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思念

春雨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3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我和老伴,受邀再次到渭南,在渭南工作生活整整二十年,脑海中一座大型的化工厂又浮现眼前,渭清路边绿树成荫花园式偌大的厂区,高大宽敞的厂房,绿、黄、灰色管道纵横交错,技术高超的陈师傅、吳师傅……在车上我不停的东张张西望望,还真有些小激动。</p><p class="ql-block">秋日的阳光肆意洒落在公路上,路两边树叶慢慢的染上黄色,秋风习习,一片片树叶象黄色的蝴蝶一样在眼前飞舞,车好象穿梭在金黄色的云雾中,我们就像腾云驾雾一般。</p><p class="ql-block">黄土漫天飞扬的公路变成平坦宽阔的高速路,高楼林立比比皆是,杂乱无章的小平房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秋天就是一幅多彩油画的季节,秋天就是收获快乐秋高气爽的季节,秋天就是值的慢慢回味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上午利利索索办完事,下午利用短暂的时间游览了市区。记忆中的场景和眼前的场景己经对不上号了,这是前进路吗?那是邮电大楼吗……今天的渭南俨然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转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渭清路,就是想看看我们的厂的现况,2012年厂破产,早早耳闻厂子要拆除。远远的看到一栋栋漂亮的高楼,楼前有块孤孤零零凄凉的偌大荒地,无奈静静躺在那里,好像在如泣如诉倾述着:高聳入云的化工塔哪去啦?车间厂房哪去啦?我们的工人师傅哪去啦?我好孤独呀!</p><p class="ql-block">不可思议,不能理解,一座二千人的化工厂,数千台设备,数万米管线的工厂没啦!瞬间消失啦!</p><p class="ql-block">站在空旷的荒地前,追寻当年厂子的壮景,这里应该是一车间,那是四车间,那边应是厂区大门,“叮铃叮铃”自行车上下班洪流也是当地的一景……。昔曰机器隆隆声又好像回响在耳边,眼前又闪过师傅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身影,这些刻骨铭心的场景,时时浮现眼前。</p><p class="ql-block">我站在碎石堆积的路边,此时耳边又好像响起震耳欲聋,轰隆隆爆破声,一座座厂房瞬间倒塌,砖石飞溅,暴土扬场,大地在摇晃!</p><p class="ql-block">我呆滞的目光茫然地扫视着秋雾中蒙胧的残垣断壁,坑坑洼洼的荒地。此时比刻叫我五味杂陈,我的心在颤抖,如鲠在喉,欲哭无泪。</p> <p class="ql-block">尘封的相册,还保存着几张泛黄老照片,黑白照片就有一种特殊的时代感,站在小峪河小木桥上,身后是绵延起伏的秦岭山脉,山角下就是正在筹建的工厂,十三张青涩的面孔,带着岁月痕迹的褪了色的着装,定格于68年12月8日,不由自主唤醒了深藏心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8日我们三十多名学生经过几轮政审,从北京来到秦岭腹地的正在筹建的三线工厂,迊接我们是秋风夹带着绵绵细雨,眼前是山还是山……这里沒有宿舍和食堂,来自上海、南京、大连、北京七八十名男生住进山角下的临时工棚。</p> <p class="ql-block">两次创业建厂,我都参与其中。耳闻目賭了厂子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感概万千!</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建厂是在秦岭腹地的凤县,一座正在筹建的三线工厂,所谓厂子没有厂房、没有宿舍,眼前是山连山,野鸡飞、兔子跑。到厂后的第一编号(青工连),我们是三班共十三位刚走出校门的青工,八位女生,五位男生。</p><p class="ql-block">我们被分配到土建队,脱掉学生装,穿上工作服跟师傅们盖宿舍、食堂,每天搬砖拉水泥,天天一身泥水,天天筋疲力尽。