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印记

帆船

<p class="ql-block">  广东北江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连江(也称小北江),从连州市经阳山县流入英德市的西北部,在簑衣滩之下向东北方向流去,成一大转湾,故称大湾,是英德西北部的一个重镇。</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的需要,使我同大湾结缘,开始与这乡镇的人间烟火朝夕相伴。这片最初的陌生之地,收留了我的酸甜苦辣,也收藏了我的敬重和感念。在这留下了无数美丽的瞬间,有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热烈、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静谧。几年的时光不算长,稍纵即逝,几年的时间也很长,足以铭记一生。</p><p class="ql-block"> 几年里, 我熟悉了这里的一街一巷,上班一族,生意人家和众多的街坊邻里。感受到了当地丰富的饮食文化,豪爽的酒文化,勇于开拓的经商意识,以及他们勤劳、勇敢的特质。不拘小节,热情好客。这一切的一切成了我青年阶段记忆深刻的片段。在每一个热爰生活的人们里,时光流逝的不仅是过去,更留下难忘和感动。于岁月深处,熠熠生辉。虽然离别多年,但每每夜深人静时,那青春年少的身影,那开心快乐的时光,一幅幅呈现在脑海中。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过往都值得铭记。</p><p class="ql-block"> 与友人相聚闲聊时,每次一提到那段峥嵘岁月,总会情不自禁侃侃而谈。我想是因为在那段岁月里留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吧。</p> <p class="ql-block">  一个春节期间的闲暇,再次踏上大湾的土地,去寻找回遗失在这里的青春足迹(其实市区与大湾也只是一餐饭的距离,但调离后就少有踏足了。之前工作原因,如下基层,鸡蓬、中步和蓝山的帮扶等,却也都是来去匆匆。)</p><p class="ql-block"> 时光是一条长长的河,在这条河里,我们游过了青春,游过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悠悠的连江,从旧街巷旁绕过。大湾大桥建成后,江面上载车的渡轮,载客的艇尾机早已杳无踪迹。河边街上市场边的几个当年繁忙的载客小码头,已破烂不堪,看来是早已废弃了。旧街巷房屋星罗棋布,大多是砖木结构。街巷纵横交错,左右穿行。老屋斑驳的青砖与光滑的麻石板形成了古色古香的旧街。</p> <p class="ql-block">  在旧街巷间随意行走,时光似乎在这里停顿,这里没有江南古镇的诗意烟雨,但却有着更多生活的缠绵和真实。此时在幽静的小巷里,觉得有些潮润,还有些暗淡。曾经的门庭若市,大多早已关门大吉。斑驳的墙上留有年代感特征的标语口号,一些壁画还栩栩如生,精致的木刻屏风和花窗还隐藏在旧房子中,展现出当年深厚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抬头环顾四周时,不远处一棵不知名的小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顽强地生长在一面古旧的摇摇欲坠的残砖墙头上。小树被春风吹绿了,嫩嫩的绿叶迎风轻轻摇曳,似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时光里,每个细微的生命都在竭尽全力地装饰着大自然。追寻着春天的脚步,跟随风雨的节奏,享受灿烂的阳光,使之成为具有灵魂的大自然一分子。</p> <p class="ql-block">  走在河边街上目之所及,当年的交管站、农贸市场和糖厂;水巷的信用社;十字街的税所;十字街坡上的电影院;庙前街的粮站、粮食加工厂;还有旧车站旁的邮局、全县第一间乡镇商场(新闻稿被县电台采用)。如今,有些旧址还在,有些物事人非,有些荡然无存,有些已搬到了新区。</p><p class="ql-block"> 这街巷的每一间老屋,似乎都在用那脱漆的木门窗花,斑驳的青砖墙体,诉说着它的以及这里的人们所发生的故事。历史的印记还藏在这旧街巷里,一呼一吸都感觉到昔日的繁华。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辐辏往来的热闹之地。</p><p class="ql-block"> 旧街巷没有新区的喧哗,宛如平静的江水,仿佛是两个时空世界。如同一杯大湾当地茶场所产的“英红九号”,醇厚而浓香的特性。只有当你细细品味,那种浓香鲜甘才会沁入口中。正所谓“入口即甜,回甘立起”。</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一缕阳光从旧街巷缝隙中挤了进来,驱走街巷的湿气,淡淡的阳光味道,弥漫在旧街巷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间是一道沟壑,当你跨过它时,也许已不再有年轻时的激情和锐气,进入到知命之年、花甲之年后内心渴望宁静。