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山的美篇

智者乐山

<p class="ql-block">大槐树下的惊喜与联想</p><p class="ql-block"> 周遵义</p> <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伯士村高中一位同学的母亲去世,一班周世广,二班刘建军与三班刘胜智,李纪林,杨武林,王建斌等老同学约定,下午三点在大朝路大槐树(屈智勇的加油站)集合,一同前去吊唁。</p><p class="ql-block"> 在大槐树集合,因为这里处于大朝路的节点位置,东连朝邑,西连伯士,又是大朝路著名的地标,通达而方便,特别是屈智勇同学热情好客的情怀,大家都乐意在这里见面。</p> <p class="ql-block">  槐树,亦叫国槐,在中国多有种植,其彰显的历史文化,让它成为中国人的祥瑞之树,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历史故事,更让人们崇拜它。民谚讲“百年银杏千年松,万年松柏逞英雄,柿树不老与柏争,死不老的老槐翁”。朝邑这颗老槐树,据朝邑地区德高望重,现年87岁的屈老讲,大槐树在他记事时,偌大的身躯已三面拉风,成人可以从树洞中穿过。因此结合有关资料推测,此树应有500年左右树龄。大槐树虽因大朝路升级拓宽不复存在,但直至今天,朝邑地区稍上年纪的人只要听说你走到大槐树,就知道所达位置。老同学屈智勇因在大槐树旧址办起加油站,因此就与大槐树有了割不断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偶然与必然,有时会给你带来惊喜。</p><p class="ql-block"> 些许同学未到,已到的同学聊天等人。闲聊间,屈智勇同学说他有朝中77级4班同学的毕业照,问我要不要,顿时令我惊奇。我想,他不在此班,为何能有这个班的照片?问其故,他说,韦保祥老师的女儿一次到这里加油,无意间谈起他爸在朝中任教的情况,说家里留存有这个班的合影照,随后拿到这,让分送给没有照片的同学,难得韦老师父女一片真情。</p><p class="ql-block"> 目之所及皆是过往,心中所想都是回忆。</p><p class="ql-block"> 屈智勇同学拿来的照片,引起在座同学的传阅和热议,大家都在寻找40多年前熟悉的老同学,也回忆起高中时代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春到时,必有景。7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朝中77级4班,其实是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催生的班级。这届学生,两年制学期,76年春入学,由朝邑、伯士、沙底、步昌四乡镇初中推荐而来,上学期间,因以朝农为办学方向,分为基建、理论、机电、卫生、文艺五个专业六个班级。两年学习期间,学生专业课与基础文化相辅相成,相当一部分时间深入田间、窑厂、校办工厂等地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绝大多数同学文化基础差,对高中毕业以后干什么,比较茫然。幸运的是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一缕春风,吹拂大地,让迷途的学子看到希望。拿到高中毕业证的77级同学春季改秋季生,备考78年高考,半年时间,六个班先后打乱班级界限,先是以一、二、三班,四、五、六班为基础,组成三、四两个重点班。后来,又在三、四班的基础上优化成四班一个重点班。那时,同学们单纯而积极向上,无论是重点班的同学,还是普通班的同学,逐梦命运改变,充分利用短暂的半年时光,刻苦学习、挑灯夜战、不负韶华。记忆最深刻的是申全利同学,平时身上装个小本本,课间熟背数理化公式定理,78年考入西安机械学院。</p> <p class="ql-block">  师传道,善于为。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名作《师说》开篇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78年,朝中学校为了赢得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毕业生开门红,抽掉全校优秀的老师负责77级4班同学的教学。这些老师不负学校重托,肩扛学生的希望和未来,潜心教学,很不得将自己所学倾囊传授。班主任、数学课老师韦保祥,接近不惑之年,为提高学生成绩,制定学生提升方案,给人的印象总是眼睛红肿,恨铁不成钢。