那几年厂级大会、车间小会常常传达中央领导的讲话:三线建设不好毛主席睡不好觉,好车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就是搞高精端技术,过原始人生活……</p><p class="ql-block">你看!山脚处又新增了一栋灰色的二层宿舍楼,那一块块砖上洒上了我们的滴滴汗水,艰难的工作一项接一项,铺几千米厂区的石子路,建小浴河上单孔石桥,配合安装公司师傅装起一台台设备,三台山上开荒种地。看看稚嫩握笔的双手慢慢磨出老茧,汗水、泪水陪伴着我们成长。</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我们生产出合格的752航天产品。一辆辆装满产品大型罐车驶向067航天基地。</p> <p class="ql-block">81年凤县突发百年山洪,像野兽一样凶猛的洪水、泥石流,冲毁公路,冲垮圍墙,翻滚的泥砂冲进厂房,停电停水,厂子现入困境,部队的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抗灾难,清理淤泥,维修设备,恢复生产。</p> <p class="ql-block">上级决定我们厂军转民搬迁山外的平原,从此工人师傅们走出大山,告别了三十多年干搭垒土坯房,住进带有厨房、有自来水、卫生间的楼房,一曰三餐告别原始的烧柴灶,用上了打火就能做饭的煤气灶。第二次创业建厂号角吹响,拆除老厂化工设备,安装在新址,比第一次建厂更加困难。为节约资金,我厂师傅们承担大部份拆除和安装任务,为恢复生产早日开车,工人师傅们冒严寒战酷署,挑灯夜战,电焊绚丽的火花划过夜空,师傅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安装每一台设备,每米管线,他们不分工种,不管风雨天,争时间抢速度,一台台化工塔拔地而起,一台台设备安装就位,一排排管线铺设的纵横交错。原以为化工操作工,只会开关阀门,通过这次他们真刀真枪的操练,真叫我对他们另眼相看,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新厂开车啦,师傅们铆足劲想再大干一场。可是慢慢发现厂子效益越来越差,厂用电经常被拉闸,工人们工资也都发不了。</p><p class="ql-block">国企改革来势汹汹,下岗、内退这些新名词击垮了师傅们梦想,生活走到穷困潦倒地步,为了生存他们无奈自谋生路,赵师傅摆摊修鞋、胡师傅街头修自行车……我也是众中外出打工的一员,厂衰败破产了,一座立过赫赫战功的三线厂子消失啦!没啦……</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的路上,夕阳西下,风卷残云,片片乌云要压下来似的,叫人喘不过气来。我眼前不时闪过那块光秃秃的荒地,一阵阵的秋风卷着一片片枯叶在车前漂摇着,像是向人们倾述着不舍与无奈,荒凉的土地就是它们最后无奈的归宿。</p><p class="ql-block">68年建厂,2002年破产,也就四十四个年头,还年轻着那。怎么好端端厂子没啦。匆匆的告别,也不知向谁告别,汽车后视镜闪过夕阳下秋雾中的那块碎石荒地。</p><p class="ql-block">在返回的车上,我又想起去年的金秋十月,全家重走长征路,去了趟第二故乡——凤县。秋色宜人,巍峨的秦岭,蛇蜓盘旋路,山雾下的老厂房,小浴河上的铁索桥,十平米的温韾小家,山下简陋的校园,上学时陡峭的山道……我呆呆立在每天上班的弯曲的山路上,仿佛穿越时空,瞬间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给孩子们一一讲述着,说着说着不争气的眼泪滚淌下来。光阴荏苒这些都成为一页页的回忆,汗水与泪水挥洒于此,三线人的丰功伟绩,定会牢牢的雕刻在崇山峻岭的顶峰上!</p><p class="ql-block">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会忘记那惊天动地的大三线,不会忘记众多做出具大贡献的三线人,更不会忘记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此行所见所闻,让人挥之不去的又一个秋日,秦岭凤县——我的第二故乡,那个155信箱的工厂,那块落满秋叶的荒地,让人魂牵梦绕深深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