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1976.2010两幅油画

大泽风韵

<p class="ql-block"><b>杂谈1976.2010两幅油画</b></p><p class="ql-block"><b>——集合与友交流讨论散言</b></p><p class="ql-block"><b>文/高伟2022-4-18</b></p><p class="ql-block"><b>【声明】对于公众号“清荷文苑”刊文《一幅油画背面的历史》之内容,以及文中所涉历史是非,本人不持异议。本“杂言”只谈两幅油画。之所以截图文字,意在方便读者理解两幅油画的作者努力过程和表达意图。</b></p><p class="ql-block"><b>(一)</b></p><p class="ql-block"><b>正如常言所说:国家势力军队势力,是一切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地下党的作用,基本类似。如果不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高层领导和主力部队仓惶逃窜,哪里来的和平解放?与北平的和平解放显然大不相同,许多解放军高级干部谈起下江南来,基本都说:没有什么硬仗打,国军就如一群兔子,逃跑的特别快,追都追不上。即使如北京的和平解放,也是在陈长捷所守天津被29小时拿下,震惊了傅作义,才乖乖地签订了和平“起义”的协议。最近几年,地下党的作用好像有点被夸大,说到底,地下战场也是战场,斗争很残酷,“争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地下党的作用再大,也大不过军事上碾压一切的气吞万里如虎的伟大力量和作用……</b></p><p class="ql-block"><b>所以,两幅画,我认为:各有春秋吧,不能说孰高孰下,孰优孰劣……</b></p><p class="ql-block"><b>如前一幅画,虽然可能不是“生活的真实”,但绝对是“历史的真实”……</b></p><p class="ql-block"><b>艺术,应该高于生活的真实。</b></p><p class="ql-block"><b>再如,后一幅画,虽然似乎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也绝对不是完全的“生活的真实”,须知:那绝不是四平八稳的时刻,不是和平时期那么“讲究”的时候,不可能恰好那样的被“摆拍”……</b></p><p class="ql-block"><b>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幅画,是五十步与百步,如此而已……供参考。</b></p><p class="ql-block"><b>(二)</b></p><p class="ql-block"><b>老同学没有理解我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1.如果不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的压倒性地碾压,只凭两千名地下党员,能收复解放南京市吗?肯定不行,根本不可能——窃以为,这,应该是此画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b>2.如此军旅匆忙,敌人逃窜,解放军占领南京市,乱哄哄的情况之下,恰恰王化文和地下党首领,在旗杆下与解放军战士、起义投诚国军士兵,共同在旗杆下,欣赏拍照民国旗帜降下和共军旗帜升起仪式……须知:这不是和平年代!解放军也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还要继续追击歼灭敌军啊,“宜将剩勇追穷寇”嘛……所以,摆拍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地下党首领也不可能如此这般做……所以,两幅画都是“象征性”寓意,如此而已……所以,再“精确”再“全面”也不可能是真实的“原样”!……因此说:五十步与百步而已……供老同学参考[握手][呲牙]</b></p><p class="ql-block"><b>第二幅画,我认为:有点点背离了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主题……“南京城不是打下来的”,地下党首领成了画的主题,其实我个人觉得,是不太恰当的,即使地下党首领活到现在,觉得也不会同意的……</b></p><p class="ql-block"><b>和平解放的北京市,有吴化文“起义”的济南市,其地下党首领能敢如此居功吗?!我推测他们是不好意思的……尽管不可否认:地下党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都做出了保护城市的巨大努力和策反敌人的历史贡献……当然了,这也是党交给他们的工作任务……</b></p><p class="ql-block"><b>再如重庆,因为路途遥远,解放军几千里奔赴追击,去的晚了些……多少地下党员牺牲了!想来就令人痛心!</b></p><p class="ql-block"><b>因此,我说:两幅油画各有千秋,无高无低,距离真实历史“原样”可谓五十步与百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历史意义和主题,用毛主席诗概括,都是《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至于哪一幅画更切题、更生动形象,诸位读者可以自己判断。</b></p>