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源 | 福建侨报</p><p class="ql-block">编辑 | 福建侨报社微信工作小分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漳浦走出一代侨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王加禄家族传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 | 王一武 王泳澎</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王加禄后裔)</span></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曾名王百猷),祖籍漳浦县前亭镇中山村,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1880年南渡印尼泗水,后到龙目岛安班澜经商。经过多年努力奋斗,王加禄成为当地受人爱戴的著名侨领,1949年,于印尼龙目岛安班澜仙逝,享寿9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闯荡南洋事业有成</b></p><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后闽南兴起移民浪潮,王加禄于1880年告别父母亲开始闯荡南洋,从厦门乘船出发,前往印尼东爪哇泗水。他先后当过劳工和土产商店店员,期间任劳任怨。不久,东家介绍他到龙目岛唯一的海港港口安班澜发展。</p> <p class="ql-block">印尼安班澜港口(郑来发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1894年,王加禄的名字被当地官方首次报道。1895年,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在龙目岛建立了一个司法机构,王加禄是委员会成员之一,也是一名交易员。1901年,王加禄正式被任命为安班澜华人领袖、安班澜市的法院委员会成员。在过去的龙目岛安班澜市(港口),至少有华人、阿拉伯人和武吉士人(来自苏拉威西)3个移民社区,王加禄是第一位在安班澜市被任命的华人领袖,驻扎在安班澜的法庭,管辖整个龙目岛和巴厘岛。</p><p class="ql-block">此后,王加禄自创“福胜”商号,经营米、烟、洋油等。1920年,他创办荣丰米较(碾米厂)有限公司,其孙婿周洪维也创办和记米较有限公司。1921年,王加禄支持长子王添水与其他华侨合股发起组织荣源大小摩托车公司,筹资4万盾购车,经营客货运输,与荷兰摩托公司竞争,业务发达。后来荣源公司就推广基金12万盾收购荷兰人所有摩托车和产业。王加禄又创办金马烟草公司,专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金马牌高级香烟。</p> <p class="ql-block">和记米较有限公司(郑来发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印尼安班澜华人店铺(郑来发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热心公益享誉一方</b></p><p class="ql-block">1905年,荷印当局鉴于王加禄在当地华社的威信和热心华社公益事业,加上通晓荷语和当地语言,先后被荷印殖民当局委任为雷珍兰、甲必丹(荷兰语首领)。在任期间,他体察侨胞疾苦,曾多次向荷印政府反映华侨的正当要求,如取消不利于华侨生计或歧视性的法令,减少各种税费等;常替贫困华侨代缴纳人头税;尽力调解侨胞纠纷,维护华社团结稳定,深受侨胞拥护。</p><p class="ql-block">1908年,王加禄发动华商捐资创办龙目岛第一所中华学校(澜华小学)。学校经费全靠华商捐助支持,澜华学校每年均有学生回中国就学。之后,王加禄联合多位热心教育的人士又创办了龙目中华中学。在文化方面,王加禄于当地大力推广汉文,并出资编印了《印汉字典》。1910年,王加禄与会董们集资购置会所及兴建校舍,维护华商权益,密切与各岛屿华商联系,捐资中国抗战事业等方面均不遗余力。因有团结进取的社会贤达和良好的师资人才促进华教事业,该地中文教育在奴沙登加拉区域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龙目岛中华中学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1920年,王加禄及三女婿陈福辉向岭南大学(今广州中山大学)各捐100盾助学。1924年,闽南华侨女子私立学校(中学)校长雷一鸣去印尼募捐,王加禄也有捐款助学。</p><p class="ql-block">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消息传到安班澜。在王加禄的支持下。安班澜华侨成立安班澜华侨救国会,发起募捐,又另提倡出入口货捐。十天内就募捐6500大洋汇回中国,以救济家乡难民。</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4日,王加禄在印尼龙目岛与世长辞,享年90岁,安葬于龙目岛“中华山亭华人永久墓场”。时任荷兰殖民地印尼政府荷兰籍总督率官员政要参加,荷兰督亲自为王加禄扶灵柩送终;王加禄创办的澜华学校停课三天表示沉痛哀悼,全体师生参加送殡仪式,为当时当地社会的一件轰动大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恋祖爱乡家族传统</b></p><p class="ql-block">王加禄虽为荷印华人官员,却心系故乡。清末,中国内地常发生水灾,王加禄大力捐款赈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御封王加禄为“监生州同”职衔,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清政府授封为“正五品同知职衔”。