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故事的啟示

水木先生

<p class="ql-block">三季人的故事啟示</p><p class="ql-block">作者:舍予</p><p class="ql-block">半部&lt;論語&gt;治天下,其中有一個經典故事,即三季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話說有一天早晨,孔子的弟子子貢正在院子裡打掃,這時候忽然來了一個一身綠衣服看上去很蒼老的中年人,來到他面前非常客氣的問道:”請問您是孔子嗎?”</p><p class="ql-block">子貢搖頭道:”在下是老師的學生子貢,老師出去了,請問您找我老師有什麼事嗎?”</p><p class="ql-block">這個中年人端詳了一會子貢,略做深思後試探的問道:”聽說孔子先生博學多才,通古曉今,其下弟子也都是滿腹經綸,見多識廣,不知能否向您請教一個關於時間的問題呀?”</p><p class="ql-block">子貢微微欠身道;’先生請講.’</p><p class="ql-block">中年人聞言喜道:”一年有幾個季節?”</p><p class="ql-block">子貢聽後一怔,心想:”這個人神經是不是有問題,就問這麼簡單的問題.”</p><p class="ql-block">但是,子貢面上卻沒有多大變化,仍是微笑地回答道:”一年當然四個季節呀!”</p><p class="ql-block">可是中年人聽後卻不贊同,反駁道:”我覺得一年應該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呀!”</p><p class="ql-block">子貢稍有不悅的糾正道:”一年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p><p class="ql-block">可這個中年人依舊不依不饒的強調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p><p class="ql-block">兩人爭論不休,直爭得面紅耳赤,爭到日上桿頭仍舊沒有爭出個子丑寅卯來.</p><p class="ql-block">這時候孔子回來了,詢問子貢為何而爭,子貢上前說明原委後,十分委屈的反問孔子道:”先生您說一個究竟是四季還是三季呀?”</p><p class="ql-block">孔子聽到後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細細的觀察了一會中年人,才鄭重的說道:”一年的確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p><p class="ql-block">這個中年人聽後,哈哈大笑道:”我就說嘛,一年只有三個季節,還是孔老夫子學問大呀.”</p><p class="ql-block">說完便開心的拂袖而去.</p><p class="ql-block">中年人走後子貢甚是不悅,連忙撅嘴問孔子:”老師,一個明明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可是您親自教授的呀,如今怎麼又變成了三個季節了,一個到底有幾個季節呀?”</p><p class="ql-block">孔子看了子貢一眼,非常嚴肅的說道:”一個當然四個季節呀!”</p><p class="ql-block">子貢聽後非常不解的問道:”那您怎麼剛才對那個中年人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呀?”</p><p class="ql-block">孔子笑道:”這時和剛才不同,剛才那人一身綠衣,分明就是田間的蚱蜢,春天生,秋季亡,它的一生只經歷春夏秋三季,從來沒有見過冬季,在它的生命與思維中從來沒有冬季的概念,你與它爭論即使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所以不如順著它,給它一個台階下,問題就解決了呀.”</p><p class="ql-block">以上便是&lt;論語&gt;中”三季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三季人”,特別是時下大數據時代,很多人看的文章都是平台根據他的喜好來推送,而且也只是只字片語,很少有人一年看過幾本紙質的書籍,別說查閱資料從中探個究竟了.在互聯網上得到的資料越容易,這些知識越膚淺與破碎,從而造成了許多民眾目光短浅,思维狭隘,还只认死理,喜欢与人争论,并且一争论就是没完没了,直到对方认可他们的观念與說法为止。比如:當下的俄烏戰爭,全球抗疫等熱點問題.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杠精”,就是“臭头”。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办?孔子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一,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p><p class="ql-block">二,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p><p class="ql-block">三,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与“三季人”争论,多数情况下,您不会赢,即使赢了也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即使赢了,最后您也就变成了“三季人”。也就是说,与“三季人”争论是一件毫无意义的蠢事。所以,与其花上大量代价,精力去做一件毫无意义的蠢事,还不如不争,不辨,不闻,不看;原谅,知足......给“三季人”一个台阶下,“三季人”觉得很有面子自然便会“饶过”你,到时候你不但没有任何损失,还节省了时间,岂不是两全其美吗。总结:</p><p class="ql-block">不争就是慈悲,慈悲为怀,万物善之,路便越走越顺。</p><p class="ql-block">不辨就是智慧,智慧在脑,不在嘴,此所谓:大智若愚也!</p><p class="ql-block">不闻就是清净,清净则心静,心静则气爽,气爽则人安。</p><p class="ql-block">不看就是自在,自在为乐,百利而无一害。</p><p class="ql-block">原谅就是解脱,解脱凡尘者,曰:悟道;解脱俗事者,曰:明心,解脱身心者,曰:愉悦。知足就是放下,放下颠倒梦想,放下云烟,放下空欲色,放下悬念......知足常乐!做人要努力做到不争,不辩,不闻,不看;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p><p class="ql-block">--------2022.04.22於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