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武夷(二)

大侠

<p class="ql-block">“观山听雨悦华台,明月无声入梦来”,庆幸选择观山房民宿,让我十几天的旅行宛如在家,能真正静下心,慢慢品味武夷的“一山一水一壶茶”。</p> <p class="ql-block">读书、观山、听雨、喝茶,在这里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往往会觉得无可排遣的孤独,而从孤独中体验一种美、一种跟天地的交流,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丁先生走到哪练到哪,精神可嘉。</p> <p class="ql-block">4月13日,每天悠闲喝茶的生活容易使人慵懒,抱着必须多吸吸武夷山水之灵气的宗旨,决定去水帘洞景区走走。</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考虑膝盖,就不爬山看水帘洞了,去年去过了天心禅寺,今年换条线路,往章堂涧和大红袍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阴天,基本沿小溪边或山涧行走,没有太陡的坡道,也基本上见不到人,感觉整座山都是我家的👻</p> <p class="ql-block">景点之一:古崖居天车架。古崖居一般利用大自然的有利地势,在天然的洞穴里搭建悬空的木屋。这样一来可以巧妙的以洞穴为屏障可以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则可以预防野兽还可以防盗,可谓一举多得。</p> <p class="ql-block">为何会有人居住在岩壁上的石洞里,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是当地人为躲避战乱而修建的藏身之地。这种三面被石头包围的石洞可以容纳三百多人,是不错的藏身之地,易守难攻。这种仅仅用木材而不用一颗铁钉的结构能保留至今,也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当年藏身于此的人也并没有因此就与世隔绝,他们仍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外界接触来获得一些日常所需的物资。这时候天车架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这种悬空的盘绞车保证来这里的物资供给。</p> <p class="ql-block">景点之二:鹰嘴岩。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宛如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是挺像的</p> <p class="ql-block">溪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p> <p class="ql-block">在深山里行走,不能不聊随处可见的茶山茶树。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武夷岩茶作为饮料,始于唐代,盛于宋,宋时列为“贡茶”,元代在武夷山开辟“御茶园”,至清康熙年间,已远销西欧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蜚声中外。</p><p class="ql-block">武夷岩茶品种很多,品质各异,因采自不同的山岩,分为“奇种”“单丛”“名丛”等。仅慧宛岩的“名丛”就不下九百种。以“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最为名贵,俗称“四大名丛”(刚看一本茶书,现学现卖🤭)</p><p class="ql-block">我路过的茶树都有标签,用微信扫一扫就有介绍。谁家拥有这样的一小片茶山,那就是“金山”啊。这样的茶一般纯手工制作,像我们这种工薪阶层,只能偶尔买一小袋(几克)尝尝🤫。</p> <p class="ql-block">景点之三:慧苑禅寺。慧苑禅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原悬挂南庑门额,残匾现存武夷山博物馆内。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颇具南方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青苔在老茶树上也可见,也因此能理解当地人说“老枞”茶要喝出“木质、青苔和粽叶”味,称之为“沧桑”感。清梁章钜《品茶》说:“枞味之味,须静心体悟之,微乎微乎!”</p> <p class="ql-block">流香涧。“沿村行数里,入谷便闻兰。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岚光侵杖湿,苔色袭衣寒。欲试清泉味,烹茶坐石盘。”(明末清初衍操诗作)</p> <p class="ql-block">原名倒水坑,两旁壁立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而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p> <p class="ql-block">翻过一座山头,细雨蒙蒙中来到著名的“大红袍”生长地。错过刚举行过的开山祭茶仪式😰。(来武夷山旅游的人必看大红袍景点,去年我的美篇已有记录,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仪式一般由武夷山茶产业从业人员举办,感恩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寄托祈盼茶叶丰收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风景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大量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据说,竟有500余处之多。这些摩崖石刻不仅点缀了武夷山的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且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丰富多彩而又深邃博大的思想内容,它赋予武夷山以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p> <p class="ql-block">4月16日。在民宿悠闲地过了二天,恰是采茶季,沈总夫妇带我们去星村镇的乡下看制茶。</p> <p class="ql-block">沿途山清水秀,金山银山不如茶山啊。一路闲聊,很羡慕武夷山人的闲适生活,除了采茶季,大部分时候,当地人的生活还是很轻松的,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去了星村镇星村村董堂府岩茶厂,因为下雨,今天他们休息。