语文课李经纶老师,名如其人,教授语文绘声绘色,让人百听不厌。物理课张新民老师,高度近视镜下闪烁着一双智慧的眼睛,教授物理条理清晰,阴阳顿挫的声音加上果敢有力的动作很有仪式感,引来很多粉丝。化学课严世奎老师,教学严谨,在较快的语速下,透视出知识的丰厚,能够一针见血指出学生的不足。政治课周云生老师,将政治课讲的很活,让死板的政治理论充满诱惑力。还有数学课张阳生老师,教授几何,推理公式慢声细语,让学生既感轻松又易弄懂。朝中的优秀老师还不止这些,还有北大毕业的赵冠华老师,等等,他们都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素养滋润学生的心田。特别是校团委书记王勇老师,风华正茂,以老师的严谨,兄长般的关切,及时组织召开全校学习交流大会,教育引导学生守规守纪,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辛勤的劳作总是伴随着丰硕的回报。78年高考,77级4班不负众望,大概有7位同学进入大学学习。79、80年,大概先后有10多位同学进入中专学校学习,实现了人生的逆袭,端上国家饭碗。更令人庆幸的是,其它班的同学,也敢于争先,用永不服输的“朝中”精神,点亮人生灯塔,在任教、当兵、经商、务农等方面追赶超越,许多同学成为行业精英和年入几十万的冬枣大王。</p> <p class="ql-block">  记忆“乡愁”,可能是人生的常态。用手抚摸着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看着曾经熟悉现在陌生的面孔,思绪慢慢倒转回流。那时,学校最有特征的是柿子树、大礼堂和青瓦房。进入秋季,当学校四周挂满果实的柿子树叶残阳如血,遇霜飘落,树上就剩下一串串火红的柿子,既好看又刺激味蕾,总想让人吃一口解馋。校园的青瓦房,以青砖砌成,白灰勾缝,折射着清代徽派的建筑文化元素。进入校园,以校门楼、校领导办公场所、操场、大礼堂为中轴线,建筑分东西两侧。东边由南向北,教室、读书室、教室、两排老师房子、毗邻的女生宿舍依次排列,与西边相同的建筑群遥相呼应,编织成朝中校园全貌,显得朴素大方。大礼堂是最热闹的地方,它除了举办师生大型集会,学生每天还在这里吃饭。开饭时,各班学生抬下蒸笼,取出带来的红薯等杂粮馍,再就上咸菜和没有泼油的青辣椒,构成了礼堂内外遍地学生吃饭的另一道风景。许多同学因营养不良,体质差,再加上紧张的学习,导致腹泻请假,耽误了学业。最令人难忘的是学生灶卖玉米面饸络,六排长队浩浩荡荡,三只圆形大锅热气腾腾,半斤饸络浇上大师傅配成的韭菜叶调料水,让学生趋之若鹜,有时插队,甚至造成一阵混乱,成为学生时代难以忘却的一段记忆。</p><p class="ql-block"> 春光如流年,忆时亦真切。那时,高中生的生活单调又传统,在学校,男女生还基本保持了初中生在书桌上的划江而治,相对无语。最让人开心的是一些学生小名招呼,如黑瓷、瓷胡、大光、小子,等等,无不透漏出学生之间的亲密无暇。最激动人心的是学生运动会,赛场内你追我赶,赛场外加油声彼此起伏,班与班相互竞赛争优,尽显校园活力。李言生、王迁民两名同学入选县少年队驰骋篮球赛场,叫人击掌叫好。刘焕琴女同学篮球场上展英姿,可称朝中女篮一枝花。毕业后,同学们积极上进,在不同行业展示人生精彩。女同学温丽,曾在物资局上班,以自己的睿智和努力,赢得县、局表扬。梁丽同学青春靓丽,曾在当时红火的百货公司上班,一把算盘拨出青春年华。许多女同学因为时代久远,已经模糊了记忆,但合影照里却留住了当年的芳华风姿。</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时光向一把刀把青葱年少的额头刻上皱纹,岁月如流水沉淀出激荡的人生。43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在人生旅途中占据了大半时光。同学们在议论中透露,韦保祥、李经纶、张阳生老师早做天国星辰,张新民老师已步入耋耄之年,赵冠华老师因为病痛折磨已健步不再,许多老师因信息不通,只留下当时的印象,只有在省粮食局岗位荣退的王勇老师,仍活跃在朝中77级同学微信群,成为大家自始至终的良师益友,倍感温暖。还有近年来77级各班陆续举办的学生聚会,又让大家回到了学生时代,浓缩了师生情、同窗情。校龄82年的朝邑中学也在新的时代提升建设,旧貌换新颜,显露勃勃生机,改变了同学记忆中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p><p class="ql-block"> 情愈浓、感之切。虽然我们失去了青春的身体与活力,但夕阳落霞更有一番景致。愿步入花甲之年的同学们用办喜事的心境,看花一样的眼睛、品尝美食的感觉,唱好人生《夕阳红》这首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