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阳之战过后,韩釐王去世,子韩然继位,是为韩桓惠王。这一仗让魏韩又臣服于秦国铁掌下,魏冉也找不到出兵的理由了。</p><p class="ql-block"> 秦昭襄王原本就生气,四年前在南线伐楚之事还没有完结,魏冉就叮咣和魏国打上了,而且是连打三年,这次华阳之战如果没有白起参与,还不知是什么结局。如今韩魏已定,昭襄王顺势让白起与韩魏两国一同准备伐楚,从韩境直接入楚,把没干完的活接起来做。</p><p class="ql-block"> 秦韩魏三方开始积草屯粮,厉兵秣马。消息快速传到楚国,楚顷襄王一听傻眼了,都拖这么长时间了,这昭襄王还没忘记这茬啊!一寻思也对,是魏冉转移了秦国的进攻视线,为楚国争取了这几年的喘息时间,与秦国至今还是战争关系状态,双方并没有画停战句号。楚顷襄王赶紧派黄歇出使秦国求和。</p><p class="ql-block"> 在这紧要关口,燕国出事了,让楚国获得了一次自赎的机会。在位七年的燕惠王被国相公孙操弑杀,燕武成王接位,这个燕武成王是何许人也?至今成谜。公孙操为掩盖事实,燕史将这一段历史的痕迹抹去,只能从【史记•赵世家】中寻找端倪,可以肯定的是燕武成王并非燕惠王之子。</p><p class="ql-block"> 燕国这场政变一出,引起赵国强烈不满,毕竟燕昭王、燕惠王这一枝是赵国扶立的,加之乐毅从中协调,燕赵两国君王相处关系一直很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取代了,赵国不能接受。</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赵国文有蔺相如治政,武有廉颇、赵奢等开疆拓土,内有其弟平原君赵胜联络协调,已经取代了齐国在东方老大的地位,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单独对抗秦国的诸侯。正是有了这份实力,赵国向各国发出约请,共同干涉燕国内政。韩魏属于两边倒,自然一呼即应,秦国则属于给面子捧场。黄歇借此提出让楚国替秦国出兵,请西方老大歇会,不必鞍马劳顿。</p><p class="ql-block"> 秦昭襄王见楚国挺懂事,拖了这么长时间了,秦楚两国之间也该做个了断了!不然,朝内的宣太后势力不会罢手折腾的。于是秦楚之间达成和解,楚国出兵三万替秦国往燕国走一趟,秦国收楚国世子熊完为质子,黄歇伴居秦国。</p><p class="ql-block"> 面对诸侯国的干涉,出于公心的乐毅父子不忍燕国涂炭,从中调停各国以和为贵。燕武成王拿出钱财酬报各国诸侯,并主动向赵国求婚,迎娶赵惠文王的女儿为燕国王后。各方都有好处,也就散回本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72年,秦国甘泉宫里也倒下了一个王,一个与宣太后在温柔乡里共枕眠了三十多年的义渠王,被枕边人冷酷无情地杀掉了,连同和她一起生育的两个儿子也踪迹皆无。秦昭襄王顺势发兵义渠国,将义渠王国变成了秦国的陇西郡和北地郡。</p><p class="ql-block"> 这同样是一段被抹去痕迹的历史,只有结果,不知道原因与过程,后世可以尽情地去演绎。在此先总结一下主要人物的年龄及相关人物的情况:秦昭襄王嬴稷54岁, 已经做了35年的半拉子傀儡王;宣太后按其经历推算,至少要在67岁以上;与义渠王所生二子最大也不会超过35岁。即使义渠王比宣太后岁数小,也应该在50岁以上。两个舅舅芈戎、魏冉和两个弟弟嬴芾、嬴悝这“咸阳四贵”仍然把持朝政;宣太后新进一个男宠小帅哥,名字叫魏丑夫。 </p><p class="ql-block"> 今世都笑话妈宝男,那秦昭襄王都已经五十四岁了还没“断奶”呢,岂不是一个巨型妈宝男!这一大家子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诸位看官们,顺着结果反推过程,看看这个思路是否可以?</p><p class="ql-block"> 寡居的芈八子拉拢了亡夫的弟弟嬴疾,让儿子嬴稷继承了家业,并自称太后管理整个家族。这个来历不正的小妾,乌鸦变成了大凤凰,引起了嬴姓家族的不满,暴发了冲突。芈八子势孤力单,寻求曾经的落难之地义渠国帮忙,给儿子嬴稷找了个继父义渠王,利用继父家的实力,对亡夫的家族来了个斩尽杀绝后,再用两个弟弟和儿子们重新打理家业,并给嬴稷寻了个老家亲戚的女儿做了媳妇,管理着嬴稷的饮食起居,同时与老家恢复了娘家往来,把自己包装成出身于贵族世家。</p><p class="ql-block"> 睡在温柔乡中的义渠王以为得到了芈八子,也就是得到了家业,继子虽不是亲生子,但也是儿子,这家业名义上是继子的,也是义渠国的;打理家业的舅舅和弟弟们各逞手段,将收益源源不断地据为己有;戴着王冠的赢稷在顺从中发泄着不满,经常性地找邻居家的孩子撒气,尤其是对母亲的所谓娘家人报复得最厉害。就这样在貌似祥和的氛围中,打打闹闹地过了三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某日,继父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不对劲,自己三十多年在床上勤勤恳恳,除了生育了两个儿子之外,一无所有。如今筋疲力尽,已无当年龙精虎猛,全然喂不饱枕边人旺盛之欲,有些后悔!寻思为两个儿子寻找出路,没料到枕边人翻脸无情,不仅丢了性命,连自己的祖业也被枕边人没收了,甚至连床都换成小白脸魏丑夫的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自称太后的芈八子也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没有道德和道义可言,留传后世必遭谴责。