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记录(二十)

阿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晴</p> <p class="ql-block">  封控后的第三个周六,做志愿者的第十二天,也可能是最后一天。因为今天上午的一件事,我们的志愿服务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上午物资发放还没结束,有位大爷拿着刚领取的一袋物品找我们,说价格不对。我看了下,是一斤多的千张,每公斤单价25.6元,金额是16.03元。大爷说价格太高,是不是弄错了。我们立刻联系了超市负责配货的汤总,他特意查了下价格表,确定没错。大爷不答应,反手一个电话告到超市经理那儿。不一会儿,汤总来电,委屈地说超市物品的价格都是由总部统一制定,他没有权利更改。因为大爷的投诉,他被经理好一顿训斥,现在同意给大爷退款,但是他们线上的订单已经忙不过来了,明天开始不再为我们提供线下服务,有需要可以从线上下单……</p><p class="ql-block"> 唉,我的这位大爷哟,不能说他不对,但是他这一顿操作,不仅断了自己的路,也断了小区其他居民的路。封控期间,豆制品本来就少,据说这家豆制品是个品牌,平时价格也偏高。特殊时期,物资运输和人工成本都有所增加,只要不是太离谱,价格稍高点也正常。现在倒好,别说千张,连青菜也无法满足了。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必将进入我们的黑名单。</p> <p class="ql-block">  中午,小分队商量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还没解封,不能撂挑子,找不到合适的线下供应商,只能帮助大家从线上下单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登记信息的人不少,我们一一解释无法继续为大家服务的原因。几位大妈听说后都很气愤:这是谁干的?自己过的不好,也不让别人好过。</p><p class="ql-block"> 无法为需要的人服务,我们也很无奈。好在解封的日子不远了,家里还有点余粮的将就一下也能过去。只有一位大妈家里所剩无几,也不会手机操作,我们帮她在线上下了订单。</p><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在《一食一味》中写道:“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同理,当我每天为大家登记物资信息时,眼前虽无实物,心里却暖烘烘的。足不出户的日子,只有食物能让人安于困境。我们记下的不仅是各种物资,更是浓浓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早起看群消息,有人说每天挨饿,我的心一紧,封了这么久还有这事?没钱还是买不到?赶紧联系对方,原来不会做饭!不是说每年疫情都培养出一大批厨师吗?敢情这位例外?</p> <p class="ql-block">  昨晚在群里还发现了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有人推了一位卖馒头的。想起曾在我们服务点登记信息的一位大叔,在无锡工作,老伴在上海儿子家。清明前大叔独自回来祭扫,订的6号回程票,结果4号被封。大叔是北方人,馋馒头了,来服务点打听过好几回,可惜超市没有新鲜馒头。今早我在卖馒头那里订了二十个,下午送到时,还是热乎的,分了一半给大叔,他可高兴了,我也很开心。想起老爸说的:“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坚守如一,慎始慎终。”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吧。</p> <p class="ql-block">  今日疫情通报全市无新增确诊、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准备复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