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花园

感年儿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我的故乡;西花园是我小学、中学读书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同学和师长;西花园是具有44年工龄的父亲工作过43年(返聘4年)、具有34年工龄的母亲工作过33年的企业所在的地方。西花园,是生我养我的家园;是培育我成长的摇篮;是我今生灵魂寄托和永远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多好听的名字。有人说是朱德元帅所起,我没有查到史料,是不是名人效应,有待考证。《大同市志》显示1958年7月9日,口泉区新建西花园街道办事处,撤销王家园街道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名声在外的原因,是这里座落着名扬天下的我国唯一的中型坦克车辆发动机制造厂——国营六一六厂(第二厂名国营山西柴油机厂)。目前,该企业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军用履带装甲动力研制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海军舰船动力研制生产基地之一。西花园还有驻同副地级事业单位七0研究所;驻同省属企业东华机械厂;同煤集团的力泰公司(“二机厂”)等企业。此地,是城乡结合部,东边为马营村、西边为时庄村。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现行政划分属于大同市云冈区。</p> <p class="ql-block">  不瞒你说,我是1957年11月随父母从长春六三六厂(吉林柴油机厂),调入大同六一六厂(山西柴油机厂)。这样说是因为母亲当时怀孕七个月了,我是1958年2月在大同出生。父母刚来大同租住在大同火车站附近,入住西花园后先住在12楼,大搬家时住到路西区平房,最后分配到新建楼房46楼。</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无比自豪的介绍一下,我父母所在工厂,座落在西花园中心的六一六厂。小时候对616这组数字觉得很神秘,老家来信地址写大同1号信箱302分箱。工厂大门都是身着军装的公安部队的军人站岗,职工进入工厂大门都要出示带本人照片的通行证。有的人有两本通行证,据说是进总装车间还有军人站岗,需出示特别通行证才能入内。据老职工们说,建厂初期,到晚上,工厂周围要实行戒严。工厂围墙上设置电网,围墙上设岗哨和探照灯。工厂产品押运均由公安部队负责。工厂设有消防队,人员全部着公安消防人员制服。</p> <p class="ql-block">  当年,工厂是有行政级别的。六一六厂建厂初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别名:二机部)。建厂筹备组主任池必卿是由中共中央任命的。工厂的党委书记需经中共中央批准,厂长由中央任命。特别是1964年工厂划归五机部直属,部长邱创成来厂传达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命令:任命徐璜智为国营六一六厂厂长。足以证明六一六厂当时的规格和重要性。更为自豪的是从1959年工厂产品光荣接受毛主席检阅开始,每次重大阅兵活动都会有父母所在工厂生产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  作为军工子弟,我18岁插队下乡离开西花园,后考入中专毕业分配到省直属纺织企业工作。2006年曾与六一六时任厂长李建国邻坐参加大同市企业家协会年会,并进行了亲切交谈。李厂长得知我是六一六子弟后谈笑甚欢,并对我父亲王立堂给我予较高的评价。同时,李厂长还向我介绍了他任厂长七年来,一直负重前行,奋力跋涉,彻底扭转了企业亏损严重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效益。听后让我敬佩有加。实话实说,我在企业里担任过许多职务,也获得过一些荣誉,非常感谢上级组织和职工对我的厚爱。但是,我最喜欢的身份是西花园军工子弟。一说到西花园,我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难舍难分。因为,这里有我的童年,这里有我的父母,这里有我的亲人。无论我走到哪里,这里的一切一切都伴随着我。</p> <p class="ql-block">  红卫门——西花园重要的地标。座落在西花园地区中心位置。节假日这里都会张灯结彩、红旗招展、场面热烈。让我难忘的是,此地是“文革”初期,大呜、大放、大辩论的场所。辩论时,发言人都要站在凳子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当时,我还年龄小,不知大人们在说些什么。记忆中,父亲当年抱着孩子还要登上板凳演说,真是火红年代,火一般的激情。如今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红楼——父母所在工厂六一六厂的办公楼。楼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前是百花争艳的花园,花园里面有假山和喷泉。好像是1967年下半年红楼前建造了毛主席水泥像。从此,这里有花香、有水声、有伟人,成了更多人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俱乐部和小俱乐部。大俱乐部是六一六厂职工俱乐部,设有观众席1200多个。那个年代这里主要是职工开会和职工、家属看电影的地方。但由于是库房改建,所以里面有一些柱子没有拆,开会无所谓,看电影就有影响了。因此,电影票价不受柱子影响的称“正座”为1角5分,颜色是蓝色;受柱子影响称“偏座”票价1角,颜色为白色。1976年新建职工俱乐部后,环境大大改善。小俱乐部是苏联专家活动和娱乐的场所。由苏联专家设计,建筑为苏式风格,古朴典雅,内部装修豪华,在西花园独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小桥”是西花园境内唯一一条河“孔家渠”上的其中一座桥。连接着河西与河东两大生活区。河东全部是平房(南区、中区、北区),河西有平房(路东区、路西区)、甲级平房、楼房。我记事起我家就住平房,后来才搬到新楼房46楼。小时候常常过了小桥去河东那边买东西,那边多是些公私合营商店,品种全、价格低、质量好。1角钱能买11块货真价实的水果糖。</p><p class="ql-block"> 西花园让我难忘的地方数不胜数。有栽植杏树、苹果树和葡萄的北果园和只栽植苹果的南果园;还有千盒花的养花房与生活区随处可见的笔直挺拔的杨树、枝条柔曼颜色青翠的柳树、溢出淡淡幽香的槐树。生活福利设施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刚刚参加工作后,一直有调回六一六厂的愿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但西花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总能触动我心底最柔柔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为父母那一代兵工人感到非常骄傲,是他们在一个一片荒凉、渺无人烟的地方,用勤劳的双手,用鲜血和汗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成就了一座现代化大型军工企业;打造了大同市宜居“明珠”西花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为第二代兵工子弟,看到西花园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无比自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万事兴旺,政通人和。我们的长辈在这里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p> <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我年过花甲,退休十年了。但不知为什么,对西花园这片土地感情至深,与原来工作过的地方相比毫不逊色。其实,答案就在拙文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