1908年,为响应晚清政府建立海外商会的号召,王加禄联合安班澜华商创立安班澜中华商务总会,1909年获得清政府批准,王加禄被公举为第一任总理。</p> <p class="ql-block">安班澜中华商务总商会正总理任命书</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颁给王加禄的商会佩章</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弼士由驻槟榔屿副领事升任代理新嘉坡兼辖海门等处总领事(新嘉坡即新加坡,海门即英属海峡殖民地)。远在印尼外岛的王加禄向张弼士总领事申请护照,于1897年获得张弼士签发的护照。这份新加坡护照。诞生,背后也有一段故事。护照上的“奉钦差出使大臣薛,札开本大臣奏请豁除海禁保护洋客一摺”中的薛,是驻英国法国公使薛福成。</p><p class="ql-block">1891年,黄遵宪担任新加坡总领事呈一个报告给薛福成,申诉华侨回乡惨遭乡人和地方官敲诈。薛福成根据黄的报告于1893年向总理衙门奏请开海禁,清廷批准所请,于1893年底颁发新条例使华侨回国合法化。这一新规章授权领事颁发护照给回乡的华侨。收费由一至四元不等。这份护照对于研究晚清时期外交、侨务及商贸状况,颇具文献价值。</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光绪护照(签发者:张裕创始人张弼仕)</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情系桑梓,于1921年委派独子王添水回乡,为家乡过港村建造一所小学,促进教育;并且计划在过港和田中央村的两岸盖一座桥。当时瘟疫暴发,王添水不幸染疫过世。只完成了父亲计划的一部分,即在过港村的海港围造一条大堤坝,把海水改为淡水,面积约300亩,大堤坝现在依然存在。王添水过世后葬于过港山,年仅37岁。王加禄晚年失子,拟在家乡建学校和振兴经济的计划被迫中断。</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独子王添水(又名王秋五)</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时常教育后辈要不忘故乡,为家乡贡献。他的长孙王锡钧年少时在上海读大学,并在课余时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活动。王锡钧以生活费的名义,持续向祖父申请款项,自己不舍得花钱,大部分捐给中共地下党作为活动经费。王锡钧因参加地下党,被国民党抓捕准备枪毙,王加禄请求印尼大使馆出面交涉,国民党方面才同意驱逐王锡钧出境,条件是永远不能再涉足中国国境。王锡钧回到印尼,在安班澜创设长兴号,生意兴隆。1932年上海投资建立华侨化工厂,总投资10万银元,其中王锡钧出资7万银元。1950年,北京成立全国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兴业投资公司,王锡钧立即提取国内的全部存款购买公司股票,支持家乡建设。</p><p class="ql-block">王加禄过世后,其三女儿王宛英夫婿陈福辉接任“安班澜中华商会会长”之重任。由于大哥王添水不幸早逝,陈福辉王宛英夫妻除经营自家生意,还帮助父亲打理在印各项事业,照料大哥年幼的儿女。1936年,陈福辉任龙目华侨青年侨光社社长。后又成立大华公司、同发公司等。1955年,周恩来总理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会议。陈福辉代表商会会见周总理,并于机场和见面会场留下珍贵照片。1950年至1957年间,陈福辉率领印尼华侨访问团,多次应中国邀请回国访问,并参加北京国庆典礼,在北京接受周总理接见。</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三女儿王宛英、三女婿陈福辉和王添水4个儿女合照。</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外孙林广义(大女儿王宏英二子)在上世纪40年代任厦门警察局侦缉队长。1948年参加民主党派地下组织“民联”。1949年,他多次将警察局欲逮捕进步人士黑名单秘密送交中共厦门地下党,使革命力量减少了损失。厦门解放期间,林广义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为解放厦门城时做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1955年,王加禄二孙王锡九从姑父陈福辉那里获悉中国周恩来总理要参加印尼万隆会议,乘坐的卡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可能要经停香港再飞往目的地的消息。当时台湾国民党密谋暗杀计划。王锡九急忙赶到香港进行秘密活动,并通过其特殊的人际关系网,将打听到的重要消息转达香港爱国人士,为中国代表团的安全做出了有益贡献。王锡九一直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他性格豪放,经常于往来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喜欢结交社会各阶人层士。新中国成立后,王锡九携妻子儿女回国定居广西桂林。</p><p class="ql-block">王加禄二女儿王宽英年轻时至婚后同夫婿黄明忠一直在故乡过港生活,原本已确定到印尼父母身边发展,后因大哥王添水奉父命回家乡建设、助学不幸早逝,家乡的大姐王宏英也悲伤过度,哭瞎眼睛。王宽英夫妇改变计划,留在家乡陪伴大姐及管理在闽家族产业。王宽英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经常帮助乡亲及社会,对生活艰苦的人从不吝啬或轻待,在周围十里八乡广受尊敬。黄明忠精通医术,经常免费为乡亲们治病,并慷慨解囊。