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美术组教师读书沙龙

石河子第一小学教务处

<p class="ql-block">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4月13日上午,石河子第一小学开展了美术组教师读书心得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由周玉老师介绍《中国传统色》这本书的推荐理由,余婉婷老师介绍两位作者。</p><p class="ql-block"> 痴迷于色彩的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拉上中国审美的集大成者——故宫,一起做了件大事儿。他们翻阅了近400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耗时近两年,考据出整整384种中国传统色。写成《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书中,作者们对每种颜色的名称来历、包含的意蕴做了细致解读。又根据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从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用精致的手绘图,带你领略藏在文物中的传统色、色彩中的中国味儿。 最终完成这本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  美术组的各位老师,根据24节气的顺序一一介绍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用生活服饰搭配的方式完美展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这还是一本古典文学史。带你饱览“汉字之美”。</p> <p class="ql-block">  《尔雅》里面讲农耕的候鸟:“秋鳸,窃蓝。”鳸就是我们说的燕雀;窃蓝,便是浅蓝色。窃蓝:立秋之起色“窃蓝”是在汉语言历史上是可考的第一个浅蓝色颜色词,这个“窃”字有趣得很,它表示的是浅色系。</p> <p class="ql-block">  “形容色值的传统色字词比现代要有趣,浅色形容词诸如窃、盗、小、退(褪)、柔(揉)、不肯(弗肯)等都很生动。”</p><p class="ql-block"> 当“小红”不用作人名而用作颜色名,代表的便是明媚可爱的浅红色。</p> <p class="ql-block">  林黛玉的“月白绣花小毛皮袄”“杨妃色绣花锦裙”,欧阳修笔下“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究竟是怎样一番美不胜收?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炎黄子孙,承全球盛事,福佑八方。—云门</p><p class="ql-block">●奥运健儿,着“中国红衣”,喜气洋洋。—朱孔阳</p><p class="ql-block">●开幕式场景,气势恢宏,庄严凝重。—绀宇</p><p class="ql-block">●勇夺金牌,耀我中华万里河山。—黄河琉璃、碧山</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只此青绿。</p><p class="ql-block">有远望山之色-----碧 山</p><p class="ql-block">有林间鸟之色-----软翠</p><p class="ql-block">有山石之色-------石绿</p><p class="ql-block">有绿草之色-------菉竹</p><p class="ql-block">有芦苇之色--------苍 葭</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它的背后蕴藏中国沉淀了千年的审美观。我们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可以了解到这些颜色背后的中国智慧,胸中升腾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磅礴大气与前行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郭浩说“研究这本书的意义是审美,而审美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最好的沉淀”这次,我们也把最美中国色推荐给大家。从认识中国传统色开始,爱上中国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