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早七时许,门铃叮当,因我忙于洗漱,老伴开门迎客,原来是邯郸日报社原党组书记,社长,我的乡贤长辈李文海,起早送来近期出版的其家父遗著《历史上的胡近口》一书。老伴喜出望外,请其客厅谈叙致谢。周到的文海,念当前的疫情,将书递给我老伴后,门也未进,匆匆而去。待我知悉后,文海已经走远。拿着墨香四溢的新作,看着封面上文海亲题的《历史上的胡近口》书名,不由想起其父子两代,为出版此书,传承故乡文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激敬佩之意,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b> 文海家父,讳李汝业(1928——2014),河北省曲周县胡近口村人,毕业于邢台师范,曾任邢台魏镇中学教导主任,曲周县人委人事科员,曲周县文教局,教育局副局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公安局政委等职。在位时学识渊博,尽心尽职,为党为民,贡献多多,有口皆碑。退休后,回到生斯养斯的胡近口村,和睦乡邻,发挥余热,读书学习,笔耕不辍,即着手起草村史,以为后人继续奉献。为此不辞辛劳,搜集资料,完成了大量文稿的撰写。此善举在故乡妇孺皆知,广为传颂,盼能早日付梓出版,为桑梓文化传承和宣扬,留下宝贵的资料。但因其年老病扰,壮心未酬,搁笔住院。因汝业与我同祖同宗,又与我的祖父同辈,历来两家关系密切,来往走动多。至今记得,二零一二年秋季的一天,汝业长辈患病住在邯郸市中心医院,知悉后,我前去探望,交谈中又讲到村史初稿事,深感,身体不好,已经无能为力。我当场表示,我可以继续帮忙,鼎助完成,其欣慰多多。熟料老天不公,先人驾鹤。八年后,其子文海文忠在苦苦搜寻后,有幸发现了其留下的珍贵文稿。遂子承父业,出力出资,多方奔走,广征博取,征求意见,数易其稿,筹划尽快出版事宜。此间,长辈文海也曾多次亲临我家,送来样书,征求我的意见。其诚,其情,其孝,其切,桩桩件件,感我至深。如今,时跨百年,记事浩繁,图文并茂,三百多页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出版了。先祖幸甚,后人幸甚,胡近口幸甚,胡近口李宗第二十一世裔孙俊杰幸甚!书中对我支七世祖李仁等,有专章悉述,对不才的我,也有文字勉励,还将我的拙作《欣为鸿篇写注脚》,作为附文,予以采用。为此,深谢长辈汝业父子,又为故乡文化传承宣扬,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当然也为有志于史志研究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了以小见大的参照和借鉴!</b></p><p class="ql-block"><b> 村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大的村。《历史上的胡近口》一书中的详实史料,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盛衰兴替的缩影,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历史上的胡近口定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村闾之林,这或许是此书出版的深远历史意义所在!堪谓:起早登门赐书作,乡愁浓浓感激多。家父夙愿得实现,儿子孝心表切切。故里文化尽传承,汗颜写注我浅薄。泉下有知当宽慰,桑梓世代念恩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