为了解决村里的饮水困难,黄明忠同村里有识之士组织寻找水源,参与掘井。井沿泥土松落,黄明忠不幸被倒塌泥土掩陷至胸部受伤严重,不治而逝,为家乡的建设付出了宝贵生命,年仅47岁。</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二女儿王宽英、二女婿黄明忠合照。</p> <p class="ql-block">桑梓情怀薪火相传。王加禄曾孙女王一民,现任“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副监事长”“香港漳浦同乡荣誉会长”。为了弘扬王加禄情系桑梓的精神,自掏30多万人民币,修缮了王加禄故居,使得故居面貌焕然一新;还发扬曾祖父慈善精神,捐资给过港小学和过港村老人协会。</p> <p class="ql-block">1918年王加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百年故居省级文保</b></p><p class="ql-block">王加禄在龙目岛安班澜事业有成后,于清光绪丁酉年(1892年)在故乡兴建大宅,总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共有25间房子,由前堂、天井庑廊、后堂及两侧厢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故居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故居建屋用的砖料及木料、石料等均由厦门港多方转运到过港村,再经工匠师傅精工细琢,耗资龙银三大箩筐,历时三年建成大厝。其中,细微之处,更显价值。前厅外墙绘着万字型图案,前厅大梁上绘着八卦图案。倒吊莲花、观音兜等各种闽南古厝元素糅合南洋特色,依然栩栩如生。方圆百里,此屋为首屈一指的名门大宅。乡间历来流传一句口头禅:“有王加禄的厝,没有王加禄的富;有王加禄的富,没有王加禄的厝”。</p> <p class="ql-block">王加禄故居的主要价值是在于古建筑格局的完整性,细部也相当完整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是福建闽南传统古民居典范代表之一。福建省各级政府对王加禄故居非常重视,2013年评定为漳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评升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故居也和山东省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缔结为“友好博物馆”(证书编号:20180002),2021年11月故居并荣获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第十六届)“文明祠堂奖”。12月故居又成为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单位”。2023年10月再次获得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第十七届)“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有鉴于王加禄对中国的无私奉献和海外侨居地社会的威望,特规令地方官吏,凡路经此大宅,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须下马,以示敬意。</p><p class="ql-block">王加禄故居后正厅至今仍悬挂一幅早期精工木雕对联:“性情高尚云中鹤,意气纵横海外龙”,正好恰当印证其一生传奇写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珍贵档案入选名录</b></p><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p><p class="ql-block">王加禄档案被漳州市档案馆评为首届珍贵档案名录,并获人气奖。王加禄档案也被漳州市图书馆、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p><p class="ql-block">王加禄光绪护照原件复制品被山东省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收藏,5月护照原件复制品被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伍慧贤馆长寄来致谢函。7月护照原件复制品被漳浦县档案馆、漳州市档案馆-实物档案展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p><p class="ql-block">王加禄光绪护照被列入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的国家级之一文物3D博物馆收藏。4月在漳州市图书馆举行为期10天的海外漳州人系列展·首展爱国侨领王加禄图片展,事迹并被中外媒体报社刊登和各政府官网转载。</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p><p class="ql-block">王加禄光绪护照原件复制品被厦门华侨博物院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至今,王加禄故居还保留早期家族亲人从南洋寄回家乡的侨批信件约有百封左右和王加禄个人实物档案资料,如清政府颁发的商会佩章、安班澜中华商务总商会正总理任命书、光绪监生州同札、宣统元年正五品同知札、张裕创始人张弼仕签发的光绪护照、甲必丹木匾、贺匾、手迹、官靴和龙目校友照片等。</p> <p class="ql-block">感谢漳州华侨史研究专家郑来发先生为本篇提供部分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