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爱家乡的树叶</p><p class="ql-block"> 胡晓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北宋著名哲学家,儒家理学思想鼻祖周敦颐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我却对家乡的树叶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与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吧。我生长在农村,村庄群山环抱,土墙泥瓦,门前有树有花,坐在门口赏风景,躺在床上听鸟音。屋里养鸡养鸭,地里种豆种瓜,泉水有鱼有虾,晨闻鸡鸣,夜听犬吠,这就是我的家乡。这样的生活环境,使我自幼就和树叶打起了交道。</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摘树叶作风车,很好玩。 在地里农活,天气炎热,会用树枝条编织成圆圈戴在头上用树叶遮凉。口渴了就摘几叶老碗茶叶塞在嘴里咀嚼着,味道苦苦的涩涩的,回味却有点甜甜的能解渴。有时候我会在树叶上写字,记得我用树叶写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书签。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听老乡用树叶吹歌曲,非常动听。他们不认识字,不懂音乐,但他们会用树叶吹曲子,想怎么吹就怎么吹,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他们总是自编自唱自吹,很厉害!我最敬佩他们。他们告诉我说:山歌不用钱,只要四句拉得圆。山歌一般是男女对唱,所以也叫对山歌,就是一个唱另一个和,一唱一和非常有趣。听村里长老说,过去的青年人就是用对山歌这种方式谈恋爱找对象,例如男的唱:多年不走这边来,这边路上长青苔。扒开青苔喝凉水,修开大路让妹来。女的和:送妹送到李子沟,郎打李子妹来兜,吃个李子喝口水,李子回味想情哥。我最喜爱的一首山歌是:黄鳝死了肚皮黄,泥鳅跑来哭一场。虽然不是亲姊妹,一起滾的烂泥塘。</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辅。正如北宋现实主义诗人,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梅雪》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画梅要画雪来陪衬,雪梅才更美,才更能表现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如果画茶花,只画花而不画树叶,估计这样的画是不会受人欢迎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什么美?就是树叶的绿把花衬托得更加红艳美丽可爱。</p><p class="ql-block"> 树叶从发芽到落叶不过八九个月,二百多天。它的光合作用给树提供养分,让树充满生机活力茁壮成长,落叶又是有机肥,可给庄稼提供营养。落叶归根,启示人们记住乡愁,要有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爱树叶者非我一人也,古代就有文人把女子长得好看的眉毛喻之为柳叶眉。唐代诗人杜牧《山行》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毛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里写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p><p class="ql-block"> 家乡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它们各有千秋,美不胜收。树叶自然也是这样,无论是针叶还是阔叶,厚的还是薄的,长的还是短的,绿的还是黄的还是红的,它们都风情万种,令人爱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树叶之美不象花的美,树叶的美除了观赏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当你真正认识了树叶,你就会认可它欣赏它,爱慕它赞美它。我爱家乡的树叶,也爱天下的树叶,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