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推动广大师生阅读经典,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4月22日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如期召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的参加人员有: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特邀研究员,各级教科研部门传统文化教研员;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春秋课堂”培育校校长及团队人员;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主题联盟学校及团队人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日程安排如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幕式过后首先是由李文军博士带来的“悦”读诗书——谈引领学生“悦”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背诵成就感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快与慢成就感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语言实践成就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同伴合作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语言游戏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表现评价的“悦”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是由林秀芳校长带来的小楹联开启大“悦”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别看一副小小的楹联,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文采,又或体现寻常百姓家的闲情逸趣。此次研讨会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小小楹联中丰厚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七位老师的诗教课例观摩,微课展示,让我们从古诗,楹联中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强大的文化底蕴,这是智慧的和学识的结晶。他们可以与我们忆历史,谈人文,还可以与数学知识相关联,可见其文化意韵深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家教育学区非常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前将通知下发到各个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不少老师自觉地参加了本次线上的学习,并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与体会,老师们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心“悦”读书,伴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寿光市文家街道西城小学 郭英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风吹绿了又一个春天,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2022年4月22日上午,我参加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的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所学颇多,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如何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上,一直是困惑我良久的问题,今天上午李文军博士的报告像一场及时雨,解开了我的困惑,从教半年多,受疫情影响网课又持续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找到很有效的方式,来激励学生阅读,只是照搬前辈们的经验,模仿她们的做法,让孩子们多写日记多练笔,以此积少成多,参加了研修会以后,我了解到了多种扩展学生阅读的路径,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引发我良多思考的主要是以下两条路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基于背诵成就感的“悦”读。一如南宋陈亮:“童子以记诵为能”,一如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让我想起曾经在班里提过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位很爱阅读的学生跟着我说出后半句时,难以掩住激动与欣喜,我对他赞不绝口,后来他的成绩有不小的提升,这不就是李博士所说的背诵成就感的“悦”读吗?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运用,强化学生的背诵成就感,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基于快与慢成就感的“悦”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曾国藩儿子的教书先生说他可以写作时,曾国藩却说:“慢,书读多了,背的东西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他会写的,先生不要着急,不要担心,现在还要继续读、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博士的四字诀:看、读、写、作 道破了顺序,让我意识到阅读与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写作。我想,借助李博士提供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定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也希望在不断的探究中让自己的教学能做到得心应手、如鱼得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研讨,坚定了我从教的决心与教好的信心,虽然从教时间不长,经验无多,但是放眼望去,前路洒满阳光。</p> <p class="ql-block">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p><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线上学习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文家街道马店小学 林树风</p><p class="ql-block"> “为自己读书,为美好读书”。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读书可以获得快乐、排遣孤独;读书可以使人气质高雅、人生提升。通过今天参加“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培训,认真聆听了李文军老师对“悦”读诗书——谈引领学生“悦”读的方法的讲解,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开启了更广阔的的视角。</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讲到了“悦读”的五个路径:背诵成就感、快与慢成就感、语言实践成就感、同伴合作与语言游戏。针对目前小学孩子阅读现状,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一个人越读书,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第一步先从乐读乐学开始,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益的各个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籍,注意各种方式“习得”,从而达到阅读的“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说“世界没那么好玩,读好书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教师更要注意不要剥夺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过度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日积月累阅读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开悟,及时鼓励、评价,让学生保持鸟儿数飞之“悦”的阅读,多多创设“听说写演”的语言实践,只要学生敢于说出一点点见解,我们就给与大大的肯定。让读书点亮学生生活。记得去年武汉方舱里的“读书哥”,人在方舱,心在读书,置疫情于方外。虽然方舱是狭小的天地,但读书打开了新的大门,使视野无限扩大,看到的是广阔天地大千世界。此情此景,真正应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那句话: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走进阅读的天地,享受“悦读”。</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教研会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立志今后在教学上要学以致用,让书香充溢校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传统文化线上学习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文家街道仉家小学 陈秀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教研,让我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收获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围绕“悦读”展开了自己的报告。首先他讲到了人们对阅读的渴求,这是一种文化的本能。古今中外有很多人是家喻户晓的书迷,比如伟人毛泽东。他还讲到了海量的视频化信息,阻碍了优美且意蕴深长的文字,融入人的血液里。这样下去会折断人类想象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天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无知不是错读了许多书,而是错误地被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包围,而无法静下心你来真正的阅读。读屏行为极大的释放和彰显了人性,同时也让人性的弱点经受着不小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专家讲到了学校阅读存在的问题:1.不阅读,课余时间不读书,重电子悦读;2.浅阅读,流行小说,无图不能读;3.窄阅读,迷科幻军事或者言情小说;4.做阅读,没有题目,不会阅读。学校阅读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功利性太重,二是忽略同伴阅读,三是忽略了“背”。通过反思,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正这些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悦读引导,落实课标。具体来说:一要基于背诵成就感的悦读,即以学生悦读的方式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任务。第一阶段是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2阶段是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第三阶段是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第四阶段是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看到这组数据,我的内心是震惊的,我们的学生的阅读量离着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距离,下一步我们要加强阅读的引导。二要基于快与慢成就感的悦读。专家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跟着私塾先生上学,上了一段时间了,先生说:你儿子很优秀,背了大量的东西,可以练习写作了。曾国藩却说:慢,书读多了,背的东西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他自然会写。我非常认同他的说法。在读书方面,有时候,慢反而更快。读书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迎世界读书日”研讨会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文家街道西文小学 张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天组织的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中,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作为学校教育者,让孩子们接受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专家们提出了对孩子们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我们教师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建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引领孩子关注课外阅读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轻松愉悦地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天性爱玩,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书,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思考有效措施,创造孩子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要让孩子觉得,读书,也是一件美事,也可以发展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学生们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学生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生活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继发展的精神基础与导引,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要矢志不渝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