家丑不可外扬,干脆禁言,把自己的过往痕迹从历史中抹去。</p><p class="ql-block">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在史册上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冷酷无情淫荡妇,在今世竟被挖掘整理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一代伟后,在她分开腿包容义渠王的一霎那,这个女人变成了追求爱情自由的女神,变成了推动秦国统一步伐的功勋人物,具备了拯救苍生于苦难的侠义精神,成为今世尊崇的典范圣母!不得不惊叹前生与今世的世界观改变,不择手段地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宣太后的拥趸在今世已经遍天下,活在当下与活在裆下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受到如此捧颂,宣太后该是多么后悔擦掉自己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扒拉一下手指头,秦国朝廷除了白起、蒙骜两个有能力的武将外,几乎没有任何大才入主秦国内政。对于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而言,秦国行商君之法巩固强权,即使没有什么德才兼备的能臣,仍可笑傲诸侯;反观其他诸侯国则是猫一天,狗一天,随着德才兼备的君王或治政能臣去世后,再怎么以德治国,也是一地鸡毛!</p><p class="ql-block"> 魏国不忍放弃是第一人才流失大国的美誉,看到秦国缺乏治世能臣,就加快了输送步伐。</p><p class="ql-block"> 范睢,魏国人,字叔,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且志向远大。因出身贫寒,没钱给自己找个公务员职位安身立命,就投奔到中大夫须贾府中做事。</p><p class="ql-block"> 齐国复国后,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让魏安釐王坐卧不安,因参与五国伐齐捞取了齐国二十县,深恐齐襄王寻机报复。于是,派遣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范雎以舍人的身份随从前往。</p><p class="ql-block"> 在齐国朝堂之上,齐襄王对须贾冷淡无礼,责问魏国为何反复无常,并说先王之死与魏国有关,令人切齿痛心!须贾嚅嚅无言,不敢申辩。作为须贾随从的范雎不惧,昂然反驳道:“齐湣王骄横暴戾,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光武盖世,应思重振桓公、威王之余烈,斤斤计较齐湣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责己,恐怕又要重蹈齐湣王的覆辙了。”这些话怼得齐襄王嗝喽一声,倒吸一口凉气!齐襄王心中暗自赞叹范睢的胆识和辩才,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年轻人,什么也没有说。</p><p class="ql-block"> 当晚,齐襄王便派人劝说范雎留在齐国,许以客卿之位。范雎拒绝:“我跟随使者一起来到齐国,却不能与使者一起返回魏国,如此失信无义,如何做人?”齐襄王闻知,心中甚为敬重,赐予范雎黄金以及牛、酒诸物。范雎身在异国,肩负通使重命,岂敢擅自受用私馈之物,一再坚辞不纳。并据实相告须贾,须贾令他封还黄金而留下牛、酒。范雎唯命是从。</p><p class="ql-block"> 范雎替主人须贾解围,维护魏国尊严的行为,竟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 须贾回到魏国后,越寻思越憋气,自己作为堂堂正使,被齐襄王冷脸相待;一个小跟班的,竟然获得齐王的赏识。这事传出去,在魏国朝堂上的面子可就丢大了。须贾的恼怒嫉妒恨一起涌上心头,在向魏相魏齐汇报出使工作的同时,诬告范雎私受齐王贿赂,出卖情报,有暗通齐国之嫌。</p><p class="ql-block"> 魏齐听后大怒,直接命人将范雎抓捕,施加严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惨不忍睹,几乎被活活打死。</p><p class="ql-block"> 奄奄一息的范雎唯恐性命难保,便屏息僵卧,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动,佯装死去。执刑的人误以为范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饮酒的魏齐。魏齐命仆人用苇席裹尸,扔在茅厕之中,让宴饮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尸身,借以惩戒儆告世人。</p><p class="ql-block"> 范雎忍耻咬牙强挺,熬到天色落晚,借助昏暗的光亮从苇席中张目偷看,见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央求:“我伤重至此,虽然暂时醒来,肯定是活不过今晚了。