</p><p class="ql-block"> 青春,宛如一首诗,往往是当你拥有它时,你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读懂它时,它却早已远去……</p><p class="ql-block"> 旧街巷已没有了青春少年时的身影,如今只印下了记忆的烙印。曾经的我们,也许遗忘了这幽幽的旧街巷,可旧街巷却没有忘记我们,以它那古香的味道,甚至是它的一切铭记那温馨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旧街上的一个老人家说,节假日总会有从远道而来的人,想看看工作生活过的旧街巷。看来丢失在这的青春年华不仅我一个。</p><p class="ql-block"> 只有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价值,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工作的友情,它收藏了大湾几代人的记忆。或许我们的追寻,不是喜欢,更多的是一份情怀,一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情。</p> <p class="ql-block">  旧街巷之行结束后,再去感受下当地的几大名片。</p><p class="ql-block">金山祖庙 —— 探幽访古有缘人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广东四大祖庙之一的金山祖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英德市保存最完整,石雕工艺最精湛的庙宇。 金山祖庙在金山之上,当地人称金山为大庙山,位于镇街的西南面。</p><p class="ql-block"> 这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拾级而上,两旁绿树成荫,翠竹环绕。碧波荡漾的连江沿山的西侧蜿蜒南流,偶尔有几只栖息于山上的鸟儿飞过,在水面上飞翔。远远望去,宽阔平坦的江面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豁达之感。站在山上,俯瞰大湾镇街,只见新旧街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旧街青砖绿瓦,星罗棋布,小巷纵横交错,古色古香。新区高楼林立,马路宽阔。通过新旧区的对比,就可感受到一个地方的飞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庙山顶的金山祖庙,是大湾的标志。经过约十五分钟的跋涉,来到了山顶的金山祖庙。其坐南向北,只见正大门是用花岗岩石板而建,大门之上的门楣用花岗岩石阳刻“金山祖庙”四个大字。庙的左边为“文昌宫”,右边为“水月宫”。庙院幽静、殿宇宏伟、雕梁画栋,梁柱涂金。进入到庙内大殿,正中是庄严的北帝神像,像前香烟缭绕、香火旺盛,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信众和游人前去祭拜。南方人信奉北帝的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南方雨水多。南方人祭拜水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距今400多年的金山祖庙,历史悠久古朴,工艺宏伟精湛,神像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不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的游客,来到大湾必会登高踏足,正是“不登大庙,不到大湾”。</p> <p class="ql-block">舞火麒麟——勇敢活力者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夜当天,大家都早早地吃晚饭,只为赶赴一场特别的盛会——去观赏古镇大湾街上那承载着吉祥与勇敢的舞火麒麟。我们也不例外,在朋友家提前用餐。席间,一道清蒸连江河鲜令人唇齿留香、念念不忘。那河鲜与当地闻名的酱油完美融合,将鱼的鲜美发挥到极致,入口的每一瞬间,都能真切感受到连江鱼独有的鲜、嫩、滑。酒足饭饱后,迫不及待地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早已人声鼎沸。本地的,外地的早早就已在等候,满心期待着即将开始的精彩表演。很快,由各种古代传说人物和现代故事造型组成的“飘色”队伍,以及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灯队伍,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沿街巡游。与此同时,麒麟也挨家挨户进行舞拜,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热闹欢腾。</p><p class="ql-block"> 麒麟是由头尾两部分组成,用一丈多长,喷朱红点的白布连接着,由一人舞动。