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三) —— 宁玛派寺院(白玉寺、棒托寺、噶陀寺)

追逐阳光的人

<font color="#ff8a00"><b>白玉寺</b></font> <h5><p></p></h5><h3><br></h3>原来的行程中没有白玉寺,因为此寺名气很大,就顺路看了一下。<br>白玉寺是清康熙14年(1675年)选址。,由根绒协绕大师创建.已历12代活佛主持。传说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在芳香树下传法。清乾隆年间,第4代主寺呷马扎西活佛奉诏进京,被授予帝师称号,寺院因此名声大振。<br>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br>因为白玉寺的传承清净,修行严密,成就者众多,因此他的法脉流传到许多地区和国家。在西藏的拉萨、康区、安多,印度、不丹、尼泊尔、美国、加拿大、希腊、德国、法国、奥地利、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都有白玉的寺庙和道场。<br>它背靠灌木丛生的石山,面对清澈明静的俄科河。于清康熙年间,就有“灵鹫莲花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白玉寺中的白玉意为“吉祥之地”,因寺址周围地形具有吉祥之相,故又命名为“吉祥尊胜菩提洲”。 <h5>白玉寺的金顶是按照宗教里坛城的模样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层。底层是莲花生,中层是四壁观音,三层是释迦牟尼。坛城是佛菩萨的净土,是周围本尊和周围眷属的法座和居所。在显教中称为净土,在密宗里则称为坛城。在藏传佛教中,坛城无处不在,有平面的,有立体的。圆形循环,无始无终。</h5> <h3><font color="#ff8a00"><b>棒托寺</b></font></h3> <h5>我们在赶往曾克寺的途中,前方出现了一座寺庙。“停车”,大家异口同声。下了车才知道这是棒托寺。</h5> <h5>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h5> <h5>棒托寺为宁玛派寺院,建于元代,寺内珍藏有明清时期镌刻的大藏经《甘珠尔》和《单珠尔》,石刻历时9年,石片的正反两面刻有经文及佛像,共计约50万片。有元明清等各时期的佛塔32座,分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清康熙十七年(公元 1678年)、清宣统二年(公元 1910年)及现代,塔内有明代以后的大量佛经故事壁画,塔群分布于长46.5米、宽25米面积内。该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h5> <h5>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进去看一看。</h5> <h3><b><font color="#ff8a00">噶陀寺</font></b></h3> <h5>噶陀寺是宁玛派的母寺,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它之所以如此盛名,是因为莲花生大师曾亲自为它开光加持十三次,并在《本身传记》和诸多伏藏经中授记“雪域圣地之最,弘扬空行益西措杰密法之源”。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相同,是世界三大金刚座(印度的菩提伽耶——如来道场、中国的噶陀寺——莲师道场、中国的五台山——文殊道场)之一!列为“第二金刚座”。<br>噶陀寺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县河坡地区白龙沟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与西藏仅一山之隔。<br>车子随着盘山道上升的时候可以看到对面山腰红色崩空式的藏式木屋,中阴文武百尊坛城,远观噶陀寺,最壮观的当属那座金光灿灿的坛城。</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式木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式木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式木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式木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阴文武百尊坛城</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阴文武百尊坛城</h5> <h5>我们首先登上了坛城。</h5> <h5>站在坛城上望去,对面的山坡上,呈现一片雄伟、像布达拉宫的建筑——十明佛学院。噶陀十明佛学院也是为僧人修学所建,2005年奠基,2008年开工,如今已建成开学。十明佛学院一期可以容纳2000多名师生日常生活和学习。<br>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佛学院,建在这样偏僻山区,而且海拔4800米高的地方,可以想象它的建筑过程是不是很神奇。<br><p>十明佛学院讲授的“十明学”指大、小五明。“大五明”即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内明;“小五明”极具西藏特色,以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为主要专业。</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明佛学院</h5> <h5>从坛城下来,转到十明佛学院。刚好赶上佛学院下课,穿着红色长衣的学员们纷纷从楼里出来,顿时人声鼎沸,仿佛是一股洪流,潮水般的从佛学院的台阶上下来。我刚要用相机记录下这让人兴奋的画面,突如其来的冰雹迫使我钻到了车里,学员们也四散而去。</h5><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前后没到十分钟就停了,雨过天晴 。</h5> <h5>此时此刻的心情也仿佛是雨过天晴。</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