您如果能让我死于家中殡殓,定当有重金酬谢。”卒吏觉得范睢可怜,又贪图酬金,便谎报魏齐,说范雎早已死去,留在厕所里的尿骚味太大了,请求扔掉算了。酒酣中的魏齐命仆人将范雎尸体扔到荒郊野外,范雎这才得以脱身。</p><p class="ql-block"> 醒酒后的魏齐后悔把范雎死尸扔掉,意欲将尸身悬挂示众,派人去搜索范雎抛尸之地找回。卒吏郑安平听闻,害怕此事泄露,将范睢隐藏起来,回报魏齐,范睢尸身已被野兽吞噬。</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王稽出访魏国。范睢让郑安平假装差役,寻机拜见王稽,言说魏国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论天下大事,白天因怕仇人看见,特约夜晚相会。王稽应允,两人夜晚见面,只言片语间,王稽发现范雎谈吐非凡,才识眼界不同常人,寻得如此贤才,回国面见秦王也是大功一桩。</p><p class="ql-block"> 王稽与范睢约好出行时间,让范睢在城外三亭冈之南等候车接。</p><p class="ql-block"> 王稽这边办理完公文后,辞别魏王和群臣,驱车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快马扬鞭地驶入秦国国境。车行到湖邑之地时,远远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雎听闻是穰侯魏冉巡视县邑的车队,对王稽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最讨厌收纳各国说客,被他撞见,是要羞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p><p class="ql-block"> 不多时,两边相遇,王稽停车让道,下车垂首问候。魏冉傲然问王稽,关东的局势有何变化?王稽答没有。穰侯再问:“带没带着说客一起回来?这些耍嘴皮子的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政事。”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p><p class="ql-block"> 魏冉摆手,车队在王稽面前隆隆驶过。此时,范雎对王稽说:“穰侯处理事情多有疑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说客,可是忘记搜查了。”于是,范雎让王稽驾空车先行,自己下车走山路绕过这段车程后再碰面。王稽驾车大约走了十几里路,魏冉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发现车内没人,这才作罢。王稽转过山路,接上范雎进了咸阳。</p><p class="ql-block"> 按下范睢暂且不表,剩余这点空,唠唠那个欺世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田文一生中还做过一件缺德事:从秦国逃离,回返的路上经过赵国,平原君以贵宾之礼相待。田文贤名远播,赵国人都出来围观,想一睹明星风采。围观百姓看见田文后,有人笑言:“原来以为田文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一看,竟是个瘦小的男人。”周边人哈哈大笑。大明星田文听到了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门客见主人不悦,一起跳下车来,砍杀围观粉丝几百人,砸毁一个县出气后才离去。</p><p class="ql-block"> 田文被魏王开除后,回到封地薛邑,表面上看,似乎在诸侯国之间保持中立地位,不与任何国家相往来,形同独立。实际上,名声早已经臭了,各国诸侯也懒得搭理他。齐襄王对他也是非常客气,敬而远之,生怕被粘上了,让他再坑一次。</p><p class="ql-block"> 晚年寂寂无名的田文一死,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家业,互相杀得个你死我活。齐襄王一看,与魏国打了声招呼,两国立刻联合攻灭薛城,把田文的后代全部斩杀,将家财分了个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回头看看田文当年与他爹田婴的争辩之词,讽刺田婴历任齐国三朝相国,国土没见到增加,门下没有一名贤能之士,私家财富倒是积累的最多。结果,传到田文手中,不仅败国,充当带路党几乎灭了齐国;而且还败家绝嗣,子孙与财富都化成了一缕轻烟。</p><p class="ql-block"> 至于田文门下的三千食客,按司马光的评议来说:贤德的君子让仁人志士过上富足的生活,用尊崇的爵位来提高他们的地位。供养一个人才就能使天下百姓都能受益,这才是养贤之道。孟尝君养士,根本不管对方是聪还是愚,也不管对方是好还是坏,只要有投奔的,就一概收留。盗用国家薪俸,结成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瞒君主,对下盘剥百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怎么值得颂扬和效法呢?《尚书》说:“商纣王是收留天下罪人的窝主、藏污纳垢的匪巢。”孟尝君就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