火麒麟以竹枝精心扎制,再用多层素纸严密封粘,口、牙、耳、眼部和角一应俱全,且是双角造型。眼睛部位安装了直流电灯,舞动时,那双眼炯炯有神,光芒四射,尽显虎虎生威之态。舞麒麟者多为青壮年,全部清一色毛巾裹头,耳塞棉球,口咬生菜,赤膊短裤。麒麟舞至谁家,谁家便用点燃的鞭炮投掷。麒麟舞到之处,皆变成一片火海烟浪。大家都相信,舞火麒麟能驱邪引福,风调雨顺。麒麟舞至高潮时,周边是火的海洋,烟的世界,狂欢的天地,勇者的舞台。此时,麒麟来到了一户宅前,鞭炮声更是一阵高过一阵,顿时烟火冲天。麒麟被连续不断的鞭炮烧得焦头烂额,体无完肤了。“劏麒麟啰。”有人欢呼。当地的民俗,就是劏了火麒麟的人家是富足之家,麒麟被劏则是吉祥兴旺的体现。之后,被劏了麒麟的青壮年,双手悠闲抱在胸前,任由四周的鞭炮往身上掷,完全不惧怕点燃的鞭炮,竞安然无事。一旁观看的人们,却看得惊心动魄,心潮久久难以平静。直至凌晨,街上的鞭炮燃尽,人群才渐渐散去。</p><p class="ql-block"> 据悉,这一独特的风俗从南海传入此地,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07年,舞火麒麟成功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了当地文化传承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铜壳孖——众多吃货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在大湾,过年的氛围总是被舌尖上的“年味”渲染得愈发浓郁。每至新春佳节,空气中弥漫着的,不仅是新年的喜庆,更是那些熟悉而又温暖的家乡味道。</p><p class="ql-block"> 铜壳孖,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在外地被称作卜卜糍 。在大湾的街头巷尾,它的身影随处可见,是当地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美味,更是每逢年节时家家户户的必备佳肴。</p><p class="ql-block"> 制作铜壳孖,选材极为讲究。其主要原料是黄豆,需搭配少许大米。精选的黄豆,必须是豆形完整、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鹰嘴瘦身果,无破口、无霉变 。将挑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一昼夜,期间反复淘洗数次,去除杂质,随后与大米一同浸泡,待充分吸收水分后,磨成细腻的米浆。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将米浆舀入铜勺之中,轻轻放入滚烫的花生油中。随着油温的升高,米浆逐渐成型,炸至金黄,最终成为外脆里嫩、爽滑可口的美味糍粑。铜勺不仅能为糍粑定形,使其炸制后圆润可爱,还会因微量金属的析出,为食物增添一丝独特的甜味。这小小的铜壳孖,外形酷似金碗,饱含着美好的寓意。在外漂泊的大湾人,每次离开家乡,总会带上一些,祈愿自己在他乡也能赚得盆满钵满。</p><p class="ql-block"> 除了铜壳孖,大湾还有众多令人垂涎的传统特色小吃。酿青菜包,翠绿的菜叶包裹着鲜香的馅料,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艾糍,带着艾草独有的清香,软糯香甜;发包糍、水糍各具风味,灰水粽口感醇厚,粽叶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融合。这些小吃,承载着大湾人儿时的记忆与浓浓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生活日新月异,大湾的乡镇风貌愈发美丽。然而,这些特色小吃的味道始终未曾改变,它们所蕴含的传承与坚守的初心,也在时光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此次大湾之行,满足了我对大湾年味与美食的所有期待。但大湾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美食名片,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感受、去体验。</p><p class="ql-block"> 大湾,期待下一次与你重逢!</p> <p class="ql-block">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连江之畔</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和碧草/江岸倒影与翠鸟 / 在我的心里 / 在你的眼里 /饺结的夜色下 /留下了不舍的依恋 /多少年以后/如江水般的流动/你我的脚步越走越远/这往后的年轮有几多你我 /再被这美景所感染/多想某一天/你我又出现/在这美丽的春绿秋金景致中。</p><p class="ql-block">文:周德凡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