惨,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可能都承受不了,真的会心灰意冷,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吧……</p><p class="ql-block">再次读到王国维,是网上购买《诗经》,同类型的书,有《人间词话》,价格不是很贵,顺手买了,真正打开来看,是进入诗词界七年之后了;第一篇就被吸引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p><p class="ql-block">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翻开这一页。停留了很多天, 以为今年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诗经与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正好在境界上下了很多的功夫,有穿越时空,与王国维先生碰撞的一致观点。</p><p class="ql-block">当年写下如此脚本时,估计王先生还是幸福的,还是快乐的,还是沉浸在唐诗宋词的境界中不可自拔的,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亦或是解脱,亦或是任务完成的交代,亦或是这辈子圆满的离去了吧……只是,当时王先生如何思想,不得而知!</p> <h3>鲁迅先生小说集《社戏》</h3> <h3>安安:《解读花语的秘密》</h3> <p class="ql-block">李解:朗诵《天门竟陵茶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品茶真迹</p><p class="ql-block">品茶真迹史悠悠,</p><p class="ql-block">遐迩闻名贯五洲。</p><p class="ql-block">陆羽汲泉三眼井,</p><p class="ql-block">敬师美誉传千秋。</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作者:静水流深 </p><p class="ql-block">朗读者:王华(白云)</p><p class="ql-block">我行走在八百里秦川腹地,走过千年不朽的大唐。我静静地长眠在乾陵,那斑驳的碑身,记载着我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大唐的风啊,历经千年,依旧凛冽雄壮。大唐的雷啊,依旧高亢嘹亮。每个千载历史风雨悠悠,万种红尘云烟茫茫,我威严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傲骨凛然仰天遥望,无字碑留下了我的慨叹和悲伤。 </p><p class="ql-block"> 我的王朝苍穹,依旧浩渺,我的无字墓碑,依旧悲凉。我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墓碑尚未风干的泪珠,那是我梦回我的宫殿,洒落的悲泪两行。 </p><p class="ql-block"> 仿佛就是在千年的今天,在混乱和紧张的思维中,我颤抖的手触摸在女儿的脖颈上。我怎么了?我怎么会这样?我是母亲,我不是狠毒的豺狼。苍天啊!能告诉我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唯有吞噬亲情和人性的代价,才能在这个充满血腥的皇权斗争中生存,皇权啊,你丧失了骨肉亲情,没有了儿女情长。 </p><p class="ql-block"> 冷月凄然,满载我千古的情殇。唐高宗啊,我恨你!你没有英雄的脊梁。如果你能挑大唐的江山,我何必以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大唐?为了王朝,我失去了骨肉!背负着千古骂名,其中的苦痛谁能理解?谁能知道我的剧痛与绝望? 冷冷的唐月,凄凄的唐风,我太累,太迷茫。曾经被迫削发为尼,在孤寂的感业寺,忍受着青灯黄卷的凄凉。勾心斗角的深宫内院,尔虞我诈的官场,为什么?为什么让我一个人抵挡?我要诅咒,我要呐喊,我要一把火燃烧这个王朝的殿堂! </p><p class="ql-block">我帝王的身份,你们犹豫了一千多年,争论了一千多年。今天,请你们用真诚的目光去审视一千多年前的我,掀开历史烟云 笼罩在我身上的神秘面纱。我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万岁”声中,我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我的光芒,上承贞观4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我的智慧塑造了辉煌的盛世大唐。 </p><p class="ql-block">我是女皇,也是女人,《全唐诗》中也有我的诗行。“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我的七言绝句《如意娘》里,也洋溢着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衷肠。 敢问苍天,中华历史有哪个王朝敢比大唐?有几个敢和我一样自豪的帝王?收复安西四镇,平定契丹叛乱,打退突厥进攻。我的江山,谁敢黩武刀枪?跪下!我的臣民!跪下!我的子孙!我让你们跪下!面对我的墓碑,面对我的英灵,你们虔诚的膜拜吧!我是你们千古不朽的女皇!</p> <p class="ql-block">四叶草:《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尽管不同的人对哲学的解释不同,但哲学问题总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重大问题、根本问题,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而《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确实如此。因为,历朝历代,中国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都是统治问题。例如: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重用一个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五姓家奴叔孙通?因为,他发现了刘邦体制的一个漏洞:那时的人们,还没有从心里认可他作为皇帝的合法性,尤其是在他身边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各等群臣。因为,在群臣的眼里,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秩序又会恢复为前面的诸侯制,不过是刘邦换成了项羽。但是,在刘邦的眼里,他看到了项羽所维护国际秩序所付出的努力和疲惫不堪,最后导致无力维持秩序的稳定,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刘邦击败了项羽。</p><p class="ql-block">当然,更让刘邦羡慕的,是秦朝的规矩,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周游列国的气势。其实,在刘邦的心里,早就已经埋下了大丈夫当如秦始皇的种子。只是,他手下的诸侯,仍然独自管理着自己的地盘,让他感觉不到对自己如皇帝一般的尊敬。于是,他将信将疑,接纳了儒宗叔孙通,并决定尝试一下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设计仪式。不过,仪式对于刘邦来说,也只是带来了短暂的满足。</p><p class="ql-block">毕竟,在那些异姓诸侯的眼里,当年反抗秦国,反抗的其实是中央集权制度,虽然人们盼望统一,但秦朝的统一,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和平。所以,即便刘邦可以取代项羽,但却不希望刘邦又回到秦国模式。于是,以叔孙通为代表的儒家随着刘邦的逝世也宣告失败。</p><p class="ql-block">可是,帝国已然形成,刘邦的妻子吕太后除了维持刘邦政权也别无选择。随后,在秉乘务实主义的道家和法家的影响下,因为文景之治所带来的盛世局面,人们不再怀念战国时期,也渐渐地接受了刘氏当皇帝。不过,在刘氏政权的眼中,他们必须要有一种哲学,来论证只有刘氏才能当皇帝,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远在刘氏内部传承。于是,他将信将疑,接纳了儒宗叔孙通,并决定尝试一下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设计仪式。不过,仪式对于刘邦来说,也只是带来了短暂的满足。</p><p class="ql-block">毕竟,在那些异姓诸侯的眼里,当年反抗秦国,反抗的其实是中央集权制度,虽然人们盼望统一,但秦朝的统一,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和平。</p><p class="ql-block">所以,即便刘邦可以取代项羽,但却不希望刘邦又回到秦国模式。于是,以叔孙通为代表的儒家随着刘邦的逝世也宣告失败。可是,帝国已然形成,刘邦的妻子吕太后除了维持刘邦政权也别无选择。随后,在秉乘务实主义的道家和法家的影响下,因为文景之治所带来的盛世局面,人们不再怀念战国时期,也渐渐地接受了刘氏当皇帝。