沈老师夫妇很热情,喝了好喝的岩茶,参观了制茶的机器,初步了解制茶的流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四种机器对应:做青,炒青,揉捻,烘干几道初加工工序。</p> <p class="ql-block">喝了茶,沈老师的好友品香缘老板刘妹妹带我们参观孟桥村她大哥的茶厂__六曲生态岩茶厂。听大哥介绍,家里的茶山好几百亩,每年制茶季至少要雇四五十人采茶。</p> <p class="ql-block">主人很热情,一大桌当地农家特色菜,可口美味,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木桶饭。采茶季,每天都要准备五、六桌,大嫂很辛苦啊。</p> <p class="ql-block">饭后,两位美女又带我们去她们的好友小詹家茶厂参观,位于星村镇枫林村的林氏德缘岩茶厂。</p> <p class="ql-block">恰巧主人家在做茶,大家可逮到机会了,纷纷加入制茶工行列😹</p> <p class="ql-block">我干活是很认真滴。</p><p class="ql-block">通过实践、实地考察与学习,深深体会到:想要做出一杯好茶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匠心沉淀。⼈⽣亦如⼀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苦涩是它的历程,清⾹是它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又到喝茶时间,小詹要领我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喝茶。从枫林谷森林康养认知步道出发。</p> <p class="ql-block">沿小溪行走,一路风景。</p> <p class="ql-block">丁先生和沈总走路不忘挖宝,捡了一路的石头和野草(菖蒲)。</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座茶棚,小詹说不在这喝,前面还有两座这样的棚子。</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大家真实体会沿途风景,边走边拍,差点掉水里。</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喝茶的目的地,这条小瀑布旁。喝茶的水就是这天然泉水。</p> <p class="ql-block">据小詹介绍,枫林村正在打造美丽乡村,沿小溪设置了3处茶棚,有茶具和炉子,泡茶的水就用山里无污染的溪水,只要自带茶叶即可。</p> <p class="ql-block">“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我最喜欢的陶渊明的一首诗,用在此处合适不过。无怪乎武夷山人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到处都能喝出诗意来。</p><p class="ql-block">得益于国家的新农村政策,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惠农政策,使得武夷岩茶走出山村,名扬天下,而茶农的生活日益富裕,家家都是小楼,生活富足,“喝水不忘挖井人”,武夷山人对此颇有感触。</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探历史文化名村__下梅村。</p> <p class="ql-block">下梅:万里茶路第一站。据查证,在清朝,下梅处在一条非常重要的商路的起点上,这就是“晋商万里茶路”。</p> <p class="ql-block">重修的祖师桥,行帮业会的舞台。它是下梅清代最具廊桥建筑艺术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祖师桥高30多米,雄踞于梅溪与当溪交汇的水口。</p> <p class="ql-block">梅溪,是武夷山东部有名的溪流。因它发源于梅岭,因此叫梅溪。梅溪全长50多公里,它的上游叫上梅,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故名。</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最早来到武夷山贩茶的,是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的常氏。早在150多年前,以常氏为主的山西商帮看中了武夷茶的生意资源,把经商触角探往武夷山下梅的茶坊街市。晋商常氏武夷山贩茶的第一站便是下梅村。</p> <p class="ql-block">“万里茶路”全长达5150公里,武夷山下梅邹氏与晋商常氏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之后,其过境从武夷山下梅至中俄边境的贸易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邹氏借福州、广州口岸开放之机,租用洋艘,将武夷茶贩运到东南亚各地,有的还销往欧洲,其南下贩茶的路程也有1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邹氏家祠一景,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也是雄踞于村落中心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当溪,从源头算起全长2000多米,当溪原是一条自然过水坑,发源于芦峰南脉大元岗,穿过下梅村,将村庄一分为二,因流经村落之中,故宋时下梅称当坑坊,后更名为当溪。</p> <p class="ql-block">下午,又一次去止止庵和韩道长道别,听道长讲道,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被这里的灵气吸引,过来觅食。</p> <p class="ql-block">离开止止庵前去几百年前道人打坐的山洞打打坐,又去白真人打坐的石头上站站桩,半小时的时间,果然感觉不一样,气感强烈。</p> <p class="ql-block">出止止庵山门右转走几十米,就是有名的九曲溪的一曲。</p><p class="ql-block">“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摘自朱熹的《九曲棹歌》)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p> <p class="ql-block">再望一眼暮色中的武夷山水的象征——玉女峰,记住这“丹山碧水”和“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十多天的相处,亲如一家人,分别在即,留下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半个月的武夷之旅就要画上句号,感谢遇到的朋友:耿直的沈总夫妇,可爱的山水岩茶厂占总,憨厚的北苑岩茶厂小张,美女枞儿、珍珍、小詹和卫琴,你们的热情使我深深喜欢上武夷的这片山水。茶缘武夷,愿时光能缓,愿友情如茶,淡而幽远,久而弥香。祈祷疫情早日结束恢复往日繁华,来年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