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搭建,创意无限——教研一组安吉游戏案例分享

茶语花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活动背景</p> <p class="ql-block">  在“安吉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秉持着“教育即爱、爱即智慧、智慧即生长”的课程理念,更传承着“爱·冒险·投入·喜悦·反思”的游戏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园的户外,在这处富有自然野趣的游戏场,随处可见可以释放儿童游戏天性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在幼儿自由自主的真游戏中,更不缺乏儿童通过建构、交往、互动、表达等多种方式和材料进行互动,在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与完善规则,一个个游戏故事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悄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冒险家,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段新征程,大三班宝贝们与梯子的邂逅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p> <p class="ql-block">  提到每周四的户外大区域游戏,孩子们都会激动万分。对木质攀爬区中的梯子和轮胎等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游戏在这场相遇中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翰翰小朋友一如既往地来到了木质攀爬区,开始了他的改造工作。从区域的一端开始巡视,发现了一处“未衔接地带”,翰翰先把搭在木箱上的单梯搬下来放到地上,然后把后面的双梯往后挪,并搭好。在这同时,路过的宁宁、楷楷看到来帮忙,搭着地上的单梯和另一个双梯,并搬来了一块长板,翰翰走过来发现木板衔接不到两边的双梯,博博搬着旁边的木箱加入进来。</p> <p class="ql-block">  经过研究,搭在木箱上的长板卡扣无法卡住,于是又挪走了木箱。将一端双梯往后挪搭上长板,可是一端卡扣卡住时另一端的梯子被拉倒了,两人观察,讨论后发现,需要再往后挪梯子,这次终于两端的卡扣都卡住了。</p> <p class="ql-block">  翰翰说:这里还缺一张垫子。</p><p class="ql-block"> 宁宁指着柜子的方向说:正好柜子里还有一张垫子。</p><p class="ql-block"> 两人去抬垫子时,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将垫子抬来并铺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游戏中,首先,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当攀爬衔接不上的时候,不再依赖老师或是放弃,而是在不断尝试中找出问题的原因,自行解决问题。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整个探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与假设——实验验证”的过程。《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整个探究过程让我看到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智慧,原来放手游戏后一切皆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游戏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尝试、调整、改变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建立→尝试→打破→重造→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的介入,孩子们也是在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支持策略</p> <p class="ql-block">1.相信幼儿,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儿童是值得信任的、有巨大潜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值得被尊重和深爱。在游戏中,我努力做与幼儿保持同频共振的同行者,通过讨论分享、播放视频、倾听记录等方式,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2.同伴之间的互动增加,合作活动增多。</p><p class="ql-block"> 通过游戏挑战,孩子们从独自游戏慢慢向合作游戏发展,出现了诸如搬垫子、抬梯子、合作垒高、搭建等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也会积极地寻求同伴和老师的帮助,诸如:帮我扶一下木板这头好吗?你能和我一起搬梯子吗?我们两个一起拿吧!这类的话语出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  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知道梯子在攀爬时必须保持卡住卡扣、铺海绵垫。之后,我们对如何保护自己展开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错误行为分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戏反思</p><p class="ql-block">(一)游戏的心理支持</p><p class="ql-block"> 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在实践安吉游戏的过程中,我真切地认识、感受到这一点。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攀爬游戏中,我发现以往活动中被认为内向、沉默的孩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小淘气”们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他们那些古灵精怪的小主意,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游戏,更不能让心里预设好的“变化”和“玩法”遮住发现儿童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正是有了教师的“相信”和“放手”,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不断持续探究与挑战,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所以才会呈现真实而又了不起的儿童。</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户外是充满自然野趣的游乐场,更是能他们经验野蛮生长的“沃土”。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做到“放手游戏”。只有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空间,他们才能在真实的游戏中获得体验、丰富经验,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建构、交往、互动、表达等多种方式发展多元智能。</p><p class="ql-block">(二)游戏的环境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做“有准备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环境、材料引发幼儿在户外的各种探索。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说:“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攀爬游戏的一段时间内,我持续关注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情况,孩子对重复单调的攀爬失去兴趣后,我们及时增加的轮胎、滚筒、球等材料,最大化地赋权了幼儿,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探索”,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让攀爬区的梯、板都成为幼儿成长的“经验梯”,让环境真正为幼儿的游戏服务。</p><p class="ql-block">(三)游戏的经验支持</p><p class="ql-block"> 促进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冯晓霞教授指出:幼儿的深度学习指的并不是学习内容的“难度”,而是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复杂问题的解决、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放手之后的游戏分享是对孩子游戏经验的梳理,我们要将幼儿游戏中的偶发行为变成探索性行为,让发现问题变成解决问题,让交流分享变成情感体验,锻炼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想象、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形成新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游戏故事的产生就像是一段段美妙的旅程,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自发成长的载体,是幼儿自主而连续地建构自我经验的过程,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专业成长的最好捷径。愿我们都能蹲下身来,细细倾听、静静观察,发现并收获这样富有意义的小确幸!</p>

游戏

幼儿

攀爬

孩子

梯子

卡扣

垫子

学习

过程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