</p><p class="ql-block">不过,在刘氏政权的眼中,他们必须要有一种哲学,来论证只有刘氏才能当皇帝,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远在刘氏内部传承。于是,一直坚持不断改造的儒家,依靠“天人合一”的理论,又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来到了政治权力的核心。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国哲学,始终围绕统治阶级的需要,致力于解决皇帝的合法性问题。</p><p class="ql-block">可是到了汉末,人们突然发现:皇帝及其性命,也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又如何去“替天行道”?于是,汉代的“天人合一”,渐渐地变成了玄学的“一切都是无”。然后一直发展到嵇康与阮籍时期,玄学就变成了人们反抗政治的武器。不过,嵇康死后,玄学的思辨走上了政治舞台。随后,它的逻辑主义倾向,逐渐被更加思辨的佛教所取代。当然,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作为封建制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其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因为,儒家思想文化就是皇权文化,完全是为封建皇帝的统治服务的。又或者说,儒家思想鼓吹天授皇权,皇权至上,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规范,也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即便是后来的道学,也要与儒家相结合,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新儒家,先是“程朱理学”,然后是“陆王心学”。随后,到了清代,王夫之、顾炎武等提倡实学精神,将诸多学科从大一统的哲学中分离出来,于是就有了各种自然科学。其实,中国的实学精神,第一次始于唐代,于是有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实用性的发明;第二次便始于清初。所以,从顾炎武到戴震,使研究具体和实际问题的各种自然科学从中国哲学中分化出来。以至于有人说:清代没有哲学,也是基于当时的现状和当时的认知水平。其实,清代学问的演化,正是人类哲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中国哲学是有系统的反思人生思想的哲学。</p><p class="ql-block">其实,西方哲学所追求的人与宇宙的统一,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这里的宇宙也包含人,即别人。所以,中国哲学,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反思自己、反观自己的内心,让人变强大,然后再去解决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儒家所推崇的人生的最终目标:成圣、天人合一,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最终落脚点和最后的归宿。</p> <h3>四叶草<br>也谈中国哲学<br> —读《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有感<br>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尽管不同的人对哲学的解释不同,但哲学问题总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重大问题、根本问题,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br>而《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br>有人说: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br>确实如此。<br>因为,历朝历代,中国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都是统治问题。<br>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中国哲学是有系统的反思人生思想的哲学。<br>其实,西方哲学所追求的人与宇宙的统一,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这里的宇宙也包含人,即别人。<br>所以,中国哲学,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反思自己、反观自己的内心,让人变强大,然后再去解决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各种问题。<br>所以,儒家所推崇的人生的最终目标:成圣、天人合一,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最终落脚点和最后的归宿。</h3> <h3>石焕玉(点石成金) 雪莱抒情诗《无常》《忆》</h3> <p class="ql-block">叶子:【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p><p class="ql-block">【白话】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了大道。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兴办教育放在首位。《尚书·兑命》说:“要恒久无息的学习经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p><p class="ql-block">【注释】琢:雕磨,雕刻加工玉石,使成器物。</p><p class="ql-block">道:《说文》:“所行道也。一达謂之道。”指人伦大道,亦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p><p class="ql-block">君:作动词用,统治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亦作“说”,读“悦”,下同。</p><p class="ql-block">终始:言“终始”而不言“始终”,盖因“由始而终”之说,易引导人以线性思维去看待时间,而指向寂灭。而“终始”则指向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贯通“终”“始”,即是恒久,学贵有恒,一以贯之。</p><p class="ql-block">典:《说文》:“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p><p class="ql-block">《尔雅·释言》:“典,经也。”这里指经典。 孙希旦曰:玉之质美矣,然不琢则不成器。人而不学,虽有美质,不可恃也。教学,以大学之道教人而使学之也。</p><p class="ql-block">古之王者,既尽乎修己治人之道,又以化民成俗非一人之所能独为,故立为学校以教人,而使人莫不由乎学。故其进而为公、卿、大夫者,莫非圣贤之徒,而民莫不蒙其泽矣。典,常也。言人君当始终思念常于学而不舍也。</p><p class="ql-block">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p><p class="ql-block">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两块颇具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个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释迦牟尼像。雕刻师发现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决定先雕这块石头。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这段时间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有好的成就。”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说:“我不干了!”这块石头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p><p class="ql-block">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感悟知识的获得需要日积月累,德性的成就需要长期潜心的修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教育对国民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容易被执政者由于急功近利而轻忽,甚至弃而不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