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中)

陈国俊

<p class="ql-block">  明代学者张习曾在广东当过官,热心教育,并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远赴琼州视学,他在诗中写道:“客来踏遍珠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载酒堂是啥?在哪?儋州城北偏西40多公里处有中和镇,东坡书院就坐落于此。书院草树葱茏,馆舍俨然,载酒堂在焉。我们来儋州重要目的是探寻东坡先生遗风,拜谒东坡先生遗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坡书院</b></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正午时分到达东坡书院的。书院是东坡先生贬谪海南时生活讲学之地,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初建时只有一座小茅亭,东坡先生化用《汉书·扬雄传》中的典故名之“载酒堂”,意为会会好友,见见后生,喝喝老酒,谈点学问。后历代增修扩建,至明代嘉靖年间改名“东坡书院”,2012-14年儋州市政府重修后方成现有的正殿和东西两园的三轴线格局。劝学园、载酒堂、钦帅堂、东坡祠、东坡私塾等堂倌似乎皆是新造,据说只有钦帅泉还是先生与学子当年煮茶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虽然已是11月中旬,中午还是烈日当空,犹如火灼。书院中巨木成荫,馆舍内史迹如烟。</p><p class="ql-block"> 九百多年前,年过花甲的东坡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当他与相依为命的小儿子苏过,被一叶扁舟送过琼州海峡时,自思生无还期,必死海角天涯。被贬儋州时,他给皇帝上呈了一道《到昌化谢君表》,文中如是说:“死有余责……而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念报德之何时,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他登岛后考虑的是:“首当做棺,次便做墓,死则葬海外”。可他哪里知道,当时化外之地的海南,还根本没有棺材之物,当地人只是在长圆的干木上凿出臼穴,人活着就放稻米,人死了就放尸体。</p> <p class="ql-block">  朝廷贬任苏东坡为“琼州别驾”。别驾是知州的佐官,知州签发文书必须佐官签字才能生效,算是地方要职。只是朝中政敌蓄意惩罚他,官位在琼州(今海口府城)却被“异地安置”到昌化军(儋州的中和镇),严令“不得签书公事”,明摆着对他玩弄“有职无权”的把戏。儋州军使张中敬重东坡先生,安排其“住官房,吃官粮”,后被访察广西的湖南提举董必听说此事,便派使者渡海而来,不仅把他赶出馆舍,且不准租住民房,还罢了张中的官职。万般无奈的苏东坡买了一块地皮,父子二人动手盖房,当地百姓听闻此事,你呼我应携带材料过来帮忙,几间茅屋很快就建成了。因为房子处在一片桄榔林中,苏轼就称之为“桄榔庵”。在宋代“别驾”一般称“通判”,位秩五品,俸禄也不算低,可朝廷却三年不发俸禄给他,并严令地方官员不得接济。据说没有俸禄的苏东坡为了衣食,卖光了珍藏的酒器,只留下一个制作精美的荷叶杯自娱自乐。周边村民虽然穷苦,但善良而热心,不时送来食物和粗布,苏轼再次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打算终老于此了。</p> <p class="ql-block">  东坡不幸海南幸。生性坦荡豁达而又才学广博的东坡先生,从来不会因为穷苦困厄而消沉颓唐,田头村中,经常会见到他与民相亲的身影;馆舍书塾,频频传出他与学子交流的爽朗笑声;友人偶聚,诗人本色的东坡也会纵酒歌吟。那种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和优雅又回到了他的晚年生活中,困苦而快乐的苏东坡是不会忘记倾尽才情、造福一方的。他带领乡民挖井取水,减少了饮用沟塘浊水所致的病灾,当地人铭恩称之为“东坡井”;他精通医术,除了给百姓开方治病,还教他们辨药草种药材;他把内陆的农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乡民,撰写朗朗上口的《劝和农》诗,帮他们改进农具,带领他们垦荒,大面积种植水稻;他是学问大家、文学巨匠,设塾办学,传道授业,劝化黎汉,于是海南有了第一位举人、第一位进士,诗书之光终于穿透丛林、烛照蛮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书院中缓步园林,驻足馆堂,走到西园时看到一座金光灿灿的雕像——东坡笠屐铜像。一时间,我觉得时光倒流,不敢妄动,只是屏息凝神地瞻望:斯人戴斗笠穿木屐,笑吟吟地一路走过——黄州、惠州、儋州,那是一路的苦厄煎熬,可先生却视为一生的功业。叶嘉莹说:“苏东坡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代的杰出文人就像浩茫历史长河里的摆渡人,后世有缘的灵魂一批又一批地搭上了这叶摆渡之舟,最终到达彼岸得到超度。东坡先生就是历史馈赠给后人的永恒舟渡,去读东坡先生的诗文吧!纠结之时会释然,苦难之时会快乐,辱迫之时会豁达,忧戚之时会坦荡。</p> <p class="ql-block">  就这么心驰神荡地走过古井,走过馆舍,走过碑亭,就像行走在茫茫岁月里,行走在先贤古圣的画廊中……书院中,一帮孩子正在写字作画,个个欢颜陶醉;园林里,一队学生前来观瞻,人人神情肃穆;塑像前,过往游人凝望沉想,无不心涌波澜。先生辞世已近千载,先生精神光照千古!</p><p class="ql-block">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东坡先生的《别海南黎民表》又在我的耳畔轻轻响起,我似乎见到东坡先生正在云霓里笑吟吟地望着这绿茵茵的宝岛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儋州(下)洋浦】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